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荻:为什么公有制必然失败?

【新唐人2012年3月6日讯】近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先生来华访问,并在世行中国报告《2030年的中国》发布会上发表了讲话。世行报告建议中国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对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等。会上,佐利克先生遭到反对该报告的“独立学者”杜建国的当面抗议。抗议者认为世行报告提出的私有化改革建议是“破坏中国经济”的“毒药”。

关于公有制的好坏、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是否应该私有化等问题,网上总是存在一些争议,杜建国抗议佐利克就是这一争议的体现。经济学家茅于轼说,国有企业缺乏监督,公有制让百姓饿肚子。但是也有人认为,国有企业和上市股份公司没有什么区别,股东既然能够监督上市股份公司,民众既然能够监督民主政府,那么只要有了民主制度,民众自然也能监督国有企业。

持后一种观点的人不懂得,上市股份公司的小股东监督公司方式与民众监督政府的方式完全不同。上市股份公司的CEO不靠竞选来获得任命,小股东也不靠投票来把不合格的CEO赶下台。小股东“监督”上市股份公司的方式是用脚投票,出售手中的股份。如果一个公司的CEO做得不好,导致公司亏损,那么就会有很多股东选择售出手中的股份,这样公司股价就会下跌,公司就有可能会被低价收购。而一旦公司被低价收购,公司管理层就会遭到清洗。公司CEO会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与之不同的是,国有企业名义上归全民所有,但是民众无法出售自己所“拥有”的国企的股份,因此也就无法用监督上市股份公司的方式来监督国企。另一方面,如果国企把股份分给民众,而且股东们能够随意出售和转让这些股票,那么该国企就等于已经被私有化了。

那么,在民主制度下,民众能否用监督政府的方式来监督国有企业?笔者不知这种监督要如何进行,难道国企CEO也要由全民选举产生,国企的决策也要由国会投票来决定?这种监督即使是可能的,恐怕也只能解决CEO贪污腐败、损公肥私的问题,并不能解决企业如何营利的问题。

国有企业通常是不关心利润的。一方面,国企可以向政府要拨款,也能够更加容易地获银行贷款,因此没必要努力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赚取利润。另一方面,企业要想营利,通常是要承担风险的。如果国企CEO受到选民和国会的严格监督,投资失败肯定会受到惩罚,甚至可能会丢掉职位,而投资成功最多只能得到一点微不足道的奖金,那么对他来说最好的做法就是严格按规章办事,不冒任何风险,这样企业自然也不可能有任何营利;另一方面,如果国企CEO拥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他也会使用各种方法贪污腐败、损公肥私,因为企业并不是他自己的。这就是公有制的弊病所在:在有严格监督、规章制度得到严格执行的公有制之下,人们通常只会努力避免犯错误,而不会为了争取更大的成功而冒险;但是如果公有制下的人们有了行动自由和自主权,他们也只会想方设法为自己捞取好处而不会努力把工作做好。公有制之下,自由是有害的。

私有制的根本道理,就在于必须允许人们用自己的东西去冒险。这样如果冒险失败,代价只由冒险者自己承担;而一旦冒险成功,有关经验就可以被其他人学习。如果没有私有产权,每个人都用属于大家的东西来冒险,失败的代价由整个社会承担,那么很可能某一次冒险就会令整个社会陷入危机;但是如果由于担心这种风险而禁止任何冒险,那么不仅个人将会毫无自由可言,社会也将不会有任何进步。这就是公有制必然失败的原因所在。

文章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