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論壇】美國發起芯片大戰 三管齊下圍堵中共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9月04日訊】工業規模的科技產業已經成為主宰人類生活方式和改變國家實力的決定性力量,而高精密的芯片制造技術則是當代科技產業鏈中的最核心環節。從普通消費電子產品到通訊、信息產品,從汽車到智能電器,從自動生產線到尖端武器,從電腦到人工智能AI,如果說所有的科技產業鏈構成了一個科技王國的話,那么很顯然,芯片就是這個科技王國的國王,是所有科技產品的靈魂。

當今世界正在朝著人工智能時代闊步邁進,國力的競爭,已經從鋼鐵和石油領域轉向芯片制造領域,誰掌握了最先進的芯片制造技術,誰就能掌握未來世界的工業科技力量,也就是掌握了未來世界的控制權。

產業分析師格林(Rory Green)對BBC表示,半導體就好像是新的石油,對數字化的經濟和社會不可或缺,也成為世界強權彼此競爭都想要掌握的戰略物資,一旦出現利益對撞就可能會爆發衝突或混亂。

目前,從科技企業到政府,從硝煙滾滾的俄烏戰場,到暗流洶涌的美中博弈,芯片領域的戰役早已經開打。

美國簽署芯片和科技法案 芯片業面臨選邊站

2022年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 CHIPS and Science Act 2022),意味著美中芯片大戰進入新階段。該法案包括對芯片行業527億美元的補貼,為芯片廠提供約240億美元的投資稅收減免,以及在未來十年投資2000億美元用於新的製造計劃和科學研究,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量子計算和其它科技領域。

在白宮玫瑰園,拜登站在商界領袖和立法者面前表示,這項法案將為美國整個半導體供應鏈提供資金,促進芯片產業用於研究和開發的關鍵投入,吸引半導體製造業回到美國,並為美國最終創造成千上萬個新就業機會。

拜登說:「當今,政治、經濟和科技領域都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些改變要麼增強我們的控制感和安全感,增強我們對生活和國家的尊嚴感和自豪感,要麼削弱我們…..未來的芯片工業將在美國誕生…….數十年後,人們將回望這一週我們通過的法案,我們在歷史關鍵時刻抓住了機會。」

對這項法案關注最多的條款還包括,禁止獲得聯邦資金的公司在中國大幅增產先進制程芯片,期限為10年,違反禁令或未能修正違規狀況的公司,可能需要全額退還聯邦補助款,換言之,拿了美國政府補貼的資金,就不能在中國投資半導體產業。這使台積電、三星、Intel等芯片企業面臨在美中之間「選邊站隊」的難題。白宮此前多次強調,這一法案對於反制中國的影響力、確保美國在競爭中保持領先至關重要。

《彭博社》報導說,芯片法案設置28納米的靜態限制,意味著美國政府補貼的接受者不能在中國生產任何比這個尺寸更小、更先進的芯片。28納米芯片技術是遠低於最尖端技術幾代的半導體技術,但它們仍然被廣泛應用於包括汽車和智能手機在內的產品中。法案禁令還涵蓋邏輯和存儲芯片。

位於中國的華泰證券分析認為,目前在美中都設有半導體廠的企業包括台積電(南京)、三星(西安)、海力士(大連),這些企業如果接受該法案的補助,可能會限制他們在中國建造或擴大先進制程晶圓廠。

公開信息顯示,台積電在南京擁有16納米和28納米的芯片製造工廠,三星在西安擁有存儲芯片製造工廠,SK海士力在無錫和大連擁有存儲芯片製造工廠,英特爾和美光也都在中國擁有芯片封裝和測試工廠。

中共商務部批評說,部分條款限制有關企業在華正常經貿與投資活動,將會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造成扭曲,對國際貿易造成擾亂。中共駐美大使館也表示,中國對此「堅決反對」,稱這讓人想起「冷戰及零和博弈思維」。

