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哥侃封神】第四十二回 黃花山收鄧辛張陶

石濤

上回說到聞太師著急去討伐西岐,因為他請來的魔家四兄弟被黃天化收了。我以為:聞太師心裡過意不去,(是因為)他太自以為是,太自持自我的強悍——沒有他打不贏的、沒有他戰勝不了的。我以為這是其中的關鍵所在。

他是金靈聖母的弟子,他在通天教主那兒學藝五十年,比姜子牙多學了十年。當時通天教主要他下山的時候跟他說:「你去輔佐成湯(前、後就對應了)。但你一生碰不得『絕』字。」其實這裡面已經包含了通天教主這一門相當大的缺陷(命門)。這一門的東西無論多厲害,當他有了致命傷的時候,一定有天敵。

啥意思呢?

二郎神的「七十二變」,是在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背景之下出現的。金、木、水、火、土走一圈,代表一個(循環);一個星期,有七天(日、月、金、木、水、火、土),而六、日的概念跟星期一到星期五是不同的。所以「時間」上、下的對應,同樣對應「物質」(五行)的組合——我以為在人生活的空間裡,這就是宇宙奇妙、玄妙之處。

我原來學過氣象,說:春分以後,太陽(北半球太陽每天升起的位置)從南往北走(從直射點赤道往北回歸線走),這是地球運行的軌道。地球相對太陽之間角度的位置,給地球上各個地方帶來了一年四季或分明、或不分明的區別。有些地方一年兩季,旱季跟雨季,但是它一定是有分開的,他中間一定是有玄妙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是太陽跟地球之間的關係。

你看兩顆星球之間的對應,誰給它的力量?它的力量是人的肉眼看不到的,跟病毒的概念一樣。所以所謂的「七十二變」也對應了一個圓(三百六十度),是首尾相扣的。七十二變,多一變、少一變,都沒有。一個金、木、水、火、土「五行」構成一個變化……相互交織在一起,也就變成了一個循環,沒有開始、沒有結束。

當二郎神擁有「七十二變」時,在這天、地間他就是不敗的。後面會看到,當聞太師用他的寶貝去打二郎神的時候就打不了了。聞太師連哪吒都可以打,但他打不了二郎神。

七十二變包含一個循環,按照地球這個角度來講,二十八星宿圍著「以地球為中心的」太陽系,而我們人這兒、那兒看到的星星,其實在人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存在另外一個空間,非常有序的。而那個有序的概念不是人以為的有序,人以為的有序是把物體固定著的。那太低。

比如我的概念裡「時間是動的」,每分、每秒都是動的,所以才跟大家分享:「現在不存在,只有過去和將來,而將來就是過去,過去就是將來。」很多朋友他跟不上。因為在我眼裡有序的東西,前、後他根本搭不上。

就像我們跟大家解釋,很多人開天目他看到的是死的(固定的部分),他看不著活的(背後原因或安排)。周文王他看到了費仲、尤渾被凍死了。不是!但其實是被凍了;他看到商朝太廟給燒了,但他不知道火哪兒來的。很多人天目開了是看到這個。其實是他看不到那個時間,他進入不到那個空間,他只看到一個死的,他沒有一個時間的背景。當他有本事、看到時間的背景的時候那就不得了了。

怎麼看到時間背景?

你看那個瀕死經驗就有時間背景,他看見自己身體躺在那兒了,醫生正在急救他的身體。他得脫開他的身體,他就看見了。我們聽有瀕死經驗的人說,他的一生就像過電影一樣,都看到了。

一定是他的魂魄離開他的身體,他就看到了時間其實不在我們說的人的時間裡頭。

那天、地間有這樣的變化的時候,人的本事大、小,就是他的境界,而不是他的手段。當有境界的時候,手段什麼都不是。就像每個人穿西服,有不同的穿法(這是手段),但是品味可不同,那叫「境界」,就是這個意思。沒有誰高、誰低,那只是反映生命的概念。

剛才講聞太師逢「絕」就麻煩,其實已經說明他學的東西是有問題的。他不能夠循環!別看他厲害,他比不了二郎神。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當聞太師討伐西岐的時候,一上墨麒麟,墨麒麟就給他摔下來,他自己的藉口說:「好長時間沒打仗了,好長時間沒騎牠了,牠有點陌生。」不可能!如果換一個人,他就明白。

