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自爆大陆乐团海外演出尴尬内幕

【新唐人2009年12月26日讯】近日中共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发表文章,解密中国乐团频频登台维也纳金色大厅背后的真实一幕,“场地可以租,给钱就能演”;“门票基本靠送,当地评论基本没有”,文章在多个网站上转载,颇为罕见。

事实上,几年前,中共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孙书柱就曾在外事工作的会议和媒体上呼吁,对到金色大厅演出的团体进行一些必要的限制,因为大量的送票工作成了大使馆的一个沉重的负担,但并没有起到效果。

12月2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以《中国演出“镀金”金色大厅遭质疑》为题,报导了中国演出团体一窝蜂奔向维也纳金色大厅,而奥地利并没有真正涌动中国音乐热的现象。

场地可以租,给钱就能演

据《环球时报》报导,在中国人眼中,近140年历史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有着金色的光环,那里的新年音乐会等演出有着世界级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并非所有的演出团体都有资格登上金色大厅的舞台。而如今,金色大厅除了每年固定的新年音乐会还保留着最高规格的头衔以外,一年当中的其他时间,场地都可以出租。不仅演出经纪公司可以运作,甚至连有资源的旅行社也可以做到。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家级乐团、地方乐团,甚至是中小学乐团都有机会到金色大厅一试身手。

然而,许多演出只为国外“镀金”、国内“出名”,过多地依赖赠票,让维也纳当地民众出现审美疲劳。当中国演出团体一窝蜂地奔向金色大厅时,奥地利并没有真正掀起中国音乐热。

门票基本靠送,当地评论基本没有

在场地可以出租的金色大厅里,中国的演出团体频繁现身。据《环球时报》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08年,平均每年都有大约10个中国演出团体在这里演出一二十场。仅2009年初至今,已有8个来自中国的演出团体或个人在金色大厅演出。而一些演出与金色大厅的风格根本是格格不入,如有些带有少儿夏令营活动色彩的演出,也挤进来。

更令人尴尬的是,到场观众大多是拿着赠票去的。据策划人李女士介绍,一旦缺乏了赠票“渠道”,演出现场会十分尴尬,比如一次中国某小学生演出团的演出,近1700个座位只坐了不到300人。

中共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孙书柱无奈地感叹送票造成的压力,他还批评:“每个乐团来到维也纳都要花上一二百万元的经费,而得到的效果只是对国内观众说一句‘巨大成功’,在当地真正的主流音乐市场却无声无息,这完全是自己骗自己。”

报导引述当地华人打趣的说法,一些中国团体的演出,“观众基本靠组织,门票基本靠赠送,当地媒体基本没报导和评论。”

──转自《大纪元》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