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大視野】攪動中東火藥桶 中共妄圖取代美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6月16日訊】全球視角,搶先聚焦,歡迎收看新唐人大視野【冷戰觀察室】。

今天焦點:中共扮和平使者,攪動中東火藥桶!習3點主張就能解決以巴衝突?以巴民眾買帳嗎?中共妄圖取代美國?歷屆美國總統調停為何失敗?「六日戰爭」令人稱奇,成史上戰役典範。

習見巴勒斯坦最高領導人

繼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和解、斡旋俄烏戰爭之後,中共正在試圖調停以巴衝突,努力擴大其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

6月14日,中共黨魁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到訪的巴勒斯坦最高領導人阿巴斯(Mahmoud Abbas)舉行會談,宣布兩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習近平說,阿巴斯是中國今年接待的首位阿拉伯國家元首,「這充分體現了中巴關係的高水平」。

習近平還提出了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3點主張,包括:第一,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享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第二,巴勒斯坦經濟民生需求應該得到保障,國際社會應加大對巴勒斯坦發展援助和人道主義幫扶。

第三,尊重耶路撒冷宗教聖地歷史上形成的現狀,摒棄過激和挑釁言行,推動召開更大規模、更具權威、更有影響的國際和平會議,為重啟和談創造條件等。

習近平還說,「必須儘快還巴勒斯坦以公道」,「中方願為巴方實現內部和解、推動和談發揮積極作用。」

以巴之間的恩恩怨怨

習近平所説的,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的巴勒斯坦國的背景,就是史上有名的「六日戰爭」:1967年6月,埃及驅逐加沙(加薩)和西奈半島的聯合國維和部隊、關閉通往以色列的蒂朗海峽,時任埃及總統納賽爾在蘇聯的支持下,聯合約旦和敘利亞,準備和以色列決一死戰,把整個以色列國全部摧毀。

為了自保,以色列在敵人還在調兵遣將之際就發動了襲擊。整個戰鬥只維持了四天,以色列就控制了西奈半島和加沙地帶、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以及耶路撒冷全境,傷亡也只有阿拉伯三國的20分之一,成為世界史上「先發制人」、「出奇制勝」戰役的一個成功典範。

4個月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242號決議,要求以色列撤出「六日戰爭」後占領的他國領土,也要求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的獨立與安全。後來隨著伊朗崛起,阿拉伯國家也逐漸默認以色列的存在。

而在多次戰爭中逃亡的阿拉伯難民——巴勒斯坦人希望重返家園,在約旦河西岸與加沙走廊建國,邊界大體上依照1967年前劃定的範圍,當時這部分土地被埃及和約旦所占領。

1993年,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達成協議,相互承認對方的政治地位。之後,以色列撤出了69%的加沙走廊和90%以上的約旦河西岸地區,2005年,以色列進一步從加沙撤軍,但是依然控制加沙的海岸線,以及加沙與埃及之間的一個狹長區域。

不過遺憾的是,直至今天,以巴雙方仍然時常陷入衝突之中。國際社會雖然常年努力調停,但卻成效甚微。

奧巴馬的中東政策 被以色列拒絕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提出他的中東政策,就是以1967年「六日戰爭」前的界線為準,但是被以色列斷然拒絕,認為立場根本就是站在巴勒斯坦一邊。

前總統川普任內,也提出了期盼能打破以巴僵局的「中東和平計劃」,內容包括:為巴勒斯坦人成立新國家,首都設於東耶路撒冷的區域,但同時承諾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承認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的屯墾區,但4年內停止建設新定居點等,不過這項和平計劃也被巴勒斯坦拒絕,認為過於袒護以色列。

那麼現在習近平提出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3點主張,有機會讓巴以之間化解干戈、重返和平嗎?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對本台表達了他的看法。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這三點其實在聯合國安理會裡面都有被提出過,只是問題在於巴勒斯坦跟以色列彼此都不接受這樣的一個說法,所以說這個調停才會失敗。換句話說,這比較像是老調重談,他只是把這東西重新拿出來重申而已。

「沙特跟伊朗之間的衝突之所以調停可以成功,主要是因為它們彼此的內耗,還有彼此在也門(葉門)內戰上面已經碰到了沒有辦法解決的一個狀況。所以說它們彼此之間是一直想要找個台階給下,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中共)可以在這個節骨眼去做調停而有一定程度的效果。

「但烏克蘭跟俄羅斯就沒有一方想要在現在的戰爭上面退下來,俄羅斯不願意退出烏克蘭,烏克蘭也不願意放棄任何的領土。所以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中國(中共)不管怎麼調停,它現階段來講,還站在俄國的這一方去指責烏克蘭,以這樣的一個狀況,它是沒有辦法進行成功的一個調停的。

「以巴衝突,習近平所提出的這三點,過去它們沒有接受,他為什麼覺得現在他去調停之後,以色列跟巴基斯坦就會接受這件事情呢?在我看來,這比較像是做表面功夫,說我們願意去做這件事情,但就實質來說大概不會達到任何的結果。這跟烏克蘭戰爭的調停是完全類似的。中國(中共)說它要去做很多事情,但到最後來看,事實上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專家:北京當局又在拉偏架