聞太師他自己為什麼不明白?他就覺得有本事把西岐打了。裡面包含羨慕、妒嫉、恨。他不能接受姜子牙那麼一個糟老頭子把他的朋友殺了,他不能接受。其實字裡行間有這個意思。

當他不能接受的時候,他遇見了張奎,問過五關去西岐哪條路近?張奎說你走山上,他真走山上了。三十萬人的軍隊走山上?如果山上好走的話,平地還設什麼五關哪?這點道理他都不懂!就是因為他一門心思要去幹嘛……

現在很多人都是一門心思要幹嘛,如果聞太師沒有一定要幹嘛,絕遇不到「絕龍嶺」;是他一定要幹嘛,所以到了黃花山收了鄧、辛、張、陶四將,但同時,他遇到了「絕龍嶺」,一遇「絕」字,他就完了。你說是得、是失?他得了!得了四個大將;然後,他失了自己。

這是相生相剋的道理。當這樣對應出來的時候,很多朋友在辨別事情的時候是很容易辨別的。你知道一雄、一雌(聞太師的金鞭也是一雌、一雄),一定是扣在一起對應的,當扣不在一起的時候,碎了一個,兩個就全完了。有死穴就扣不上,甭管是誰。所以習近平說「方得始終」,我說OK了!然後他改成「牢記使命」,那死了。

反過來,民間講「低頭的漢子烈」——他不說話。他有自己主意、又沒自己的主意,這時候他就「迴避了」——只要自己不去非幹嘛,他就迴避了很多可能給他帶來的致命麻煩。

第四十二回「黃花山收鄧辛張陶」。我們的視頻跨著(前後回)說,是便於故事的完整性。

詩曰:

劫數相逢亦異常,諸天神部涉疆場。

任他奇術俱遭敗,那怕仙凡盡帶傷。

所以劫數就是劫數,無論你是誰(諸天神),無論你有什麼本事,你遇到劫數,「任他奇術俱遭敗,那怕仙凡盡帶傷」,這就是一個相互對應的說法。

周室興隆時共泰,成湯喪亂日偕亡。

黃花山下收強將,總向岐山土內藏。

周室順天意,應時而生。成湯因為劫數,到了「那個日子」就完蛋了。「日偕亡」是定數。

話說三將齊來發怒,辛環急上前忙止曰:「兄弟們不得妄為,快下馬來參謁。此是朝歌聞太師老爺。」

三將聽說「聞太師」,滾鞍下馬,拜伏在地,口稱:「太師!久慕大名,未得親覿尊顏;今幸天緣,大駕過此,末將等有失迎迓,致多冒瀆,正謂誤犯,望太師老爺恕罪,末將等不勝慶幸。」

眾將請太師上山。聞太師聽說亦喜,隨同眾將上山。眾將請太師上坐,復行參謁。太師亦自溫慰;因問四將:「尊姓?何名?今日幸逢,老夫亦與有榮焉。」

鄧忠曰:「此黃花山;俺弟兄四人,結義多年,末將姓鄧,名忠;次名辛環;三名張節;四名陶榮。只因諸侯荒亂,暫借居此山,權且為安身之地,其實皆非末將等本心。」

聞太師聽罷,「你等肯隨吾征伐西岐,候有功之日,俱是朝廷臣子。何苦為此綠林之事,埋沒英雄,辜負生平本事。」

辛環曰:「如太師不棄,忠等願隨鞭鐙。」

聞太師曰:「列位既肯出力王室,正是國家有慶。你們可將山上嘍囉計有多少?」

辛環答曰:「有一萬有餘。」

聞太師曰:「可曉諭眾人:願隨征者,去;不願隨征者,寧釋還家,仍給賞財物,也是他跟隨你們一場。」

辛環領命,傳與眾人,有願去的,有不願去的,俱將歷年所積給與諸人,眾人無不悅服。除不去的,尚餘七千多人馬。糧草計有三萬。俱打點停當。燒了牛皮寶帳。

聞太師即日起兵,又得四將,不覺大喜。把人馬過了黃花山,逕往前進,浩浩蕩蕩,甚是軍威雄猛。有詩為證:

烈烈旗旛飛殺氣,紛紛戰馬似龍蛟。

西岐豪傑如雲集,太師親征若浪拋。

話言聞太師人馬正行,忽抬頭見一石碣,上書三字,名曰:「絕龍嶺」。太師在墨麒麟上,默默無言,半晌不語,鄧忠見聞太師勒騎不行,面上有驚恐之色。鄧忠問曰:「太師為何停騎不語?」

聞太師曰:「吾當時悟道,在碧遊宮拜金靈聖母為師之時,學藝五十年。吾師命我下山佐成湯,臨行問師曰:『弟子歸著如何?』吾師道:『你一生逢不得「絕」字。』今日行兵,恰恰見此石碣,上書『絕』字,心上遲疑,故此不快。」

