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強:房地產稅有如七級地震 中共急安撫 緩兵之計有用嗎?

上海神祕的房叔一次性拋售93套房產,持有28年、房價翻了100倍,如今套現4.5億元,而且所有房源都在一個小區。

官媒說該消息並不屬實,說這批房源的真正持有方,是房地產開發商世茂集團下屬的蘇滬區域公司,出售這些房產的原因與房地產稅試點無關係。

官方闢謠你信嗎?1)一下打折賣93套房子是真的;2)套現4.5億元是真的。闢謠只是說房子非個人持有,而是一家香港人創辦的民企世茂集團的下屬公司。房子限購,掛靠到一家公司名下代持不是很正常嗎? 世茂公司剛剛又再澄清,這一批房子銷售與他們無關。他們多年前已將這一批房子全部轉讓給第三方匿名公司。

無論官方闢謠與否,一次性拋售93套房產,加劇了房地產稅出台,給市場帶來的緊張情緒。

中共急安撫  是緩兵之計

在10月23日(上週六),官方宣布將啟動房地產稅試點後,24日,國務院的經濟日報在頭版發表題為「真正降低地方對房地產的依賴」一文,當中也提到「很多地方政府的錢袋子捉襟見肘」。文章認為,推房地產稅改革試點有利於穩定和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抑制土地財政和地方債務風險。

然而,僅僅在四天之後的10月27日,經濟日報突然發表評論,稱「共同富裕需要房地產市場穩健發展」,房地產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居民而言,做為財產性收入,住宅仍然占據重要位置。在文章最後,稱房地產業在未來城市更新、舊城改造中將繼續發揮較大作用。

數日之內的反覆,顯示對於房地產稅在中共內部,存在激烈爭論。

無獨有偶,同一天,也就是10月27日,中共喉舌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微博中高調宣稱,房地產稅的推進無可置疑,但是對於不同階層將有不同針對性,對於高收入富裕階層,這點房地產稅對他們不算什麼,對於低收入群體不會涉及,影響最大的是中產階層。胡錫進說到,對於中產階層來說,房地產稅不會有過激的稅收手段。

而政協委員、前財政部研究所所長賈康解釋的更為透徹:房地產稅方案,在年底一定會有確定性的方案出來,會有免徵面積。對於中產階層家庭來說,房地產稅會較為溫和,實際上大量的體制內人員都屬於這一群體,賈康說,體制內官員工資並不高,主要財產是房產,先讓體制內的官員有一個接受過程。

但是,賈康同時強調,未來的房地產稅是漸進式的、將有一定的緩衝期,或將為「擰螺絲型」,即先從第四套徵收較高稅率,漸過渡到從第三套徵收較高稅率。是一個逐漸收緊的過程。

房地產稅不會割中產階層的韭菜嗎?在微博上,已經吵成一片:

開弓沒有回頭箭,房地產稅不了了之,肯定不可能,一定會全面徵收。但是確定徵收,對於房地產業就是摧毀性的打擊,是否產生系統性的風險,尚不得知。這個韭菜看來不好割的!

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開始規劃出讓多套房產已經熱絡成風,而探討股市、基金的話題驟然活躍。中國工商銀行表示,未來五年將為能源領域提供3萬億元意向性融資支持,顯然,雙碳、綠色經濟才是中共引導社會資金流動的方向。

另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是,讓大陸無數的中介門店提心吊膽,有消息稱,上海市對於房屋中介租金將以指導價管理,6000元的租金,只能以5000元出租,上海最大的房屋中介鏈家稱,還沒有接到政府通知。以目前廣州、深圳等省市已試行二手房市場指導價,基本以7折的幅度看,這則租金以統一指導價未必是子虛烏有。

一場政府與民間的心理博弈,開始拉扯:房子多的,可以出租,出租之後把租金轉嫁於租戶,不就可以了嗎?這則租金指導價的傳言,正是針對這樣的意圖。中共在試探民眾的心理底線:無法靠租金轉嫁房地產稅的情況下,對於多套房產徵收房地產稅的承受力到底如何。

