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協議存3脆弱點 萊特希澤提示:要看北京誰作主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12月16日訊】經過近兩年的激烈博弈後,中美兩國政府近日宣布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輿論認為,這讓正面臨著國內經濟不斷惡化且香港局勢持續動盪的北京當局獲得了一次喘息之機。不過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週日微妙提示說,協議能否全部生效「將取決於在中方是由誰來做主」。國際輿論也認為,這份尚未正式簽署的協議存在諸多脆弱之處,仍然隨時可能生變。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 15日接受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面對全國》節目的採訪。他在節目中談到美中剛剛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他表示,兩國間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已經總體完成,但有關協議還有一些例行需要刪減處理的地方。這份協議將讓美國出口至中國的產品在未來兩年內上升一倍。

不過,萊特希澤在節目中也指出,第一階段協議是否能成功,將取決於北京方面的決策。他說:「總的來講,這一協議是否能全部生效,將取決於在中方是由誰來做主。」

接著他又進一步補充說,「如若(北京方面)是強硬派在作決定,我們將得出一種可能;如果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由改革派作決定,則將會得到另一種結果。」

萊特希澤坦言,雙方此次達成的第一階段協議,無法解決美中之間所存在的所有問題,而要想讓中國現行的以國家主導的經濟體制與美國私企驅動的經濟體制互相容納,則還需要至少數年的時間。

北京和華盛頓12月13日對外宣布,美中雙方已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從美中兩國政府已公開的訊息來看,這份協議的重點內容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

其一,中方承諾將放棄對包括美國汽車零部件在內的3000種美國商品加徵關稅,承諾將在保護智慧產權等美方關切的方面作出改革,同時北京當局同意未來2年將增購大約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主要集中在製造業、能源、農業和服務業方面,其中包括高達數百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

其二,美國取消12月15日對華徵稅措施,同意分階段逐步削減已對中國商品實施的關稅,但目前仍繼續保持對大約25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25%的關稅措施,並維持對約1200億美元進口中國商品7.5%的關稅措施。

其三,已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涉及保護知識產權、技術轉移、結構性農業議題、金融服務業市場准入、匯率以及如何處理兩國貿易爭端等等。

這份協議的達成,讓持續了近兩年的中美貿易戰得以暫時休戰。不過,海外有不少經濟貿易專家們和政經研究人士也指出,這份初步達成的協議仍然存在諸多脆弱之處,隨時都可能出現新的變局。

台灣顧問公司「透視中國」(Sinoinsider)的研究人員Larry Ong日前公開表示,雖然習近平當局通過暫時的休戰而贏得「喘息」的時間,但如果北京當局不能兌現其承諾,川普(特朗普)還是會秒變「加稅人」。

法新社的相關報導也分析指出,除了雙方已初步達成的協議內容之外,華盛頓還要求中國進行結構性改革:要求北京停止補貼國企,向外企開放政府公共採購市場,停止強迫外企技術轉讓。目前這些問題並未得到解決。該報導引述野村證券的金融分析師陸挺警告說:「(美中)對已達成協議的不同解釋,將是締結最終協議的潛在障礙。」

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的專家曾林(Max Zenglein)則指出,有三方面的因素導致中美第一階段的協議存在很大的脆弱性。這三重因素分別是:1、中共素來以不守承諾著稱;2、自貿易戰開打以來川普政府也「行為莫測」;3、目前中國和國際的局勢都動蕩不安,潛藏著諸多變數。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