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副總裁斯蒂芬·埃澤爾(Stephen Ezell)在新唐人《菁英論壇》節目中表示:「正如我們所知,中國的大部分政策都依賴於對國有企業的大規模工業補貼、 強制技術轉讓、竊取知識產權、 網絡間諜活動,所有這些類型的做法,都不符合中國對世貿組織的承諾……真正對抗這些做法的唯一方法,是以美國為首的非常強大的聯盟方式,共同抵制中國(中共)的這些做法,甚至拒絕中國公司進入聯盟國的市場,如果這些公司長期成為知識產權盜竊的受益者。」

大紀元資深編輯與主筆石山先生對《菁英論壇》表示,拜登簽署的這個兩千八百億美元的芯片和科技法案,來發展美國的芯片行業,其本質上並不是要發展美國的芯片,而是要獨家發展,也就是說,它要把高科技的供應鏈完全切開,說得更準確一點,就是高科技的整個研發要跟一些國家切開,所謂一些國家就是俄羅斯和中國。石山先生指出,你現在有沒有芯片,你現在的技術能不能偷到,都是現在的事情,而拜登政府做的這個事情,它可能涉及到未來十年的整個經濟的未來發展。

在芯片法案簽署的當天,白宮還借此宣傳該法案的效益。白宮說,美國芯片生產巨頭美光(Micron)即將宣布一項400億美元的計劃,推動在美國國內生產芯片;高通(Qualcomm)和格芯 ( GlobalFoundries)則將聯合宣布,花費42億元擴建紐約上州的一處芯片工廠。

8月9日美光公司發布聲明,計劃在2030年底前投資400億美元,分階段在美國建立「尖端內存製造」業務。美光表示,芯片法案有助提高美光在美國當地製造內存芯片產量,從當前全球市場占比不到2%,最多提高至10%,使美國成為全球最先進內存製造和研發中心。

芯片代工 台積電獨領風騷 中共垂涎三尺

在美國拉開架勢對中共發動這場關鍵的芯片大戰之際,處于行業翹楚地位的台灣芯片企業令人關注,而擁有全球三分之二芯片代工市場的台積電,將成為美中芯片大戰的戰略必爭之地。

台灣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基地,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佔據重要位置,尤其是高端芯片,台灣占到全球九成以上份額。

根據台灣調查公司集邦諮詢(TrendForce)今年4月發布的預測,2022年,台灣的半導體代工企業的全球份額(以銷售金額計算)將比去年擴大兩個百分點,達到66%;是第二名韓國市場份額(17%)的3倍多。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與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的報告顯示,目前,全球10納米以下的最先進半導體產能都由台積電和三星包攬,其中台積電一家公司就占到了全球先進芯片產能的92%。

台灣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對《菁英論壇》表示,台積電這麼多年來長期專注於晶片代工上面,所以取得非常有利的一個位置,當然,這也因為這個部分是過去美國所比較不願意做的,所以在產業分工上這方面的生產角色才會落在台灣這里。此外,台灣政府對於這些產業所需要的整體產業環境的優化,也都非常重視。

蔡明芳教授說,台積電不只是世界上很重要的一家公司,它在台灣也是非常好的公司,所以它可以提供很好的薪水,吸引到台灣相對好的人才,而這些人才的素質也一定比台積電到美國去設廠所能吸引到人才的素質,還要來得更好。相比較于美國的Intel公司,蔡明芳教授認為,Intel公司在美國不是最吸引人才的一家公司,它給的薪水應該不會超過谷歌、Facebook、微軟、亞馬遜這些公司,而台灣在整體產業環境上提供給台積電比較優渥的養分,讓它可以成為今天世界重要的晶片製造廠商。

2021年4月,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經在退休後的一次公開演講上透露,他在籌備要創立台積電之初,曾經找到Intel協商投資,但當時Intel是個人電腦PC產業的霸主,正值黃金時代,對晶圓代工沒興趣也不看好,拒絕投資。張忠謀表示,Intel當時不可一世,可能有一點看不起晶圓代工,但沒想到事隔三十多年,晶圓代工模式會成為今日的主流,就連Intel也宣布要做晶圓製造服務。

