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第一案 杭州動物園刷臉入園被控侵權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11月06日訊】人臉識別技術近年來在中國大陸被廣泛使用於對民眾的監控,引發公眾對隱私遭侵犯的擔憂。近日,浙江理工大學法學副教授郭兵把強制遊客「刷臉」入園的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法庭,指控該園的做法侵權、違法,危害消費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此案日前獲法院受理,被輿論稱為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

今年10月28日,因不滿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強制遊客「刷臉」入園,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向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11月1日,法院正式立案受理,此案成為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

根據起訴書,今年10月,杭州野生動物世界通知該園的年卡用戶,新的人臉識別技術已取代現有的指紋識別方法,未註冊人臉識別的用戶將無法入園參觀。同時,杭州野生動物世界還拒絕向那些不遵守新要求的用戶全額退款。而郭兵作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的年卡用戶,不能接受園方的這項新規定,於是決定就此事向法院提起訴訟。

起訴書中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9條規定:經營者蒐集使用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需要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且須徵得消費者同意。而杭州野生動物園未經卡持有人同意便單方面升級年卡系統,強制蒐集用戶的個人生物識別資訊等敏感數據,違反了上述「消費者保護法」。

起訴書還指出,動物園蒐集的這些消費者生物識別資訊一旦洩露,或被非法濫用,將危害消費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後果不堪設想。

為此,郭兵尋求園方全額退還人民幣1,360元的年費並支付相關的法律費用。

《華爾街日報》引述科技專家表示,這起訴訟的結果可能會影響中國政府如何監管有關部門及企業對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

位於北京的科技及媒體研究公司Marbridge Consulting的董事總經理納特金(Mark Natkin)也表示,諸如人臉識別等尖端技術在中國大陸被廣泛應用,但個人、企業、政府及其它相關方,都沒有用充份的時間來考慮這些技術廣泛採用帶來的潛在負面影響。

此外,有律師指出,個資蒐集應符合「合法、正當、必要」三原則,本案料將有助於社會和相關部門反思當前沒有嚴格規定、蒐集生物辨識資料的法律界線。

實際上,就在郭兵正式向法院提出起訴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侵權的第二天(10月29日),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主任戰明輝在中國「2019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發展論壇」上發布消息稱,北京地鐵將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實現乘客分類安檢,此舉當即引發輿論爭議。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為此撰文指出,人大有必要啟動立法程序對人臉識別技術的運用進行法律上的規制,防止公眾的個人信息被商業機構或公權力部門濫用。勞東燕也質疑對乘客分類採取不同的安檢措施違反了憲法的平等原則。

勞東燕在文中還說,全方位的安保使她感到自己正在從被保護的對象變成被防範的對象,她認為此舉有違現代刑事訴訟法的無罪推定原則,因為「所有人都被推定為對公共安全具有危險,需要無一例外的經受越來越嚴格的安檢。」

據了解,早在2018年10月,「人臉識別安檢設備」就已在廣州地鐵的部份車站試行。廣州地鐵和科技公司合作,乘客在廣州地鐵官方APP 上完成實名認證和人臉採集後,便可以開通「智慧安檢」功能,在地鐵站靠「刷臉」通過實名認證安檢通道。

(記者竺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