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廚者應珍惜食材 不可暴殄天物

作者:若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9月09日訊】造物主在創造人類的同時,也為人類創造出眾多的生命種類,其中就包括專門供人食用的牲畜等動物,以豐富人類的生存環境。因而人類也須敬畏自然,善用生靈,而不可暴殄天物,否則一定將會招來上天的懲罰。作為廚師來講,更應注意自身的修為,遵循此天理。

清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袁枚,也是一位美食家,他把畢生對飲食文化的研究凝聚成《隨園食單》一書,而在此書中他撰寫了《戒單·戒暴殄》一文,警示後人不可暴殄天物。本文試將其譯為白話文,如有偏頗之處,還請遵從原文為準。

《戒單·戒暴殄》譯文

橫行之人不在意人力,揮霍之人不珍惜食材。雞魚鵝鴨從頭到尾,都有可以用的味道,無須只留精華捨棄其餘。我曾見過烹製甲魚的人,僅僅留鱉甲邊緣的肉,卻不知道裡面的肉更有味;還見過蒸製鰣魚的人,僅僅用鰣魚肚皮的肉,卻不知道背上的肉更鮮美。就如同醃蛋這種再便宜不過的食材,大家都知道它的精華在蛋黃,而不在蛋白,然而如果把蛋白全部去掉,只留下蛋黃,吃的人也會感覺單調乏味。我說這些話,還不是從世人應「儉以養德」的角度講。如果捨棄食材中的一部分有助於提升飯菜的美味,尚且情有可原;如果捨棄食材中的一部分反而損害了飯菜的美味,那又何必這麼做呢?另外,如用燒紅的炭火烤活鵝的鵝掌,用鋒利的刀刃取活雞的雞肝,都不是有道德修養的人應做的事。為什麼這麼說呢?雖然牲畜是供人食用的,宰殺它們本沒問題,但是如果讓它們痛苦不堪,備受蹂躪,那就決不該做了。

附:《戒單·戒暴殄》原文

暴者不恤人功,殄者不惜物力。雞魚鵝鴨自首至尾,俱有味存,不必少取多棄也。嘗見烹甲魚者,專取其裙而不知味在肉中;烝鰣魚者,專取其肚而不知鮮在背上。至賤莫如醃蛋,其佳處雖在黃不在白,然全去其白而專取其黃,則食者亦覺索然矣。且予爲此言,並非俗人惜福之謂,假使暴殄而有益于飲食,猶之可也;暴殄而反累於飲食,又何苦爲之?至於烈炭以炙活鵝之掌,剸刀以取生雞之肝,皆君子所不爲也。何也?物爲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

(責任編輯:葉誠允)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