借著芯片法案的東風,Intel目前有意趁此機會迎頭趕上台積電,今年稍早Intel宣布斥資200億美元,在俄亥俄州首府哥倫布(Columbus)興建兩座晶圓廠,預計2025年完工,屆時將創造3000個工作崗位。但是熟悉市場的人士認為,Intel想追趕台積電並沒有那麼簡單。

張忠謀說,美國靠補貼推動半導體在美國製造,長期來看製造成本仍高於台灣,而中國半導體製造技術落後台灣5年以上,短期內不是競爭對手,台積電真正的對手是南韓三星,因為其優勢和台灣相似。

在中國,目前最大的本土半導體產業——中芯國際——只能製造落後於台積電兩代的芯片。中國在芯片產業上的落后,以及台積電在芯片產業領域的執牛耳地位,讓中共垂涎三尺,一直有傳言說,控制台積電可能成為中共攻台的一個誘因。

針對這種說法,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8月1日CNN播出的專訪中表示,沒有人可以用武力控制台積電,如果使用入侵或軍事力量等方式,台積電就完全不能運作了,因為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龐大組織,台積電從原料、化學產品、設備零件、工程軟體與檢測等各方面,隨時都需要跟外面的世界,跟歐洲、日本、美國相互溝通合作。劉德音指出,台灣經濟建立在全球合作、信任、開放的基礎之上,中共如果武力侵台,什麼都不會得到,中共永遠不可能接管台灣經濟。

封堵中共 美國籌建芯片四方聯盟

為了在芯片大戰中獲得長久的勝利,防堵中共獲得技術與材料,美國正在執行三管齊下的方針。首先是嚴格管制美國自己的芯片技術與原料出口到中國;其次是通過「芯片法案」,一方面補助在美國本土建廠生產芯片的廠商,另一方面,禁止獲得補助的廠商十年內在中國大陸進行先進製程的投資;第三條防線則是籌辦美日韓台「芯片四方聯盟」(Chip 4)。

「芯片四方聯盟」是美國在今年3月提出的一個建議,目標是把最重要的芯片生產國家聯合起來,阻斷一切中共獲得先進芯片的科技途徑。在規劃的四方聯盟中,美國是芯片設計技術領域的領頭羊,韓國是記憶體芯片及代工領域的領頭羊,台灣被稱為非記憶體芯片領域的最強者,而日本在材料、零部件、設備領域擁有強大的競爭力。分析人士認為,一旦「芯片四方聯盟」形成,就將搭起對中國的「半導體壁壘」,從而將中國排除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之外。

8月18日,韓國外交部長宣布,韓國將出席由美國領導的芯片四方聯盟(Chip 4)于9月初舉辦的預備會議。8月3日《金融時報》曾經報導說,韓國芯片製造商針對美中的戰略重新調整已經開始,美國芯片法案中的規定導致三星和SK海力士重新考慮它們在中國的業務。一位韓國高級官員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韓國對中國芯片製造的幾項投資可能會被放棄。

半導體是韓國的首要出口物項,而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據韓國國際貿易協會的數據,2021年,中國占韓國700億美元內存芯片出口的48%。雖然中國是韓國芯片的最大市場,但是美國的技術,如芯片設備是製造芯片的關鍵部分,而且美國也是韓國芯片的主要市場。

路透社分析說,芯片出口大國,是國際經濟的風向標之一,韓國宣布出席芯片四方聯盟預備會,不僅增加韓國對華貿易的賭注風險(韓國對中國出口芯片和微加工技術),也涉及美、中兩國在競爭中的優勢。

根據韓國工商會8月18日公布的一項企業調查顯示,在300家韓國出口商中,有53%的企業表示韓國應該加入美國領導的「芯片四方聯盟」,41%的企業表示應該暫時不加入,僅5%的企業反對加入。

中共商務部8月18日發布聲明表示,中國反對美國新的芯片法案。商務部發言人束玨婷在北京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說:「中方將繼續關注法案的實施情況,必要時採取有力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中國芯片大躍進 以建厂为名 行圈钱之实

