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女「武狀元」 扮男裝赴考差點被問斬

文教風華 文/宗家秀

18歲她扮男裝趕考,被以欺君之罪問斬,幸被明成祖赦免,後特賜「武狀元」封號,於皇宮中任武教頭。

武狀元科考由來

公元702年,唐武則天設武舉考試,主要考試科目有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摔跤等,無經史和軍事策略等,當時並沒有狀元名號。宋神宗開始設武狀元,歷史上有名有姓的武狀元共有185名。

宋代開始,將孫吳兵法等軍事策略納入武舉科目。明代成化年間,太監汪直提議,武舉可仿文舉設鄉試、會試。明朝的武舉考試,將兵法策略放在了馬步弓箭之前。清代武舉從童試貫穿到殿試都有,重行武身分,於是民間習武成風尚。

古代幾千年的文教風華是以儒家文化為積澱和傳承底蘊的,即便是武舉、武將大多也文韜武略,天文地理、正經文化無所不知。唐代大將郭子儀為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武狀元,也是一生戎馬,文武全才。

武舉可以考文狀元,文舉可以考武狀元,則是清康熙大帝提出的。

從小就有習武報國之志

傳說史上唯一女「武狀元」,是明成祖朱棣時期的張玉景,她是甘肅天水甘谷地區的民女。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鞏昌府通渭縣之南(即今甘肅甘谷縣張坪村瓦房下),村民張翁家喜得一女,取名玉景。此女眉清目秀,從小性格慈善,好動,尤喜舞拳踢腿,耍槍弄棒。

張翁問小女:「你習武有甚用?」玉景回答:「練就弓箭刀矛的功夫,可用為國家效力啊,一身女兒裝能幹什麼呀!」

河西一代,民風剽悍,家中又無男孩,於是張翁就隨了玉景的心願,一直把她當男孩養著,她和村裡的那些男孩子們一樣習武練拳,滿田地的撒歡玩耍。

到了求學年齡,張玉景都是女扮男裝。因她生性豪爽,吃苦耐勞,十多年了,竟沒有外人發現她是個女身。

隨著年齡的增長,張玉景武藝也越來越精。十五歲時,家裡花銀兩在國子監中捐得了個武生生員學籍。

明朝時期,獲得中央最高學府國子監生員資格有三種方式,一是憑成績優異由州府推薦,一是族上先祖有功於國家可入學,再一就是捐款入學。

張玉景出生農家,沒有很多的銀兩,父親憑積蓄和鄉人借款讓玉景有了國子監名分後,就可以在家鄉附近做個武術教練,以教武術為業。

女扮男裝應試貢生

明永樂三年,張玉景十八歲,在家鄉教習武術已經三年了。

這一年家鄉突遭大火,很多民房被毀,看著鄉民們露宿田野,張玉景心中焦慮。適逢明成祖朱棣在京選拔武才,國子監招收武術貢生。

張玉景心想,如果能考取武貢功名,一可以為報效國家,二可以接濟鄉裡百姓,既解近憂,又能實現遠大理想。於是她告別父老鄉親,千里赴京趕考。連續幾輪選拔都過了關,驗身時,張玉景被發現是女子。女扮男裝考武貢,屬欺君之罪,是要殺頭的。

明成祖朱棣知道後,認為此女有花木蘭遺風,頗為好奇,於是傳張玉景至皇宮大殿。朱棣問:「你一區區女子,為何假扮男裝,犯下欺君之罪?」

張玉景撲通跪下,眼含熱淚,抬頭回稟:「我自小就喜武,立志長大報國。我不圖功名,家鄉近日多災,百姓茅屋漏雨,只想到京城方便為家鄉謀福,皇上如能替我家鄉蓋上瓦房,我死而無憾!」

皇上聽罷,感嘆她臨死還為家鄉百姓著想,一片效國赤心,真正的胸懷大志,於是降旨免罪,特封狀元頭銜,以示嘉獎。

朱棣欣賞她的奇志和武學,後來欽命張玉景為皇宮中的女教師,教習宮女嬪妃習武健身,宮中多稱她為張教頭。

求瓦救民

每逢下雨,張玉景就在宮裡啼哭,有人將此事傳奏給皇上,皇上詢問,張玉景就稟報皇上:家鄉父老鄉親住的是草舍,最怕下雨漏水。皇上問她,為什麼不蓋瓦房。玉景回答:民間瓦房只限於官府。皇上聽後,傳旨到玉景的家鄉,從此,家鄉村裡家家戶戶都蓋起了瓦房。

張玉景於仁宗洪熙元年壽終,得年39歲。明仁宗皇帝欽旨傳她家鄉,賜張玉景畫像、殯葬費用,其靈柩由欽差護送回甘肅甘谷,葬於村東。今甘谷縣八里灣鄉張坪村瓦房下的「瓦房」一名,即因這位「女」武狀元而來。

有關張玉景的傳說,在甘谷家喻戶曉。據大陸媒體報導,張玉景第22代玄孫張靕圓近年委託鄧寶珊祕書張舉鵬查證史料,在南京圖書館藏書中找到了張玉景傳略,佐證了這段民間傳說。@*

參考資料:

風飄石,《歷代狀元軼事》,中國文史出版社,2018年。
《明朝女狀元張玉景》,《天水日報》2009年9月7日。

點閱【文教風華】系列文章。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