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大視野】履新遇難題?李強言行洩3信號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4月07日訊】全球視野,搶先聚焦,歡迎收看新唐人大視野【中國情報局】。

各位觀眾大家好,今天是4月6號,星期四。

今天焦點:中共總理李強上任將近一個月,在推動經濟發展過程中,外界根據他實施的一些政策和公開講話,認為他釋放出三個信號,同時也面臨三大難題。

李強履新遇難題? 言行透露三信號 同時面臨三大難題

中共總理李強上任將近一個月,在推動經濟發展過程中,外界根據他實施的一些政策和公開講話,認為他釋放出三個信號,同時也面臨三大難題。

根據中共政府網的記錄,截至4月2號,李強在上任的23天內,共參加了15場與經濟有關的公開活動。其中3月30號,李強在博鰲亞洲論壇發表講話,成為他上任後的首場外交活動。

近日,英國BBC報導,從李強講話的字裡行間,不難發現他的執政思路,釋放出三個信號。

第一,李強在不少政策上,延續了前任李克強的軌跡。例如,延續李克強的一系列「減稅降費」的臨時性政策、「去槓桿」等「防風險」政策。

第二,李強在多次外交場合中,都提到在「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等新領域的合作。

第三個信號是對外商喊話。李強稱,將優化營商環境,開放市場,讓外商進入。

疫情期間,中共實施的動態清零政策,導致中國的經濟嚴重下滑。外界認為,如何提振中國經濟,是對李強的最大考驗。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我們知道中共,它這個國家的稅賦,對企業、民營企業、私人企業的稅賦負擔特別的重,減稅降稅應該是一個減輕負擔,就是促進、順應經濟發展的一個方法,一個刺激方法,如果一切正常的話。那關鍵現在實際上中國經濟陷入沉重的危機,即使減稅降稅,恐怕也於事無補。

「對企業來說,稅收當然是它的一個負擔。但最大的問題,實際上是市場的潛力,市場的銷售,或者沒有市場。如果整個市場沒有,沒有這個市場,沒有稅收,減稅降稅也沒什麼用。」

與此同時,李強還面臨三大難題:一是重建民企信心;二是吸引外資;第三是幫助中國跨過所謂「中等收入陷阱」。

而「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徵,包括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貧富分化、腐敗多發、就業困難、社會動蕩、信仰缺失,以及金融體系脆弱等。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他後來提到的所謂穩定金融,其實反映了中共最擔心的問題。因為整個經濟的下滑,銷售下滑,經濟下滑,房地產泡沫、破滅,再加上中共對私營企業的打壓。

「現在這種銀行的壞帳,尤其是涉及到房地產的壞帳,這些都在隨時可能爆發的那種關鍵時刻。

「再加上這些外資資本持續從中國退出來,所以中國面臨很嚴重的外匯和國際收支的問題。」

BBC認為,雖然李強是習近平一手推到總理位置,但面對體量更大、更複雜的經濟難題,李強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習近平的支持,還值得觀察。

時事評論員王赫:「李強作為一個新總理,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要對習近平做操盤,要把這個經濟,負責全面搞起來,他肯定是想出成績的。他在這方面有他的優勢,也有他的弱點,那麼現在他有一個很大的幹勁,很想有所作為,但是在中共總體的這個政治環境,這個整體的政策框架下,他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

「因為這方面制約因素太大了。李強作為國務院的總理,他現在把國務院定格為一個什麼,政治機構,完全就是把習近平的新時代,想作為一個唯一的指導思想,以習近平為尊,他指導了,我們就達到了。那麼如果上面這個指揮棒出了問題的話,那麼他下面也就錯得很厲害,而這一點是李強這個人,上面定什麼,最終的決策是什麼,李強其實並沒有決定權。」

外商流失嚴重 中國製造業指數回落

4月3號,根據大陸財新網報導,3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落到50。也就是不論是製造業生產,或是新訂單指數都在回落。

財新網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經濟快速復蘇勢頭有減弱跡象,這反映疫情期間積壓需求短期釋放後,經濟恢復基礎不牢固。