2001年中共加入世貿組織后,利用西方產業結構調整的契機,以犧牲國內勞工權利和環境成本為代價而換來的廉價勞動力優勢,吸引了西方勞動密集型產業大規模進入中國投資設廠,加上中共以強制技術轉讓和盜竊知識產權等非法手段,大規模剽竊和侵占西方企業的知識產權和創新,十多年后終于使中國成為全球低端產業鏈上的制造業大國。中國制造的玩具、服裝、家用電器、通訊設備、手機、個人電腦充斥著全球市場,在新能源領域,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在2016年已經占據了全球約70%的市場份額。

但是,在高科技領域,極權體制下的中國缺乏創新和發明,導致在最核心的芯片制造技術上,中國落后世界先進水平整整兩代。在中國近年的進口商品名單上,進口芯片的金額常常高居榜首,2020年中國排名前三位的進口商品分別是芯片3000億美元,集成電路硅2600億美元,石油1800億美元。2021年,中國進口芯片4400億美元。根據新浪財經的估算,中國的芯片自給率只有26.6%,其中汽車芯片的自給率更是低至5%。

2018年4月,美國商務部的一道科技產品出口禁令,讓依賴美國芯片的中國中興通訊公司差點被團滅,三個月后,在習近平的親自求情下,在繳納14億美元的罰金后,美國解除了禁令,中興才重獲生機。2019年以來,美國對華為實施了多輪制裁,切斷了對華為的芯片供應,導致華為新旗艦手機由于缺芯而夭折,华为手机市场份额逐渐被国内外厂商蚕食。據Odmi數據顯示,2021年華為手機銷量僅為3500萬部,低於巔峰時期的零頭,同比2020年大幅下降了81%,202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華為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跌出了前5名。

在芯片製造上的落後,正在成為中共發展高科技最致命的弱點。為了實現芯片產業的所謂自力更生,早在2014年6月,中共國務院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攻堅期,明確要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主要吸引大型企業、金融機構以及社會資金,採取市場化運作,重點支援集成電路等產業發展,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同年9月份,「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業界稱之為「國家芯片大基金」,這點燃了全國各地發展芯片產業的熱潮,很多渴望彎道超車的地方政府紛紛押注芯片產業,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及名目繁多的補貼與獎勵,大舉興建芯片產業園,打造芯片之城。

一時間,中國出現了芯片大躍進狂潮,至2020年達到高峰。據商業查詢平臺《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以工商登記為准,2020年1月1日至10月27日,全國新增集成電路相關企業超過5.8萬家,增速高達33%以上,為歷年最高。而這些新增的半導體企業,並非都是新成立的,不少都是已經營多年的企業變更業務範圍,俗稱「轉產」。有業內人士分析,只要將經營範圍修改成集成電路相關,就能享受到地方的減稅政策或可以方便融資,因此,有些渾水摸魚的公司想盡辦法蹭集成電路熱度,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絕大多數是騙經費。

2020年,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調查,全國造芯大躍進的背後,多地明星芯片項目以爛尾收場,芯片成了「芯騙」,留下一地雞毛。

在這波方興未艾的芯片大躍進中,號稱千億元投資的武漢弘芯的暴雷尤為引人關注。2017年11月,武漢弘芯半導體公司宣布成立,該公司計劃投資1000億元人民幣,積極追趕先進半導體制程工藝,意圖從制造14納米芯片開始,逐漸進階到7納米、5納米以及3納米,從而帶動國內芯片應用和基礎科學發展,確立全球產業競爭地位。不過,如此宏偉的大煉芯片計劃,僅在項目成立三年不到的時間,就于2020年7月由于資金鏈斷裂而宣布爛尾。

