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分歧大 美或改變對台海危機預判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1月18日訊】拜習會落幕,是否有助美中關係走向緩解,持續引發關注。外界評論普遍認為,這次面對面的視訊會議,雙方元首似乎都認同,兩國間需要有一些護欄和穩定機制,但是如何實現並沒有共識。

儘管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他和習近平舉行了良好的會談,而且這次會談將帶來很多後續工作,但是,峰會後,兩國沒有發表聯合聲明,而是單獨發聲明,各說各話。

英國《衛報》引述牛津大學中國中心主任郝拓德的話說:「雙方對分歧點非常清楚,不太可能達成協議。」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學者奧斯林撰文表示,拜習會暴露兩大政權間不可調和的分歧,美方希望「兩國競爭有護欄機制,不會演變成衝突」,這恐怕只是一廂情願。

奧斯林建議,針對台灣議題、人工智慧、核武、5G等議題,美國應該要拿出嚴肅的計劃,以應對二戰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台灣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分析,這次拜習會將影響美國對台海問題的判斷。

台灣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我覺得台灣問題是美中必須要談,可是幾乎是完全沒交集的一個議題。所以從這邊可以判斷,大概這次峰會之後,美國還是會做最差的狀況,就是如果有一天中共戰略誤判,幹了蠢事,美國要做最壞的打算。」

同時,將影響年底美國即將制定的新的國家安全戰略,總結為四個方向。

郭育仁:「第一個,明確定義中國是具有全面實力挑戰美國主導國際秩序的挑戰者。第二個,美國基本上是重視共享價值跟實力主義,那個實力主義就是指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軍事實力。第三個美國一定會用多邊的方式,試圖去抗衡中國全面性的威脅。第四個,是有關臺灣的定位。」

郭育仁預估,拜習會後,中共會加強軍機擾台、灰色地帶的衝突,而美方將更明確定位,台灣是美國在經濟、科技、安全上的關鍵夥伴。

新唐人記者駱亞、林岑心、劉芳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