道理就是這樣:在他出師的時候,他騎墨麒麟,墨麒麟就給他摔下來,然後等他在奔西岐走的時候,他非要抄近道,他抄了近道,就到了黃花嶺,到黃花嶺收了四將,他以為是件好事,結果就碰到了「絕龍嶺」,如果他不是自我執意要做什麼,這些事情就都迴避了。當他執意要做的時候,他就全遇到了。

鄧忠等四將笑曰:「太師差矣!大丈夫豈可以一字定終身禍福?況且『吉人天相』,只以太師之才德,豈有不克西岐之理。從古云:『不疑何卜?』」太師亦不笑不語。眾將催人馬速行。刀鎗似水,甲士如雲,一路無詞。哨馬報入中軍:「啟太師:人馬至西岐南門,請令定奪。」太師傳令:「安營。」一聲砲響,三軍吶一聲喊,安下營,結下大寨。怎見得,有讚為證:

營安南北,陣擺東西。

營安南北分龍虎,陣擺東西按木金。

圍子手平添殺氣;虎狼威長起征雲。

拐子馬齊齊整整;寶纛旛捲起威風。

陣前小校披金甲;傳鎗兒郎掛錦裙。

先行官如同猛虎;佐軍官惡似彪熊。

定營砲天崩地裂;催陣鼓一似雷鳴。

白日裡出入有法,到晚間轉箭支更。

只因太師安營寨,鴉鳥不敢望空行。

不說聞太師安營西岐。只見報馬報進相府,報:「聞太師調三十萬人馬,在南門安營。」

子牙曰:「當時吾在朝歌,不曾會聞太師;今日領兵到此,看他紀法何如。」

這兩人都是學道的,都是有道行的。我能理解的:排兵布陣,就看他能對應上面多高。都學八卦,八八六十四卦誰都會說,說完之後誰能使出來最融洽、最玄妙;縱向通天的層面越多,他真正的力度越高。

排兵布陣就代表這個帶兵的元帥的生命境界,所以姜子牙說我只要一看(排兵布陣)就行了,大概就知道如何了。如果姜子牙能看破聞太師(排兵布陣),那聞太師就輸了,因為沒姜子牙根深。就是我們說的境界了。

比如說聞太師他到八,姜子牙到九,境界只要一超過就壓了,不是人這邊的技巧。人這邊都是相生相剋,節目中說了:「法律是公正的」這是極具騙人的話,就像說:菜刀是做菜的,但拿菜刀砍人的到處都是。所以馬克思那話太壞了。

隨帶諸將上城,眾門下相隨,同到城敵樓上,觀看聞太師行營;果然好人馬!怎見得,有讚為證:

滿空殺氣,一川鐵馬兵戈;

片片征雲,五色旌旗縹緲。

「一川鐵馬兵戈」是講述聞太師行營的流動性,沒有死角,中間沒有死穴;「片片征雲」是指排兵布陣的層次。

千枝畫戟,豹尾描金五彩旛;

萬口鋼刀,誅龍斬虎青銅劍。

密密鉞斧,旛旗大小水晶盤;

對對長鎗,盞口粗細銀畫桿。

幽幽畫角,猶如東海老龍吟;

燦燦銀盔,滾滾冰霜如雪練。

錦衣繡襖,簇擁走馬先行;

玉帶征夫,侍聽中軍元帥。

鞭抓將士盡英雄,打陣兒郎兇似虎。

不亞軒轅黃帝破蚩尤,一座兵山從地起。

一座兵山,就是聞太師行營上面帶有的氣場。表示聞太師的能力、他的道行。

話說子牙觀看良久,歎曰:「聞太師平日有將才,今觀如此整練,人言尚未盡其所學。」

大家夥說聞太師多有本事,都沒說到姜子牙他的本事,這是姜子牙的讚歎。如果姜子牙這麼讚歎聞太師的話,其實姜子牙滿欽佩聞太師。

隨下城入府,同大小門下眾將,商議退兵之策。有黃飛虎在側曰:「丞相不必憂慮,況且魔家四將不過如此,正所謂國王洪福大,巨惡自然消散。」

「洪福」的概念就是「順天意」。

子牙曰:「雖是如此,民不安生,軍逢惡戰,將累鞍馬,俱不是寧泰之象。」

「國王洪福大」這是天象,沒錯!但具體的事還得具體辦。有些人只認那一頭、不認這一頭,只認了「國王洪福大」,就什麼都不管了,我覺得都是麻煩!