對於科技巨頭、教培行業的鐵拳,讓大陸民眾看到,「社會主義鐵拳」打到房產住宅,只是時間問題,出手自住之外的多餘房產,成為民眾考量的計劃。已傳出北京海淀區一學區房,減額300萬拋售房產。

中國的住房市場真正到了一個趨勢性的轉折點

前央行貨幣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負責人李揚,在10月22日舉行的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閉幕活動「論見十年暨願景2022專場活動」中,談到房地產市場時表示:「現在有一些情況告訴我們,市場有可能走向反面,最近有許多地方土地流拍。北京有些地方土地勉強賣了,但是是按最低價賣的。還有更多的樓盤推出,但是賣不掉。」 「我自己的感覺,中國的住房市場真正到了一個趨勢性的轉折點。」

據財新網消息,李揚在解釋房地產到了轉折點時表示,一是經濟在下行,而且持續多年,買房需求不會很大;二是人口問題,中國的人口已走向下行趨勢,總人口很快就會減少,人減少了,對房子的需求就會減少;第三個原因是人口結構不利,從不同年代人口持有房產的情況來看,房子基本上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人的手裡,隨著這些人退休、離世,房子出現明顯的代際交換,傳給90後、00後,未來房子需求不會太旺。市場的供求關係會出現決定性改變。

對於大陸樓市的變化,當局的統計數據也給予了證明。中共國家統計局10月20日發布的今年9月份70城房價數據顯示,有36座城市新房房價環比下跌,房價環比下跌城市較8月增加16個;52座城市二手房房價環比下跌,房價下跌環比城市較8月增加18個。

易居研究院測算,9月全國70城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環比漲幅為-0.1%,這是自2015年5月以來,新房價格指數首次下跌。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10月20日引述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的分析說:「當前可以認為房地產市場明顯進入降溫周期。警惕房價從『過熱』轉為『過冷』的風險。」

大陸房產專欄作家,專注房地產研究的自媒體「房產新談」10月22日在網易號引述一名房地產中介的話說,過去中介都是建議二手房業主提高售價,而今年以來,公司一直要求他們給業主打電話,要求業主降低掛牌價,二手房不降價根本就賣不掉。而且,各地大部分城市的二手房掛牌量都在不斷激增。

該中介人士表示,樓市環境確實已經發生了轉變,不要再盲目相信房價只漲不跌了。目前,人們的購房觀念已經發生了轉變,樓市也已經慢慢進入買方市場。隨著炒房客慢慢退出樓市,人們對房子的需求將大幅減少。目前的樓市現狀就是房子不好賣,在二手房市場,看似房價沒有下跌多少,其實只是有價無市而已。

李揚認為,住房市場的問題是個長期問題,一旦發生一種傾向性的變化,會存在很長期的影響。李揚目前擔任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

地方債務的「清倉」談何容易?

中共財政部公布的《2020年財政收支情況》顯示,2020年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84,142億元,同比增長15.9%。

有學者認為,以中國大陸目前商品住宅存量共計400萬億市值計,以1%的平均稅率徵收,拋除免徵面積,徵收額約計2萬億至3萬億左右,不到目前每年8萬億的土地出讓金的一半。沒有土地出讓金的地方政府,怎麼會同意出台房地產稅呢?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廣東省已在開始地方債務的「清倉」議程,即發行新的國有債券,以覆蓋地方債存量。這顯示地方政府擺脫土地出讓金的依賴,被置入中共高層的議程之內。現當局對於擺脫房地產依賴,有明確的意願,然而過去二十年到底留下多大的窟窿,卻像謎團,一個恆大已得搞到美國國務院都來要債,已持續十年每年銷售金額為10萬億元的房地產市場,到底還有多少雷?雖然中共副總理劉鶴稱房地產風險總體可控,然而從房地產稅在中共內部的激烈爭鬥,無異於黑天鵝與灰犀牛已經來臨,到底形成多大的衝擊力,在未來的數月或將有若干的大事發生,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希望之聲/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