台灣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吳瑟致則認為,北京當局又在拉偏架。

台灣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政治學博士吳瑟致:「其實它著眼處是希望能夠拉攏跟巴勒斯坦的關係,這些重點都是要說給巴勒斯坦聽的,這對於解決所謂的以巴之間的衝突,並不是對症下藥。它在解決以巴之間問題的一個立足點,依舊還是跟以色列的立場有很大的差距,恐怕也是站在以色列的對立面,對解決衝突其實我覺得幫助並不是那麼大。

「其實,北京方面早就提出在以巴之間進行斡旋,2013年、2017年以及2021年時都提出過解決方案。習近平這次提出的三點主張,跟以前的『兩國方案』提議大體上一樣,當時未能取得突破。」

中華民國前駐以色列代表張良任今年3月在《上報》投書表示,北京對於巴勒斯坦問題有一貫的政治立場,那就是所謂的「兩國論」,以色列國與巴勒斯坦國「一邊一國」,和平共存。

那麼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對中方的提議買不買帳呢?根據巴勒斯坦和平與研究中心今年的民意調查,巴勒斯坦人支持兩國論的只有33%,而在以色列也只有34%,也就是說,中共遊說成功的機會「十分渺茫」。

台灣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政治學博士吳瑟致:「以色列某個程度跟美國的關係還是保持非常友好的,在整個戰略利益上是有合作的一個態勢,甚至這個合作基本上是非常深化的,那麼中國(中共)想要從中來去撮合以色列跟巴勒斯坦,恐怕也會碰觸到以色列或者是歐美國家在以巴之間衝突的立場。更不用講以巴之間的矛盾,它是存在歷史的、民族的、宗教等等比較矛盾的地方,所以中國(中共)想要從中來去撮合,我覺得也依舊還是非常的困難。」

巴以衝突的歷史和現實複雜性,北京方面恐怕心知肚明,一不小心很可能吃力不討好,得罪一方,甚至雙方都得罪了。但是習近平仍然執意涉入調解,不僅如此,北京當局還積極調停沙特和伊朗之間的衝突、派出特使遊走歐洲,斡旋俄烏戰爭等,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中共想塑造一個形象 美國做不來的事情它能做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中國(中共)其實想塑造一個形象,就是美國做不來的事情,我做得到。當然,它背後的整個行為帶有一個很大的企圖心,而這個企圖心就是想要取代美國來做這樣的一個世界調停的角色。

「當然,最後還是要回歸到它到底在這些調停上面能不能成功,或者是取得什麼樣的一個成果。不管是烏俄、不管是以巴這兩個衝突裡面,其實中國(中共)所能真的調停出來的結果,幾乎是不存在的。」

今年4月,以巴再次爆發衝突後,中共外交部長秦剛分別致電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外交部長,鼓勵兩國拿出政治勇氣,邁出恢復和談的步伐,稱中方願意提供便利。秦剛還特別強調說,中方在此議題上「沒有任何私利」,只希望以巴雙方能夠和平共處,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台灣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政治學博士吳瑟致:「對於世界和平來講,中共被視為危害全球秩序和平的一個現象,在南海地區建造許多造島的軍事設備,同時對台灣也進行許多的軍事上的恫嚇,無時無刻軍艦、軍機在台海中線來圍繞,更不用說中國(中共)跟印度之間在邊境的問題。顯然可以看得出來,其實中國(中共)一方面看似要去撮合其它國家的衝突,但實際上它其實只是在拉攏它的外交關係。

「另外一方面,它又同時在製造以它自己國家利益為優先的區域性的一些矛盾跟衝突或是危機的製造。所以顯然這都不是為了和平,而是著眼於中國(中共)自己本身的國家利益,其實也打臉了北京自己說它這麼做,是沒有私利這樣的一個說法。」

葉耀元教授認為,中共圖謀在國際秩序上取代美國,但並沒有這樣的實力。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前幾個禮拜中國(中共)也嘗試要用它的海軍船艦對菲律賓的船艦進行撞擊,用這樣的方式來威嚇別人。中國(中共)最近好像要把印度所有的記者都趕出中國了。這樣的一個做法其實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和平使者想要做的事情。

「我覺得最核心的一個要務就是,中國(中共)它想要做的事情是在整個國際秩序上面去取代美國。但是它事實上能做得到的東西也不多,因為它不管是所謂的國家實力,或者是在它的外交手段上面,我覺得它都沒有辦法提出任何新的一個見解。但是中國(中共)是不是把自己包裝成這種和平使者,就代表其它國家就把中國(中共)看作是一個和平的霸權之一,我倒覺得大部分的國家是不會同意的。」

好的,觀眾朋友,您對今天的話題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今天的大視野【冷戰觀察室】就到這裡了,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次節目時間再見!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NTDshortvideo
歡迎訂閱乾淨世界頻道:https://www.ganjing.com/channel/1eiqjdnq7go2peYFZkFnGIlzm1d20c

新唐人大視野》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