道行高的人他來到哪個境界他就吻合哪個境界,他不會用他自己的東西去打擾別人。相反,聞太師輸棋,就是他非要按照自己的概念走,他就輸了,他就遇到了「絕龍嶺」。我以為這對很多人都是非常借鑑的——不要自以為是、不要非要幹嘛。任何你非要幹嘛的,都是毛病、都是「有缺」。就像聞太師不能遇到「絕」字。

正議間,報:「聞太師差官下書。」子牙傳令:「令來。」不一時,開城,放一員大將至相府,將書呈上。子牙拆書觀看,上云:

「成湯太師兼征西天保大元帥聞仲,書奉丞相姜子牙麾下:蓋聞王臣作叛,大逆於天。今天王在上,赫赫威靈。茲爾西土,敢行不道,不尊國法。自立為王,有傷國體。復納叛逆,明欺憲典。

第一,武王自立為王,第二,收了黃飛虎。國家都有規矩、有憲法、有法典,黃飛虎從朝歌那兒跑出來的,你給收了,那就是罪。

天子累興問罪之師,不為俯首伏辜,尚敢大肆猖獗,拒敵天吏,殺軍覆將,輒敢號令張威,王法何在!

你不知罪,不伏首稱臣,你還敢大肆「拒敵天吏」,你把紂王派去的兵都給殺了,王法何在!

雖食肉寢皮,不足以盡厥罪;縱移爾宗祀,削爾疆土,猶不足以償其失。今奉詔下征,你等若惜一城之生靈,速至轅門授首,候歸期以正國典;如若拒抗,真火焰崑岡,俱為虀粉,噬臍何及?戰書到日,速為自裁。不宣。」

子牙看書畢。子牙曰:「來將何名?」

鄧忠答曰:「末將鄧忠。」

子牙曰:「鄧將軍回營,多拜上聞太師,原書批回,三日後會兵城下。」

過三天再打——那時候的人都很守規矩。三日後,有著「天、地、人」的成分在,所以那時候的人開兵見仗都遵守天意、天道,他知道人的生命不僅僅是這塊肉,他才遵守這些。當只知這塊肉的時候,他就什麼亂七八糟都來了。

鄧忠領命出城,進營回復了聞太師,將子牙回話說了一遍。不覺就是三日。只聽成湯營中砲響,喊殺之聲震天。

子牙傳令:「把五方隊伍調遣出城。」

聞太師正在轅門,只見西岐南門開處,一聲砲響,有四桿青旛招展,旛下四員戰將按震宮方位:

「八卦」就來了。

青袍青馬盡穿青,步將層層列馬兵,

手挽攩牌人似虎,短劍長鎗若鐵城。

四方:東、西、南、北。不同的方位,兵拿著不同的傢伙,代表不同的涵義(不同的職責),或長或短,或槍或砲,但他的職責是完全不同的。他按照顏色分,不會相互混亂,而且相互照應。那四方排好之後,相互可以轉的。中軍,在中間。

二聲砲響,四桿紅旛招展,旛腳下四員戰將,按離宮方位:

紅袍紅馬絳紅纓,收陣銅鑼帶角鳴,

將士雄赳跨戰騎,窩弓火砲列行營。

你看,這兒用的傢伙跟前面的就不同了。

三聲砲響,四桿素白旛招展,旛腳下有四員戰將,按兌宮方位:

白袍白馬爛銀盔,寶劍昆吾耀日輝,

火焰鎗同金裝鐧,大刀猶似白龍飛。

不同的方位,使用不同的傢伙,對應著不同的敵人……他只要這樣的陣勢一擺,一打起來,應該怎麼去走,對應著八卦,那就看誰走得好。因為那八卦,卦卦相扣、卦卦相連,誰讀得深,相互能夠怎麼接洽,他把兵士就訓練成什麼樣,對應著上面天上走。所以,有生命意識的人跟沒有生命意識的人,完全不同……

四聲砲響,四桿皂蓋旛招展,旛腳下四員戰將,按坎宮方位:

黑人黑馬皂羅袍,斬將飛翎箭更豪,

斧有宣花酸棗搠,虎頭鎗配雁翎刀。

五聲砲響,四桿杏黃旛招展,旛腳下四員戰將,據戊己宮方位:

金盔金甲杏黃旛,將坐中央守一元,

殺氣騰騰籠戰騎,衝鋒銳卒候轅門。

話說聞太師看見子牙把五方隊伍調出,兩邊大小將官一對對整整齊齊:哪吒登風火輪,手提火尖鎗,對著楊戩、金吒、木吒、韓毒龍、薛惡虎、黃天化、武吉等侍衛兩傍。寶纛旗下,子牙騎四不像,右手下有武成王黃飛虎坐五色神牛而出。

只見聞太師在龍鳳旛下,左右有鄧、辛、張、陶四將。太師面如淡金,五柳長髯,飄揚腦後,手提金鞭。怎見得聞太師威武:

九雲冠金霞繚繞,絳綃衣鶴舞雲飛,

陰陽絛結束,朝履應玄機。

聞太師穿紫色的這種道服——陰、陽相扣、相對應。充滿了玄機。

坐下麒麟如墨染,金鞭擺動光輝。

拜上通天教下,三除五遁施為。

胸中包羅天地,運籌萬斛珠璣。

丹心貫乎白日,忠貞萬載名題。

龍鳳旛下列旌旗,太師行兵自異。

就把聞太師他的名頭、把他的來處全都給說出來了。他是通天教主的門下,什麼都懂。強調了聞太師的忠貞。

話說子牙催騎向前,欠背打躬,口稱:「太師,卑職姜尚不能全禮。」

聞太師曰:「姜丞相,聞你乃崑崙名士,為何不諳事體,何也?」

子牙答曰:「尚忝玉虛門下,周旋道德,何敢違背天常。上遵王命,下順軍民,奉法守公,一循於道。敬誠緝熙,克勤天戒,分別賢愚,佐守本土,不放虐民亂政。稚子無欺,民安物阜,萬姓歡娛,有何不諳事體之處?」

聞太師很霸道,但姜子牙彬彬有禮,一定說出他的理由來。

聞太師曰:「你只知巧於立言,不知自己有過。今天王在上,你不尊君命,自立武王──欺君之罪,孰大於此!收納叛臣黃飛虎,明知欺君,安心拒敵──叛君之罪,孰大於此!及至問罪之師一至,不行認罪,擅行拒敵,殺戮軍士命官──大逆之罪,孰加於此!今吾自至此,猶恃己能,不行降服,猶自與兵拒敵,巧言飾非,真可令人痛恨!」

聞太師立了姜子牙三宗罪。我聞太師今天興師給你問罪,你姜子牙還跟我說得頭頭是道。

子牙笑而答曰:「太師差矣!自立武王,固是吾國未行奏請;然子襲父蔭,何為不可。況天下諸侯盡反成湯,也是欺君不成!只是人君先自滅綱紀,不足為萬姓之主,因此皆背叛不臣,此其過豈盡在臣也。收武成王,正是『君不正,臣投外國』亦是禮之當然。今為人君,尚不自反,乃厚於責臣,不亦羞乎!若論殺朝廷命官士卒,是自到此取死討辱,尚等並不曾領一軍一卒,或助諸侯,或伐關隘。太師名震八方,今又到此,未免先有輕舉妄動之意,在尚怎敢抗拒。不若依尚愚意:老太師請暫回鸞轡,各守疆界,還是好顏相看;若太師務任一己之私,逆天行事,然兵家勝負,未可知也。還請太師三思,毋損威重。」

聞太師被此數語說得麵皮通紅;又見黃飛虎在寶纛之下,乃大叫曰:「逆臣黃某,出來見我。」

人家說得對,為什麼麵皮通紅?聞太師知道是紂王的錯。他指責黃飛虎叛逃,但當他回到朝歌的時候一聽黃飛虎走了,他立刻就罵紂王:「就你幹的,不可能黃飛虎叛逃,那是他忍無可忍,實在沒辦法。」

飛虎覿面難回,只得向前欠身曰:「末將自別太師,不覺數載;今日又會,不才冤屈庶可伸明。」

聞太師喝曰:「滿朝富貴,盡在黃門,一旦負君,造反助惡,殺害命官,逆惡貫盈,還來強辯!」命:「那一員將官先把反臣拿了!」

因為在氣頭上,他聞太師當然就覺得他理勝了。

左哨上鄧忠大叫曰:「末將願往。」走馬搖斧,來取黃飛虎。飛虎縱五色神牛,手中鎗赴面交還。張節使鎗也來助鄧忠。周營內有大將南宮適敵住。陶榮使鐧,飛馬前來助戰。這壁廂武吉撥馬搖鎗,抵往陶榮。