根據中國百科網站《知乎》的資料,弘芯的騙局始於一個名叫曹山的人,在官方介紹中,他的頭銜是「台積電副總」、「宏碁駐美國紐約第一副總」等等高大上的身份,乍看之下儼然就是芯片專家。不過,據接近曹山的人介紹,所謂的這些頭銜全是謊言,台積電的員工花名冊中,根本沒有曹山這號人物,而宏碁在美國紐約也沒有公司,更加不可能存在這麼一位副總。曹山其實僅有小學文憑,他背後的操盤手龍偉,也從未接觸過芯片,而擔任弘芯董事長的李雪豔,則是賣酒開飯館的商人,進入弘芯前連芯片的名稱都沒聽說過。但這並不妨礙弘芯打著造晶片的名義圈錢,在三人的操作下,弘芯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裏就成了當地的明星項目。

為了能讓弘芯的芯片業務看起來更像真的,龍偉還通過上海精泰挖到了芯片業的泰斗人物,前台積電研發副總裁以及CEO蔣尚義出任弘芯的CEO,一下子打響了弘芯的名聲。2019年蔣尚義憑借自己在芯片業界的影響力,讓荷蘭ASML公司不惜突破美國封鎖破例賣了一台7納米光刻機給弘芯。不過中國這台唯一的7納米光刻機到達弘芯僅僅一個月,就被抵押給武漢農村商業銀行,換取5.8億元貸款,而在抵押物標注欄中,赫然寫著:該光刻機全新未使用。弘芯對待光刻機的態度,徹底激怒了蔣尚義。僅僅幾個月後,蔣尚義便提出辭職,而蔣尚義離開後,弘芯再也無力維持騙局,千億驚天騙局就此暴露在世人眼前。

在2019年至2020年短短一年多時間裏,中國江蘇、四川、湖北、貴州、陝西等5省份的6個百億級半導體大項目先後停擺,包括南京德科碼、淮安德淮、成都格芯、武漢弘芯、貴州華芯通、陝西坤同。

2021年初,號稱總投資達598億元人民幣的另一個百億元的芯片大項目濟南泉芯宣布破產,該公司成立於2019年1月底,在公司四百多名員工中,有180名是從台灣挖角的台籍工程師。

2021年7月8日,紫光集團宣布債務違約,隨即宣佈進行破產重整,值得諷刺的是,曾經在半導體領域頻頻大手筆並購得紫光集團,幾年前還曾經放話要買下台積電和美光。

抓替罪羊 中国芯片行业反腐大风暴来袭

從2014年9月份起,中共設立國家芯片大基金投钜資發展芯片產業,但是大多打了水漂。

2022年7月份,中國芯片行業出現了罕見的反腐大風暴。從7月15日開始,短短半個月內,紫光集團前總裁刁石京,華芯投資前總裁路軍、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華芯投資總經理丁文武、紫光集團總裁張亞東、紫光集團聯席總裁齊聯,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全部都被中紀委抓去調查。這場芯片領域的反腐風暴最早從2021年11月份開始,當時華芯投資的原副總裁高松濤被調查。華芯投資是2014年9月成立的「國家芯片大基金」旗下的唯一管理機構。

《大紀元》時政評論員秦鵬在2022年8月2日播出的《美國之音-時事大家談》節目中發表評論指出,這些人就是產業發展失敗的祭品,是芯片大躍進失敗的替罪羊。秦鵬表示,這些中國半導體業大老,曾揚言要改變世界芯片格局,趙偉國還曾豪言要買下台積電和聯發科。

秦鵬透露,有知情人士說,7 月初習近平曾經問了一句「集成電路八年投資 2,000億元(人民幣),為啥還被卡脖子?」,之后這些人就一一被抓。秦鵬表示,國家芯片大基金由官方國家企業發起投資,一期募集超過1,300億元人民幣,大基金主要是用於投資芯片製造業,紫光集團也得到大量照顧,大基金的錢砸下去,技術上的突破基本上還是起不來,所以習近平一旦問責,當然這些人就要成為祭品。

