学校拼优质 不该只抓最后一个

【新唐人2012年12月18日讯】(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18日电)教育部推动优质学校认证,目标是民国103年达到8成。教育界人士认为,认证不该先设定比率,变成“抓最后一个”。

教育部规划103年十二年国教正式上路时,全国8成的高中职需认证为“优质学校”,其中云林区、中投区由于高中职数量和国中毕业生人数的供需较吃紧,比率还要更高。

教育部十二年国教办公室执行长郭淑芳今天告诉中央社记者,云林区比原先预计,还要再增加2所优质学校,比率达9成;中投区(台中市、南投县)则增加1所,比率达8成5。

全国教师工会总联合会专业发展中心执行长张文昌认为,优质认证应该采“标准参照”而非“常模参照”,前者是设定一个标准,必须全数达标;后者则是预定一定比率通过,对学校来说,只要不是最后几名,就能获得认证,“变成抓最后一个”。

张文昌并说,许多县市为了达到“优质”比率,标准不断放松。例如,校务评鉴从主要项目需全数及格,改成只要“平均”及格,可能有学校教务有问题,靠其他项目拉分数,还是能得到“优质”认证,匪夷所思。

一位熟悉校务运作的教师表示,教育部今年推动“大学校院协助高中职优质精进计划”,也是锁定一些在及格边缘的学校。这样的作法像是在帮学校“补习”,虽然借助学者的力量,改进教学方式是好方式,但他担心最后只会沦为“Paper Work(书面作业)”,没有实质助益。

这位教师认为,教育部近年弄出许多“竞争型”计划,把预算掌握在手里,在多数学校都能获得补助的状况下,此举的意义恐怕只是增加行政负担,变成政府控制学校的工具。

教育部长蒋伟宁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十二年国教要成功,高中职的均优质化是关键,让学生住家附近就有好学校可读,自然不必再抢进明星高中。然而在执行面上,仍应抓紧品质,不要让高中职优质认证,变成“为优质而优质”。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