兩陣上六員戰將,三對交鋒,來來往往,衝衝撞撞,翻騰上下交加。只殺得天愁地暗,日月無光。辛環見三將不能取勝,把脅下肉翅一夾,飛起半空,手持鎚鑽,望子牙打來。時有黃天化催開玉麒麟,兩柄銀鎚,抵住辛環。

周營眾將見成湯營裡飛起一人來,虎頭冠,面如紅棗,尖嘴獠牙,猙獰惡狀,唯黃天化戰住辛環。聞太師見黃天化坐玉麒麟,知是道德之士,急催開墨麒麟,使兩條金鞭,衝殺過來,忙取子牙。

他們都管元始天尊的門下叫「道德之士」。這是滿有趣的,應該是有著一種重樹道德之含義。「道德之士」我沒見在通天教主的門下裡這麼用,只在玉虛宮的門下。原意應該就是修道的。

子牙忙催動四不像,急架相迎。二獸交加,竟生雲霧。

這是聞太師頭一場西岐大戰,怎見得,讚曰:

兩下裡排門對伍,軍政司擂鼓鳴鑼。

前後軍安排賭鬥,左右將準備相持。

一等等有牙有爪,一等等能走能飛。

狻猊、獬豸、獅子、麒麟、懽彪、怪獸、猛虎、蛟龍。

因為都是奇異之士,騎著各種神獸,包括了龍的九子。

狻猊鬥,狂風蕩蕩;

獬豸鬥,日色輝輝;

獅子鬥,寒風凜凜;

麒麟鬥,冷氣森森;

懽彪鬥,來往攛跳;

怪獸鬥,遍地煙雲;

蛟龍鬥,彩雲布合;

猛虎鬥,捲起狂風。

大戰一場怎肯休,英雄惡戰逞雄赳。

若煩解的蟲王恨,除是南山老比丘。

且說聞太師鞭法甚利,且有風雷之聲,久慣興師,四方響應,子牙如何敵得住,甚難招架。被聞太師舉起雄鞭,飛在空中。

當聞太師他的雙鞭揮起來,他那種熟悉鞍馬的淩厲氣勢(你可以叫氣場嘍),姜子牙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

──此鞭原是兩條蛟龍化成,雙鞭按陰陽,分二氣。那鞭在空中打將下來,正中子牙肩臂,翻鞍落騎。

聞太師方欲來取首級,彼時哪吒登風火輪,搖鎗大叫:「勿要傷吾師叔!」照聞太師面上一鎗,太師急架鎗時,早被辛甲將子牙救回。

聞太師與哪吒戰三五回合,又舉鞭打哪吒,哪吒不曾防備,也被一鞭打下輪來。早有金吒躍步趕來,將寶劍架住金鞭,欲救哪吒。太師大怒,連發雙鞭,雌雄不定,或起或落,連打金、木二吒,又打韓毒龍。幸有楊戩在側,看見聞太師好鞭,只打得落花流水,纔把銀合馬飛走出陣,使鎗便刺。

二郎神楊戩當他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先看!他先看明白囉!其實看不看明白?這就是境界。當別人都動了手之後,他要看他的道行在哪兒,他要看不懂,他就完了;他只要一看懂,他就沒事。所以說了半天,就是「境界」。

聞太師見楊戩相貌非俗,心下自忖:「西岐有這些奇人,安得不反!」便把鞭來迎戰。

「楊戩相貌非俗」是表示楊戩元神的來處。他的元神的那一份生命境界在他的身體上可以展現出來……

數合之內,祭起雙鞭,正打中楊戩頂門上,只打得火星迸出,全然不理,一若平常。

二郎神會「八九之功」(七十二變),實際那是封閉的,那鞭打不了他。當然得分不同的鞭。因為聞太師的師父,實際是通天教主的徒弟。從這個角度上說,他跟楊戩是同輩。但楊戩會七十二變,聞太師他就沒招,他手裡的寶貝對他沒用。這是我個人看出來的。咱們就當故事說。

太師大驚,駭然歎曰:「此等異人,真乃道德之士!」

「真乃道德之士」的意思就是說:楊戩的道行高、悟性高。其實不僅道行高、悟性高,是指他的境界高。他境界至純!

