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和平 在理想与现实中摆荡

【新唐人2012年10月12日讯】(中央社记者曹宇帆布鲁塞尔特稿)诺贝尔和平奖颁给欧洲联盟,表彰它带领欧洲迈向和平繁荣,但眼下债务危机却浮现南北差异及非欧元与欧元区的对立,欧洲和平前景正走在现实与理想的交叉路口。

欧洲孕育自由民主制度与西方文明,却又饱受战火蹂躏,二次大战更使6000万欧洲人不幸丧命,期望和平的思潮逐渐在欧洲蔓延。

1950年5月8日,时任法国外交部长舒曼(Robert Shuman)提“舒曼计划”,促成煤钢共同体(ECSC)在1952年正式生效,为欧盟的发展奠基,更为1993年成立主权让渡(Transfer of Sovereignty)的欧洲联盟(EU)铺平道路,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货币联盟为欧盟整合开启契机。

2004年欧盟东扩,更使欧盟范围由西欧逐渐扩及中欧与东欧,奠定当今27会员国、4亿8000万人口参与的共同体规模,国内生产毛额(GDP)更高达12兆欧元。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主席贾格兰德(Thorbjoern Jagland)赞扬,欧盟为促进欧洲和平与和解、民主与人权,贡献卓著。

但正当欧盟期盼藉由外溢效果(Spillover),使经济合作的成果能影响深化政治统合时,欧债危机却使欧盟整合愿景与和平理想面临考验。

尤其德国、荷兰、芬兰、瑞典等财政状况相对健全的欧洲北方国家,力主执行紧缩政策因应欧债危机,却造成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债台高筑的南方国家,陷入失业率攀升和经济萎缩的困境,南北嫌隙浮现。

德国总理梅克尔(Angela Merkel)近日出访希腊,2万5000名希腊民众上街抗议,凸显“柏林围墙倒塌20年后,南北分裂恐分化欧洲”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此外,欧盟执委会近期提案筹组直属欧洲央行(ECB)的“银行业联盟”(Banking Union),非欧元区国家如英国等则担忧,过多权力集中于欧盟机构,将导致国家失去财政自主。

英国前首相梅杰(John Major)曾在“金融时报”发表专文说,欧元区愈趋整合后,非欧元区会员国不希望自己被边缘化,可能对欧元核心国的提议质疑,导致欧盟内部的冲突与分裂。

欧盟带领欧洲由战后的断垣残壁走向繁荣、和平与稳定,但如何不让诺贝尔和平奖的桂冠因欧债危机蒙尘,欧盟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