秦鵬還表示,如今中國芯片落後,主因就是習近平的戰略。秦鵬指出,推動中美貿易戰、要求華為竊密、千人計劃逼迫美國技術脫鉤、人才脫鉤、打壓香港和台灣,都是習近平一手打造的戰略,導致如今的芯片困境。秦鵬指出,習近平很可能會像明朝的崇禎皇帝,感嘆「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是亡國之臣」,習近平也像崇禎一樣多疑猜忌,不肯放權,想用一己之力挽救國勢,最後卻剩下一堆爛尾工程、爛尾政策。

與創新相悖 中共集中力量辦不了芯片大事

與一地雞毛的芯片爛尾項目相比,中芯國際是一直穩定生產芯片并且能盈利的中國少數芯片企業。2022年7月份,知名調研機構TechInsights報告,從美國比特幣挖礦公司MinerVa旗下產品SoC(系統芯片)中,發現了中芯付運的7納米芯片,並且這款產品從2021年7月起就開始出貨,但是涉嫌抄襲台積電。

科技新報專欄作家、東吳大學企管系講師林修民在接受自由亞洲電臺采訪時表示,中芯從14納米制程,跳過12、10納米,直接進入7納米制程。這就像老師改考卷,學生沒有推演過程,就直接寫答案,答案還跟隔壁有寫推演過程同學一模一樣,當然會讓人懷疑是抄襲。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汪哲仁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中芯雖突破7納米,現在看來應只是小品量的生產,良率、價格和產量,都沒有進一步消息。

中芯如何突破7納米? 8月10日《華爾街日報》以「七旬台灣芯片魔法師助推中國半導體夢想」為題,報導中芯7納米幕後推手是來自于台灣芯片巨頭台積電高管梁孟松。梁孟松在2009年離開台積電後跳槽韓國三星,遭到台積電指控洩露機密技術,梁孟松在2017年轉投入中芯。

在尖端芯片的製造領域,面對全球的封鎖和脫鉤,除了依靠偷竊技術之外,似乎看不到中共有任何可行的突圍之法。

半導體產業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巨額且持續的資金投入,另一個是不進則退、贏家通吃的技術競爭。目前處于行業頂端技術領先的企業尚且需要不斷投入天量研發資金以保持競爭優勢。2022年1月13日,台積電財務副總經理暨財務長黃仁昭在法人說明會上表示,2021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規模達到新臺幣8392億元(約合300.4億美元),年增65.4%,預估今年資本支出規模會沖高到400億美元至440億美元,其中七八成包含2納米等先進制程,一成約用於光罩與先進封裝等,其餘則為成熟制程投資。

台積電、三星都有幾十年積累的家底,而作為後發者想要追趕,那投入的資金恐怕要比別人多出一個數量級,而且在科技領域要想取得突破,也不是光有錢就能辦到的,更需要創新思維和鼓勵創新的機制,而這正是中共無法提供的高科技孵化土壤。全球最有名的企業管理大師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經說過,中央計劃是創新經濟的最大敵人。

大紀元資深編輯與主筆石山先生對《菁英論壇》表示,中國剛好是採取了中央計劃的這么一個模式,中芯國際、紫光以及其它的這些中國半導體企業,全部都是國家隊,它的每一個官員都是政府指派的,每一級都有黨支部或者黨委,都是靠政府嚴格控制、嚴格把關的,實際上它和整個創新這個行業是背道而馳的,它的激勵方式、運行方式,跟美國、台灣的那個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石山先生表示,中國這個體制之下會有很多問題,芯片這個行業它不是一個單獨國家可以做的,根據一些美國專家的說法,如果不跟別的國家合作的話,美國單獨也做不出來高端的這種最好的芯片,因為包括設備、材料、設計、制程等等這一系列的成千上萬道工序,很多國家都有它自己的獨到之處,所以實際上現代的這個芯片行業,它是所有國家合作的一個結果。

石山說,中國政府花了很多錢,試圖在芯片方面進行突破,但是它在知識產權上跟外國的這個對抗,甚至對周圍國家的這種威脅,使它沒有辦法做到跟大家的這種合作,外國公司,尤其是高科技領域的頂尖公司,也不願意拿自己的高科技到中國去跟中國的企業進行合作。

《菁英論壇》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