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芯片缺貨潮蔓延 韓媒:三星或以併購補不足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2月07日訊】全球車用芯片供不應求,美國通用汽車3日宣布海外3處工廠全面暫停生產,韓國通用汽車產線也將自下週起減半,這波車用芯片缺貨潮已逐漸向同為半導體大國的韓國蔓延,韓國車廠亦將面臨斷貨危機。為應對韓國、甚至國際需求,韓國半導體業的發展策略可能會從技術導向轉為兼顧代工製造。

中央社報導,國際車廠去年初因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爆發,預期市場需求減少而紛紛調降車用芯片等零件備貨,未料中國車市在去年下半年復甦,加上中芯國際遭美國制裁,製程可能長達300天的車用芯片因此供不應求,芯圓代工大廠台積電儼然成為國際車廠唯一明燈。

美國通用汽車3日宣布位於美國、加拿大及墨西哥的3處工廠全面暫停生產,韓國通用汽車產線也將自下週起減半,這波車用芯片缺貨潮已逐漸向同為半導體大國的韓國蔓延。

不過,近年在製程技術上努力追趕台積電的韓國三星,在這波車用芯片缺貨潮中相對低調,原因在於車用芯片相較3C等資訊電子芯片利潤較低,一向不是三星主力發展品項,韓國業者生產的車用芯片少之又少。

韓媒分析,三星最有可能以併購方式補足在車用晶片上的不足,荷蘭恩智浦(NXP)、美國德州儀器(TI)、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皆為可能目標。圖為三星電子辦公大樓內部展示牆面。 (中央社)

事實上,韓國本土大型車廠現代及起亞汽車,因日本出口限制政策等原因,早已提前備貨,聲稱目前生產不受影響,但業界估計,現代、起亞及同集團的現代Mobis保有的車用半導體量,約足供3到6個月生產使用,若缺貨狀況延續,韓國車廠也難逃一劫。

一台車所需車用芯片約400多種,現代集團雖早在十幾年前推動車用芯片國產化,但僅限於「技術」國產化,實際生產仍高度依賴國外廠商。

據韓國汽車產業協會統計,韓國IC設計公司多無自設工廠,開發的車用芯片僅2.2%委託國內業者代工生產,而大部分韓國整車廠考量安全性及購買價格,仍偏好向長期合作的德國英飛凌(Infineon)、荷蘭恩智浦(NXP)、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等海外業者購買。

但英飛凌、恩智浦、意法半導體等國際芯片大廠雖自有產能,部分仍委託台積電代工。

此外,韓國IC設計業者與實際生產的製造商在車用芯片的連結度不足,也是影響車廠採用國產車用芯片的原因之一。以韓國半導體產業結構來看,車用芯片以客製為主,車商、IC設計及代工廠必須密切合作,但韓國業者在這方面明顯較為弱勢。

面對全球車用芯片吃緊狀況,韓國汽車產業協會1月底曾召集10多家國內整車廠及IC設計業者擬定因應措施,包括現代汽車及雙龍汽車,將合作發掘國內替代廠商、擴大代工廠產線、強化海外IC設計與韓國晶圓代工業者連結。

韓國汽車業者雖然希望三星及DB Hitek等晶圓代工指標業者強化及增設產線設施,但若要解決韓國車廠可能面臨的車用芯片斷貨危機,勢必要增加8吋晶圓產線,業者是否願意承擔擴張及調整現有產線安排的成本及風險,仍是未知數。

韓國汽車業者希望三星等國內半導體大廠增設產線,協助汽車業度過車用晶片缺貨潮,但三星尚未明確表態。圖為三星電子辦公大樓外觀。(中央社)

當汽車大廠因車用芯片短缺大砍產能哀鴻遍野之際,三星目前仍未明確表態。業界認為,目前汽車產業發展趨勢為節能及自動駕駛,車用芯片用量勢必隨之增加,將是業者願意投入資源發展車用芯片的誘因,現代集團旗下的現代Mobis去年底併購現代Autron半導體部門,業界推測可能也是為了強化開發車用芯片。

美中貿易戰與疫情蔓延雙重夾擊,更加確立半導體產業戰略性地位。對於韓國龍頭企業三星的半導體發展布局,韓媒分析,三星最有可能以併購方式補足在車用半導體上的不足,從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2019年發布的半導體展望中,可看出以併購方式補強半導體部門的可能性,其中荷蘭恩智浦、美國德州儀器(TI)、意法半導體都有可能是三星為補足車用芯片不足之處的併購目標。

(責任編輯:盧勇信)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