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防疫亂象:河南農民給農作物打藥被處罰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8月09日訊】中國河南省再現防疫一刀切亂象。有農民在防疫「靜默期」下地給農作物打農藥,被勒令通過大喇叭公開檢討10遍。中共國務院的嫡系媒體突發文,疾呼疫情防控與穩產保供不可「顧此失彼」,引起外界對中共清零防疫與保經濟兩條路線明爭暗鬥的關注。

「因為我去地裡打藥,把我抓住了,都別跟我學,別出門了,就呆在家啊。」這是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一位老農正通過大喇叭向全體村民做檢討,這樣的檢討還重複進行了10遍。這是近日在中國大陸發生的又一起農民因為在防疫期間下地幹活被懲罰的事件。

上述事件的起因是寧陵縣從7月31日又發現了感染COVID-19 的新病例,當地政府便決定從8月1日起全縣實行「全域靜默管理」,規定除一線防疫人員外的其他人員「一概不能進出」,要求「全縣靜默、鄉鎮靜默、各村靜默、戶戶靜默」。而這位老農擔心不及時打農藥,農作物會發生病蟲害,便冒險下地給農作物打了農藥,結果不幸被防疫人員抓獲,被迫通過大喇叭公開檢討10遍。

在中國大陸,類似這樣的極端防疫亂象並非個別現象,之前在其它省市也屢有發生。寧陵縣這個農民的遭遇之所以引起了公眾的關注,是因為有中共國務院的嫡系媒體日前突然發文,罕見為農民在苛刻的防疫措施下所面臨的這種困境發聲。

本週一(8月8日),中共國務院下屬機構農業部的直屬事業單位《農民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全縣靜默,莊稼沒法靜默》的文章,講述了寧陵縣農民下地幹活被處罰的這個事例,還評論說,「在農村這樣一個熟人社會,當眾檢討的處罰方式力度不可謂不大」。

該文引述了該縣一名工作人員的話稱,當地發生疫情後,村民對於「全縣靜默」防疫措施的接受度不高,村裡的防疫人員就「採用了一些比較簡單粗暴的方法」。

文章接著表示,雖然「防疫壓力當前」,但在疫情防控與穩產保供的「硬仗」都到了吃勁的時候,「如果光考慮一頭,很可能會顧此失彼」。

文章強調,疫情之下,人可以靜默,但莊稼沒法靜默,農業生產有其固有的周期和時令節奏,「停不了也等不得」,關鍵環節管理跟不上,很可能會影響一季乃至一年的收成。

該文罕見站在寧陵縣那位被懲罰的老農民的立場分析稱,雖然不知道該農民下地打藥的是什麼作物,但能讓這位老農民在這個時候如此掛念要下地打藥,「也必定是在關鍵農時的作物,都和『菜籃子』、『米袋子』息息相關」。

文章接著還質問地方政府:在全域靜默管理的研判和決策過程中,「是否統籌考慮到了這些情況和農民需求」,「是否針對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作出了系統安排?」 如果這些方面都做好了,那位農民「也就不必冒著做檢討的風險非要下地打藥了」。

事實上,寧陵縣那位老農的遭遇並非個別現象,在中國其它省市早已發生過。

今年5月初,河北唐山遷安市就有一位老農因為在防疫期間著急下地幹活被抓,而被迫用大喇叭向全村村民檢討道歉。當時正值春耕季節,網絡上曝光的視頻顯示,著急種地的並不是個別農民,當地已經出現了農戶半夜摸黑「偷種地」的奇觀,由此引發了網絡輿論的反彈。

中國網友紛紛議論說:「農業是立國之本,沒有糧食比疫情更可怕」「農民此時不耕田等到鬧飢荒了進口高價糧啊?」「旱澇保收的人是不會考慮靠天吃飯人的感受的」、「一刀切防疫已經威脅到中國人的飯碗」。

今年7月初,中國長江三角洲一帶爆發新一波COVID-19疫情後,安徽省採取了鐵腕防疫政策,要求該省170萬居民嚴格遵守足不出戶的封控措施,也一度引發社會輿論的強烈不滿與質疑。

隨後有海外中文媒體放出風聲,指極端化的封控措施已經嚴重拖累中國經濟,身為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將召開常務會議,打算把新冠病毒降級到乙類傳染病,這樣就可以避免地方政府動輒搞大規模PCR(指全員核酸檢測)和封城封區,目的是「儘快穩住中國的經濟」。

有關把新冠病毒降級到乙類傳染病的傳言最終並未兌現,但一度有中國媒體報導稱,經觀察發現江蘇省的防疫政策似有所「鬆綁」。

海外網絡社交平台上有觀察人士分析稱,中共內部的防疫路線之爭雖然拉扯不斷,但現階段擺脫北京當局既定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的可能性仍然相當低。不過在一段時期內,中共內部極端防疫與保經濟兩條路線的明爭暗鬥會持續,估計時不時會有一些鬥爭的跡象浮出水面。

(記者竺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徐耕文)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