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英雄人物】張三丰(11) 道化沈萬三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真人蓋世張三丰

二、道化沈萬三

在明清筆記小說中有很多關張三丰及其弟子的事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張三丰和巨富沈萬三的傳奇故事。一個是隱顯莫測的人間活神仙,一個是富甲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他們的故事,令沉迷的世人心動不已。

張三丰全集》記載,沈萬三能富甲四方源於張三丰所授的煉金術。

沈萬三家居長江入海口的周莊,開始只是一個普通漁戶。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偶遇一道士,「神采清高,龜形鶴骨,大耳圓目,身長七尺餘,修髯如戟」。沈萬三見他頭「戴偃月冠,手持刀尺,一笠一衲,寒暑皆然,不飾邊幅」。又見他「日行千餘里」,吃飯或吃「升斗」,或「辟榖數月」,不吃而容貌豐潤。沈萬三知是方外異人。

沈萬三本是「心慈好施」之人,對張三丰更是「極力供俸」。一日張三丰酒酣暢談自己身世,萬三聞言,五體投地,拜張三丰祖師,並乞求指教:「愚塵願以救濟,富壽非敢望也。」張三丰於是收他為徒,教以煉金術。「於是置辦藥材,擇日啟煉」,七七四十九天開爐,不成,張三丰嘆息不已。

沈萬三自謂機緣未至,於是拿出全部積蓄,並售船賣網,再煉。誰知煉了一半忽然失火,煉金的丹爐茅屋皆盡焚燬。沈萬三深嘆自己福薄,張三丰亦勸他不要煉了。沈萬三夫婦毫無怨意,苦留張三丰再煉,因為錢都用完了,沈萬三夫婦商量把小女兒賣了,張三丰心喜他們夫婦志堅。

最後張三丰「復以死汞點銅鐵,盡成黃白玉石,相接長生」。張三丰預知沈萬三有發配邊疆之禍,臨行囑曰:「東南王氣大盛,當晤子於西南也。」

於是沈萬三「安爐大煉」,不到一年「富甲天下」,「凡遇貧乏患難,廣為周給」。沈萬三做起貿易,「直遍海內」。民間則傳說沈萬三得了聚寶盆,故財源不斷(明董穀《碧里雜存》),稱沈萬三「資巨萬萬、田產逾吳下」。

《滇南踐約》記載,明洪武中,南京城的城牆自洪武門至水西門坍壞,下有水怪潛窟,城牆築好又倒塌,明太祖朱元璋召沈萬三謂曰:「爾家有盆能聚寶,亦能聚土築門乎?」萬三不敢辨白,承命起築城牆,剛立基就有三分之一傾塌,沈萬三暗將丹金數片投入,築之始成,耗費巨萬。明太祖欲犒勞軍隊,召萬三貸之,曰:「吾軍百萬,但得一軍一兩足矣。」萬三如數捐輸,毫無困苦。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沈萬三開罪於明太祖朱元璋,被治罪全家先徙遼陽,後流放雲南。歷經魔難,在雲南再遇張三丰,功成圓滿,白日飛昇。

沈萬三全家都是有緣之人,張三丰留有詩句:

「秦淮落落大漁家,看破浮雲似暮霞。乘月泛舟沽綠酒,感君從我問丹砂。黃中妙理何人識?白下英雄此箇誇!願把貲財參道法,一堂妻子不咨嗟。」(《遊金陵贈沈萬三》)

「群雄擾擾盡征戡,我與先生把道談。今日東南王氣盛,他年晤子到西南。」(《別萬三》,《張三丰全集》)

《將之雲南先寄故人並序》:

「余自洪武二年己酉至二十四年辛未,居武當二十有三年矣。其間著丹經,舒清嘯,晦跡韜光,雲來鶴往。近聞沈三山得罪朝廷,徙於滇上,株連其婿余君。西南之約,吾其行乎?爰為作此,先慰天南海曲之遷戍者。

「壺中日月洞中春,二十三年靜裡身。遙知遠徙雲南客,蠢雨蠻風憶故人。」

《滇南會沈子三山兼贈令倩余十舍》:

「一家眷屬小遊仙,翁婿同居滇海間。玉澗郎君余十舍,冰清老丈沈三山。都因象齒能為禍,未觸龍鱗早犯顏。今日我來齊度脫,大丹還勝大刀環。」

《贈沈線陽余飛霞兩女仙》:

「線陽仙女,薛真陽之高徒,沈三山之長女也。弱齡出世,父徙雲南,忽來拜省,與余女同服大藥,沖舉而去。余女者,十舍令愛,西平侯沐春夫人,得母翁外丹之傳。飛霞乃吾賜號也,嘗有小傳記之。

「十舍非無子,三山亦有兒。仙姑與妹女,閬苑兩靈芝。服我天元藥,飛昇昆明池。老翁開笑眼,吾道屬嬌癡。」

三、仙蹤雲南

雲南是中國的縮影,雲南各民族與中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景頗族自稱是「袍姬」,與周民族同為姬姓氏族。參照今天景頗人聚居地的地名,還能回溯他們的祖先遷徙途中曾逗留過的地方。納西族不僅有北方遷來的說法,還有遺物作為見證,納西古樂,大部分內容都是中原地區的宮廷音樂和洞經音樂。大理白族民居,據一些建築師考證,則是典型的宋代民居。歷史上千古英雄將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精華帶入雲南,並在那裡保留下來。

張三丰在武當居二十三載,聞沈萬三得罪朝廷,發配雲南,於洪武二十五年秋離開武當前往雲南,踐西南之約。張三丰雲遊民間,屢顯神異,留下許多神話,成為古老民族救苦救難的大神仙。

雲南大理諾鄧村的虎頭山上有一組以道教為主的古建築群,第一座道觀即是張仙祠。內塑張三丰真人像,前有楹聯:「邋遢自稱名只愛一蓑一衲;神仙隨脫化不忘斯世斯民。」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