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西种族冲突 短期难有宁日

【新唐人2012年10月26日讯】(中央社记者林憬屏曼谷特稿)缅甸西北若开邦种族冲突再度升温,死亡人数破百。当局似乎默许佛僧、学生反洛兴雅穆斯林的情绪高涨,加上民主派噤声,缅西冲突短期内恐怕难有宁日。

若开邦(Arakan)佛教徒与洛兴雅(Rohingya)穆斯林6月初发生的冲突造成约90人死亡、10万人流离失所,平息约3个月后冲突再起,这次死亡人数已破百。

缅甸锁国多年,去年展开改革,缅西长年来的宗教种族冲突才能引起国际高度关注,洛兴雅人备受歧视、无国籍的处境更是人权团体的关注焦点。

长期受军政府压迫的缅甸人民多年来呼吁国际社会协助他们争取民主及人权,但这次缅西冲突却鲜见民运人士、异议分子大规模站出来协助洛兴雅人终止人权悲境。

2007年为人民经济困局走上街头的缅甸僧侣,1988年为民主流血的学生们,在这次的种族冲突中,选择以示威的方式要求政府驱逐洛兴雅人。

“缅甸民主之音”(Democratic Voice of Burma)10月23日报导,若开邦1群僧侣公开呼吁锁定那些同情洛兴雅的人,并视他们为“国家叛徒”。想为洛兴雅人权发声的个人或团体在缅甸都面临可能会被责难的压力。

僧侣向来代表和平,学生则是民运的第一线人物,这次事件,许多人不禁问:这起冲突加剧宗教种族仇恨的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是难解的世仇?还是政府刻意的默许或操弄?

伦敦政经学院缅甸学者萨尼(Maung Zarni)10月初在缅甸民主之音撰文,质疑“政府煽动针对洛兴雅的种族暴力?”,来自外界、尤其是伊斯兰世界的压力升高,缅甸政府表面上派出军队维安打出人道牌,但诸多疑点显示当局并未真正做出人道努力。

萨尼也曾向西方媒体表示,1个合理的解释是军人政权介入这起种族宗教暴力,想藉由佛教徒群众在宗教种族上的动员拉抬声望,对抗广受支持的翁山苏姬。

虽然在缅西已居住好几代,但若开邦约80万洛兴雅人并不被视为是缅甸公民。

民主领袖翁山苏姬与所属政党“全国民主联盟”(NLD)至今未对洛兴雅人权悲境公开表达立场。

缅甸民族间的冲突问题非一朝一夕,如果当局总是默许种族宗教持续对立、仇恨深化,而民主派仍然噤声,缅西短期内恐怕难有宁日。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