不說聞太師讚歎,且說陶榮戰武吉,見諸將未分勝負,忙把聚風旛取出,連搖數搖,霎時間飛砂走石,播土揚塵,天昏地暗。怎見得好風:只打得眾軍如風捲殘雲,丟旗棄鼓;將士盡盔歪甲斜,莫辨東西,敗下陣來。

起了風了。這事兒就不好辦了。

有讚為證:

霎時間天昏地暗,一會兒霧起雲迷。

初起時塵砂蕩蕩,次後來捲石翻磚。

黑風影裡,三軍亂竄;

慘霧之中,戰將心忙。

會武的刀鎗亂法,能文的顛倒慌張。

聞太師金鞭龍擺尾;鄧忠闊斧似車輪;

辛環肉翅世間稀;張節鎗傳天下少;

陶榮奇異聚風旗。

這纔是雷部神祇施猛烈;西岐眾將各逃生。

棄鼓丟鑼拋滿地,屍橫馬倒不堪題。

為國亡身遭劍劈,盡忠捨命定逢傷。

聞太師西岐得勝,四天君掌鼓回營。

話說聞太師掌得勝鼓回營,昇了帳,眾將來賀:「太師頭陣之初,挫動西岐鋒銳,破此城只在指日矣。」

且說子牙收兵敗進城,入府,眾將上殿見子牙。

子牙曰:「今日著傷諸將:李氏三人、韓毒龍等,盡被聞太師打了。」

有楊戩在側,曰:「丞相且歇息一二日,再與他會戰,定勝聞仲。若得勝之時,乘機劫營,先挫其鋒,後面勢如破竹,聞仲可擒矣。」

子牙曰:「善。」

你看,二郎神他的道行、他的說法,不在一戰一勝,不在一招一式,在他內在的真正結果上。

二郎神的概念就完全跟其他人不一樣,你看他是姜子牙的師侄,他其實帶有的使命跟他的元神的來處遠遠超越其他,其實很大程度上修煉中是有這個東西在裡邊。

啥意思呢?

靈珠子下凡做哪吒,人們看到是哪吒,實際上他是靈珠子,當他是靈珠子來,又背負著元始天尊的法旨,也就塑造這麼個生命。《西遊記》當中唐僧的來處是如來身旁的金陵子,那就註定了他無論遇到多大的苦難他都能過去。其實就是講述「生命都有使命」。

如果說得絕對一點,在那樣的道理中,唐僧是取經人,實際最後「修成了」,是因為當初如來就定他能修成(其實是有這樣的成分在裡面),有著天生背後的因素。

我覺得這東西是宗教遠遠沒能力解釋的,因為宗教已經把「修煉」當成是一種文化,當成文化就變成是人生活中的一種表現。變成了把本來信仰、崇尚的東西變成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這就純粹是瞎扯了!當成生活方式就像你今天可以穿西服、明天可以穿其它服裝——表現方式不同,但還是那塊肉(沒有修煉)。

楊戩獻計再會聞太師

聞太師伐西岐,從而把包括二郎神楊戩及其他的人都給帶出來了,我們會看到大家記憶中的那些人逐漸出來了,而且這些人後來都延續到《西遊記》裡面去。如果你細看的話是能看出來他們之間的關聯。

封神演義》跟《西遊記》這兩本書不是同一個人寫的,但是內在當中卻有聯繫。我看到一個人說《西遊記》叫「內道傳」,《封神演義》叫「外道傳」。

我自己感覺《封神演義》講的是一種天象的變化,裡面包括個體修煉,修成什麼的,強調時辰,你得對上這個機遇。當你對上機遇、趕上大變化的時候,那對一個修行人是不得了的。

這是一個命運,就像佛緣似的,跟道家、佛家的緣分似的。《西遊記》不是,他是講述一個個體在那個環境中如何能修成。一個是個體,一個是整體氛圍的一個環境出現了這種改朝換代。

表面上是改朝換代,實際上對很多人是「生命昇華」的一個絕妙點。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封神演義》給很多生命在一定範圍內境界昇華的一個外在的條件。而如何能昇華成?是《西遊記》。

所以裡面就凸顯出生命間的境界的不同,聞太師用他的金鞭打不了楊戩。我跟大家解釋過,楊戩會七十二變,其實應對著三界之內一個物質、一個生命的完整組合。

我意識到在通天教主很多弟子當中,他很多的寶貝都是雌、雄一起的,木咤用的劍也是雌雄劍,但是雌、雄本身似乎都有它的局限性。金蛟鐧也是兩條龍,而且它是用龍尾,誰也跑不了。其實龍尾就表示一種男、女的情慾。所以在「黃河陣」裡面我們看到金蛟鐧具有巨大的原始的力量,連燃燈道人都怕,但是又有它的致命弱點。

生命真正厲害,是純淨的,而人是陰、陽組合的,身體本身就有陰、陽。但是到一定程度之後,陽是陽、陰是陰,「至純」才真正是無漏。那「陰陽組合」代表的是生命萬物,是衍生的。當他是衍生的話,他就有了另外的問題在裡頭。