展望未來,經濟增長仍然依賴內需的提振,特別是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

另外,中國的就業情況也沒有得到根本性改善,3月份製造業就業指數再度降至臨界點以下。

李強上任後,在過去的半個月內,他分別去了湖南和海南兩個省調研。

在湖南,他訪問了中車株洲電力機車、長沙比亞迪汽車和藍思科技等企業。

過程中,李強稱,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是中國經濟的根基所在。中國製造業發展面臨一個重要關口,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做強製造業。

然而,隨著中國人工等成本高漲,以及美中貿易戰、疫情等,使中國的製造業流失嚴重。

BBC報導說,過去二十多年,中國一直是外資眼中的淘金之地,無論是作為生產基地,還是消費市場,但疫情期間,中共嚴格的「清零」政策,讓外資望而卻步。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除了緬甸之外,台灣、日本、韓國和印度等國家,都將吸引從中國出走的製造業。

中共財政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份,中國財政重要稅收大減。這預示政府收入減少,老百姓的收入也在減少。

李強能否推動中國的製造業?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這個是他改變不了的,因為我們知道李強只是聽命於習近平的一個國務院辦事處的一個職員而已。

「我們知道連中共整個中央委員會、中央常委都在被習近平牢牢地掌控。所以這個政府聽從於黨的安排,這個已經是這樣。所以他實際上是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改變,來自中央、來自習近平的要求。

「而習近平他們實際上在中國經濟越來越困難,外資撤離越來越多,尤其是產業鏈和製造業離開中國這個當中,他不是說改變自己的政治觀、政策,而是繼續向中央集權、向左邊轉,然後繼續加深了割韭菜。打壓私企,沒收私人資本,所以他從政治上沒有在改善經濟的環境。」

因此,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認為,中共的數字經濟也不會有起色。

謝田:「其實中國這些高科技的電商、互聯網企業紛紛裁員。因為這個數字經濟它實際上是基於實體經濟,以及製造業,因為這個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現在開始崩塌,數字經濟只能建立在一個流沙的基礎上。」

金融改革大清洗 官員相繼落馬

近日,當局在金融領域加大力度反腐。6天之內,中國銀行和光大集團前「一把手」相繼被查。

4月5號,中紀委網站發布消息,李曉鵬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審查和監察調查。

64歲的李曉鵬,在2017年12月接任光大集團中共黨委書記,去年被免去該職務,一度震動金融圈。

官網介紹,光大集團是由中共財政部和匯金公司發起設立,屬於國有大型綜合金融控股集團,機構與業務遍布海內外。

香港《星島日報》報導,光大集團亂象頻頻,尤其是頻繁的人事「巨震」和人事流動,旗下的光大銀行更是罕見3年3次更換行長。

另外,3月31號,中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還通報,中國銀行前董事長劉連舸被調查。他是中共二十大後,首個落馬的中管金融企業「一把手」。

金融反腐目的是什麼?對中國經濟會帶來什麼變化?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中共反腐,這個習近平的反腐也好,它一直是選擇性的,就是它實際上是黨內的政治鬥爭的一個工具。

「我們也知道其實中共整體的,整個特權階層,都是有腐敗的行為。

「實際上他們在打壓私企的過程中,實際上就是要把私人企業的財產、資產轉移到中共這個大家族控制的中共的手中,所以他本來就是要從這個打壓中,讓中共既得利益集團來獲利。

「所以他這個反腐,其實是用來對他們一些執政黨維持,構成挑戰的人,所以對中共經濟來說沒有任何的幫助作用。」

3月27號,中紀委書記李希主持了2023年第一輪巡視動員會,聲稱要更好發揮「政治巡視」的「利劍」作用,接下來將對30家國企和5家中管金融企業展開巡視。

新加坡學者孫樹立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經濟問題不是重要問題,重要的是誰在把持經濟命脈。

中央巡視組進駐國企,實際上是要清除政治立場有問題的高管,確保央企牢牢控制在中共手中。

孫樹立認為,當局這樣做有兩個目的,最主要的還是要清洗國務院原來的人馬;另一個目的是要盤點庫存,看看究竟還有多少資產。

好的,各位觀眾,您對李強提振中國經濟釋放的信號有什麼看法,歡迎給我們留言。

這一期《新唐人大視野》就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次節目時間再見。

《新唐人大視野》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