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漫游】庙宇的木雕艺术-李松林

【新唐人2005年11月23日】【艺海漫游】(107) 庙宇木雕艺术-李松林:歌颂伟大神佛的彩绘历经千百年的岁月仍令人震憾。

在全世界尚存的一些千年古迹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都是和宗教信仰有关的,就因为人类虔诚信仰的关系,所以那些古迹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被保存了下来。
同样的,台湾面临社会的变迁,很多的古老建物几乎拆除、损坏殆尽;相较之下,却有很多保存良好、百年以上历史的庙宇

早期人类的艺术发源于宗教,在西方著名的教堂里,歌颂伟大神佛的彩绘及雕像历经了千百年的岁月,到如今依然是美得令人震憾不已;相对于西方的教堂,在中国有千年以上历史的敦煌千佛洞等遗迹,至今仍然在沙漠中闪烁着无比的光芒;而在台湾的庙宇也是典藏艺术及文化的绝佳场所,堪称另一种民间的艺术殿堂。

詹坤华:华人的宗教信仰,大部分都是在庙宇里面推广出来的,而这种宗教绝大部分都是劝人为善、善化民心的一种呈现。因此有很多艺术的、建筑艺术的作品都是教忠、教孝、忠孝廉洁之类的,像他们庙里面的书法、彩绘、雕刻,哪怕是雕刻里头的石雕啊、砖雕、木雕,都会呈现这些劝化人心的一种画面。在鹿港的龙山寺也好,天后宫也好,就可以看到这种警惕世人的这种图案。在天后宫里除了忙于礼拜神佛的善男信女之外,导览人员带领着观光客,细细的观赏着在廊柱及壁面之间的雕塑彩绘,及当地特有的文化。鹿港天后宫算是应该很早很早的,他是在康熙年间,之前就有小的那个妈祖庙,后来因为施琅将军平台过后,他把父亲的,从媚州祖庙请来的二妈留下来,然后再选择了这块地方,把他盖起了我们这个天后宫,这样算起来的话,大概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经过这样漫长的时间,庙宇经常有修复,每一次修复都会有很多艺师来协助修建和整建。天后宫是当地人的信仰中心,三百年来一直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也是香火鼎盛的一座庙宇。我们中国的庙宇文化,跟艺术是有绝对相关的。在鹿港的庙宇里头呢,龙山寺和天后宫可以说是雕刻艺术的精华所在。要说庙宇是典藏民间艺术的殿堂,一点都不为过,集数百个民间艺师的作品,数十年来静静的执守着各自的角落,把庙宇烘托得十分的庄严神秘。一座庙宇的兴盖,这中间很多的艺术家,包括书法、彩绘跟雕刻的,会有很多人来共襄盛举,他们都会拿出看家的本领,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把他给呈现出来。在八十几年前,鹿港天后宫还在大肆整修的时候,就有一批唐山师傅、台湾师傅,共同把我们的龙山寺美化起来。今日的参观庙宇的游客,在赞赏之余,惊叹的想像八十余年前的壮观场面,大批的艺师及工匠投注他们一生的心血,以最精华、最灿烂的作品,奉献给心中崇敬的神祇。詹坤华:这中间有一位我们的一代匠师、宗师,就是李松林先生,他十八岁的时候,就来主持,也可以讲是主持。那里面的匠师,虽然有些是他的长辈,有的比他年长,可是因为他技艺超群,他可以说是一个带头作用。

木雕家李秉圭-(李松林之四子)所谓鹿港天后宫的重修等于整个是重建的。鹿港天后宫那些作品都是非常年轻的时候,都做得非常非常的剔透,非常好,有一句话,他们很多泉洲师傅跟潮洲师傅看到,当时看到老先生那个年龄,那个工作的那种作品,他们都怕了,他们说鹿港这个地方,给他们不好讨生活。虽然有句俗话说英雄出少年,但在当时严守传统阶级制度的鹿港要冒出头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当时十八岁的李松林即绽放出万丈光华,才能以少年艺师的角色担任重建天后宫的主持工作。