只至第三日,西岐砲響,眾將出城,安排廝殺。報馬報入營來。聞太師見報入營,隨即出陣。左右四將分開,太師至陣前。

子牙曰:「今日與太師定決一雌雄。」

各不答話,二獸相交,鞭劍併舉。子牙左有楊戩,右有哪吒,敵住太師。

在楊戩、金咤、木咤、哪吒出來之後,其實在姜子牙身邊幾乎都是門中之人,也就是都是修行人。而那些不是修行的人包括黃飛虎、南宮適相對就靠後了。

鄧忠走馬前來助戰;有黃飛虎前來截住廝殺。張、陶二將來助;有武吉、南宮適敵住廝殺。辛環飛來;有黃天化阻住。

聞太師酣戰之際,又把雌雄鞭起在空中。子牙打神鞭也飛將起來──打神鞭乃玉虛宮元始所賜,此鞭有三七二十一節,一節上有四道符印,打八部正神。

三七二十一節就是對應著人的三魂七魄,所以人都在他的控制中,但他是打神鞭,也就是他既在人中控制著人的東西,同時他對生命有選擇。他打不了妖怪,因為妖怪沒有三魂七魄。所以四道符印打八部正神是一對一的,我以為他打八部正神講的是方位,四道符印代表東、西、南、北,打遍天下。

──聞太師鞭往下打,子牙鞭往上迎,鞭打鞭,把聞太師雌鞭一打兩斷,落在塵埃。

我解釋過,聞太師用鞭的話,應該不能兩鞭一起祭起,一定是一個攻、一個守。練武術的也一樣,一個手在前,另一個手一定在後;一個腿在前,另外一個腿一定是在後面……結果雌鞭就被姜子牙打斷了,打神鞭是元始天尊給的,他的純陽力度這根雌鞭根本無力抵抗,一碰就斷了。

聞太師大叫一聲:「好姜尚!今把吾寶貝傷其性命,吾與你勢不兩立!」子牙復祭打神鞭起去。聞太師難逃這一鞭之禍,一聲響,把聞太師打下騎來。幸有門下吉立、余慶催馬急救,太師借土遁去了。

子牙與眾將大殺一陣,方收兵進西岐城,入相府。只見楊戩進曰:「今日劫營之事,定是大勝。」

子牙曰:「善。眾將暫退,午後聽令。」

正是:

挖下戰坑擒虎豹,滿天張網等蛟龍。

這裡你可以從中品味出「一物降一物」,生命境界的不同。

且說聞太師敗兵進營,陞帳坐下;四將參謁。聞太師曰:「自來征伐,未嘗有敗。今被姜尚打斷吾雌鞭,想吾師祕授蛟龍金鞭,今日已絕,有何面目再見吾師也!」

四將曰:「勝負軍家常事。」

兩根鞭是同時的,斷了一根另一根就沒用了,按道理那一條鞭就祭不起來了,也就發揮不了作用……

且說子牙掌鼓聚將上殿。子牙令黃飛虎、飛彪、黃明等衝聞太師左營;令南宮適、辛甲、辛免、四賢衝右營;令哪吒、黃天化為頭對,衝大轅門;木吒、金吒、韓毒龍、薛惡虎為二對,龍鬚虎、武吉保子牙作三對。令楊戩:「你去燒聞太師行糧;老將軍黃滾守城垣。」調遣已定。

且說聞太師敗兵進營,坐於帳下,鬱鬱不樂。忽然見殺氣罩於中軍帳,太師焚香,將金錢一卜,早知其意。笑曰:「今劫吾營,非為奇計。」

在對壘中,聞太師有斷凶、吉的本事,如果能斷得的話,那麼這之間就變成了功底的較量。

忙傳令:「鄧忠、張節在左營敵周將;辛環、陶榮在右營戰周將;吉立、余慶守行糧;老夫守中營,自然無虞也。」聞太師安排迎敵。

卻說子牙把眾將發落已畢,只等砲響,各人行事。當日將人馬暗暗出城,四面八方,俱有號記,燈籠高挑,各按方位。

時至初更,一聲砲響,三軍吶一聲喊,大轅門哪吒、黃天化先殺進來;左營黃家父子,右營乃四賢眾將,齊衝進來。

在劫營的過程中,姜子牙並沒有料到聞太師能算出來,所以直接就來劫營了。

這一陣不知勝敗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待續)

點閱【濤哥侃封神】系列文章。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浩宇)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