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 港媒曝外貿寒冬 民企訂單少生存難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3月04日訊】隨著中國疫情封閉政策的結束,經濟復甦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而港媒報導,大陸民企接不到海外訂單,有不少中小企業遷到了東南亞。同時,中共當局是否能挽救經濟,備受外界質疑。

中共清零封控三年,導致出口貨物量銳減。根據全球貨櫃交易平台Container xChange最新數據,2023年第六週,上海港的40英尺貨櫃可用指數高達0.64,已經連續11週超過0.6,貨櫃設備大量剩餘。來自中國港口的航運明顯放緩,空集裝箱堆積碼頭。

香港《明報》報導,儘管疫情嚴格封控已經過去,但海內外的訂單卻沒有增加。有民企老闆感嘆「外貿的大門已經關上了」。

深圳做外貿生意的肖女士,日前對自由亞洲說,外商和她的訂單都取消了,轉向越南、印尼,還有泰國,直接在那邊下單了。

台灣經濟學者吳嘉隆:「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當然跟製造業撤出中國,所謂的脫鉤有關係。它的出口也會被移轉出去。甚至於中國本地的企業也為了閃避關稅,中國企業自己也在轉移,不是只有外資。」

隨著中共兩會即將召開,外界對習近平的新經濟團隊能否重振經濟,感到質疑。

吳嘉隆:「如果習近平把他當一回事,他組織一個強大的財經團隊,那也就算了。你看他現在組織的是國安團隊、維穩團隊,他組織的是黨政軍槍桿子、刀把子、錢袋子,他根本沒有在做經濟。所以已經多重器官衰竭,他又不找醫生。技術上來講,沒有救。」

據統計,大陸民營企業貢獻了超過六成的國內生產毛額,但過去受到政策打壓,互聯網、房地產、補教行業熄火,青年失業率飆升,民企成了中共政策的受害者。

旅澳學者李元華:「因為這些國家其實主要不是不相信這些過去的民企,而是不相信中共這個政府,中共政府這種反覆無常,對這種世界經濟的破壞,所以這個民企也就是在中共這種政策下的一個受害者。」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張丹霞、劉芳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