休息一下

**********************

日前为九十三岁去世的木雕大师举办了百年纪念展,十八岁即崭露头角并带领天后宫重建工作,李松林在木雕的领域上耕耘了长达七十余年的时间,人称木雕圣手,在台湾的木雕界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詹坤华:李老先生,他们是福建永春人,他的曾祖父李克鸠到台湾来以后,就开始从事很多庙宇的雕刻工作,松林先生得到这种家传,耳濡目染,年轻的时候就有兴趣,加上他反应比一般人快,思想也比较灵活,所以他在从事这个木雕的时候,成就很高。这里的很多作品,等下我们可以参观一下。天后宫是李松林最早参与的庙宇,然而不只是天后宫,其他著名的寺庙包括龙山寺、三峡祖师庙等等都留有非常经典的作品。很有意思的是,一个庙宇的建立或者是整修,都是很多的艺师一起来作的,所以,每一个艺师就会将他特色的东西和文化突显出来,像李松林老先生在这个山川外,里面有八仙,一个是韩湘子,一个是李铁拐。还有,这白菜的吊桶,那也是松林老先生的细雕,可以看得很清楚。他们都有协调过,你做哪几只狮子,你做这几只象,要放哪里?看他的程度,看他的辈分,要放在前或后。东西作品要摆在哪里?还要看他的辈分?有趣的是同一组作品竟然分属于不同人制作,而且在寺庙中摆放的位置还要看艺师个人的辈份;其中李松林的作品浑圆流畅,线条动感十足,作品带有丰富的表情,极具戏剧张力。一般在欣赏雕刻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看,这作品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如同李松林老先生在天后宫,八卦藻井底下的两只狮子,右手边这只狮子,你看他的眼睛,炯炯有神,好像就要冲出去的感觉;左边这一只呢,好像要跌下来的一种感觉,可是又没有跌下来。这对狮子雕刻的很活,旁边也有小狮子陪着他。这个画面,如果我们仔细看的话,会非常震撼。繁复华丽的八卦藻井下共有四对狮子,分别由四个技艺超群的艺师制作,据说艺师们不在当时论高低,而是要留给后世的人去评断;可见工艺家们争的不是一时,而是以流传千秋万世的心,认真的对自己的作品负责。最上面喔,包括从前面进来,有人身四畅,外面的那个是伸懒腰。在伸懒腰底下的那头象,你注意看一下,一般象的耳朵都是下垂的,唯独他是张开的,他就是在听,在谛听。哪怕是说,他本身的架构连同他的配饰,也雕的很细,很好看!那三个字也是整个座,也是李松林老先生的雕刻。他就是有天分,再加上他很勤、很执著,所以当然就会有很好的艺品产生啦。从十八岁开始在天后宫工作了四年的时间,李松林留下了很多精致而又历久弥新的作品,接下来他除了庙宇、个人收藏或家具等木雕工作,接受各方委托制作的工作一直到七十五岁。

木雕家:李秉圭:艺术跑不出宗教,很多题材上都是从宗教、神话、传说、戏曲这些里面择录出来的

那十八罗汉这种题材是我们时常在应用上的,因为这个一些罗汉,祂可以表达很多、很多变化,不管是吉祥的,或是诗词里面的东西也有,现在看到十八罗汉是宗教性的,那有的是文学性的。七十五岁的年纪已经超过一般退休的年龄,但对李松林来说才刚刚开始,在此后十几年的时间全心全意的投入自我创作的木雕生涯,用最崇敬的心,雕刻了他心中最美的神佛雕像。

休息一下

*****************

李松林的木雕工作室座落在天后宫附近巷道内,由继承衣钵的第四个儿子李秉圭掌管;如今木雕工作室仍然数十年如一日的维持着李松林时代的模样。从少年时代开始跟着木雕大师李松林学艺,并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几年的师传,认真的在雕刻着一幅有一百只狮子在画面中的浮雕作品。工作室:记者:这样一个要做多久?“大约要三十个工作天。”记者:一个人把它完成?“对,一个人。”每一件作品皆采用责任制的方式独立完成,也因此,作品上保留着匠师们各自独特的手法和运刀的风格。记者:你本身怎么会对木雕的东西感兴趣呢?“兴趣是培养出来的,早期我们父母给我们学功夫,来保障我们以后的生活,以前的观念是这样的。然后到这边学,培养出对它的兴趣来。”

在清朝时期排名在全台第二大港埠的鹿港,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及工艺,诸如木雕及锡器等等工艺精致华丽的程度闻名全台;然而不只是工艺,就连传统严格的师徒制度也是完整保留下来。“以前我们来做学徒时,据说老先生早期的时候更严格啦!后来,我们来学艺的时候,就比较不会那么严格。我们学艺的时候,都有师兄弟一起互相指导。我们在工作的时候,老先生都会在旁边指导,看你哪个地方做的不完美。”记者:他的要求很完美吗?“对对对!老先生他的东西,都要求的很完美,不能有一点点瑕疵。该要求的他就会要求啦!”记者:这样也有好处啊!

“对!如果我们要学功夫就是要这样,底子要打得很稳固。”以精细的作品闻名的木雕大师李松林,虽然我们来不及看到他本人的风采,不过从作品中不难看出大师做事一丝不苟,处处要求严格完美的创作态度。记者:李老先生他让你觉得…,例如说,他平常生活也好,他讲过什么话也好,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因为他人已经不在了。“民国七十几年吧,中影制片场跟我们老师接洽要拍一支片子叫‘泥土雕刻情’,这片名好像是这样子,以我们老师做雕刻为背景。当时中影跟我们老师就有个构想要做一个作品,我们老师提出来说做一个自雕像。一面拍摄一面做,做好了以后,我听老师讲了,他做雕刻这么久这么久,从没接触到做自雕像这种东西,以前自雕像都是雕塑的,现在是用木雕,很少人有这种创举。他就讲了说:‘活了这么久,又学了一个新的功夫、一个新的技术。’所以,我们有一个观念就是说,你在雕刻,每天都在创新,你每天都会接触到新的…,因为有新的疑点、新的人要去突破。所以,我们就伴随着他给我们这个观念。”记者:就算他是年纪很大的老师傅了,他也认为他一直在学习。“对对对!”令人感到震憾的是李松林自雕像,因为木雕只能雕去木头而不能加塑,一刀下去刻坏了就无法重来,那是一般传统工艺师从未尝试过的写实雕法;木雕大师李松林在七十几岁的时候仍然以学习的心态完成自雕像,所以也带给徒弟们很大的借镜,以创新突破的心面对每一天的挑战。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