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經濟惡化成反習勢力契機?改革博物館變化隱現端倪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2月19日訊】美媒指,中共慶祝所謂「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黨內發出數量罕見的不和諧音,深圳「改革開放」博物館門口的鄧小平浮雕去而複返,也說明習近平的權威已受到制約。

在近來中共紀念所謂「改革開放40週年」的一系列活動中,習近平執政時期的內容以及所謂「新時代」的宣傳都占據極大篇幅,顯示習將繼續「引領改革開放」之意。

不過,在12月18日的「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的講話並沒有過度聚焦自己上台6年的表現,對「改革開放」的過去40年也沒有沒有特別的闡釋,反而強調未來可能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並再次要求「貫徹黨的領導」。

《華爾街日報》同日文章指,習近平「主動進取式」的外交政策和強人主導型的「發展路線」,遭到了黨內批評。

文章說,習近平取消國家主席及副主席的任期限制,中國經濟放緩及中美關係惡化,都為批評者們提供了機會。中美貿易戰更讓人質疑習近平應對外部挑戰的能力。

北京過去兩年的宏觀經濟政策主要在遏制金融風險,但今年下半年風向改變,又強調讓銀行放貸給中小微企業,試圖幫助私企走出困境,高層會議也表示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不過文章指,中共高層官員私下已經承認,新的「寬鬆」政策獲批有困難。有內部人士透露,中共副總理劉鶴最近告訴外國官員,北京知道必須採取更多措施開放市場並改革金融體系,但「政治環境束縛了政府的手腳」。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者向松祚近日在一個論壇上披露中國經濟的真實慘狀,並直批北京今年包括美中貿易戰在內的三大誤判,以及對私企「先打後捧」的荒謬。他指出,當局政策混亂引發悲觀情緒,民營企業最擔心的是「政策的不確定性和政府的無信」。

文章還說,除了黨內菁英的「不和諧」聲音,近期中共內外宣傳工作也反映出「彰顯」和「壓抑」習近平的兩股力量的博弈。

文章舉例說,深圳蛇口的「改革開放」博物館經過改造後,8月從新開館,原來門口大廳的鄧小平浮雕牆被移走,換成習近平的金句牆和播放當地發展的影片。

但到了9月份,金句牆上面增加了鄧小平的一段語錄,屏幕上開始播放鄧小平的畫面。一個月後,金句牆和屏幕都消失了,又換成了與原來設計類似的鄧小平浮雕牆。

一名博物館發言人稱,這些更改都是「對遊客反映意見的回應」。

與此類似的是,14日的「改革開放40週年」文藝晚會上,現場橫幅提及「改革開放指導思想」時,以「鄧小平理論」開頭,忽略了馬列毛。

今年上半年鄧家女婿吳小暉被判刑後,鄧樸方好友樊立勤在北大貼大字報批習,代表着習、鄧兩家矛盾公開化。10月,習近平「南巡」時對鄧小平隻字不提。但同時網上熱傳鄧樸方講話,熱捧「鄧小平理論」,暗示習近平拋棄「韜光養晦」的惡果。

深圳博物館移除鄧小平浮雕時,曾有分析指,這代表着中共內部「去鄧抬習」的風向。那麼,鄧小平浮雕的恢復,則代表着另一種相反的風向。

另外,本月初習近平在阿根廷對美國簽下「城下之盟」後,一家編輯部設在北京的中共外宣曾要求習近平對中共政治左轉負責,要求習「檢討」。因為中共領導人公開檢討意味著讓權退位,此文被海外知名學者指為「吹響倒習號角」。不過文章很快被刪改,基調從批習改成變相捧習。該事件也被指是兩種風向博弈的一個例子。

事實上,近年來北京在應對經濟下行和貿易戰的過程中,處處都顯示出中共內部的激烈博弈,包括習近平「經濟改革」遭遇的頑強抵抗、收繳權貴利益引發的血腥內鬥、「去槓桿」帶來的金融動盪、貿易戰對策的左右搖擺、朝令夕改等等。

如今中國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以及美中對抗帶來空前的外部危機,這也給反習勢力進行反擊製造了越來越多的機會。表面上「黨政軍」大權在握的習近平當局,處境已越來越危急。當中共黨內對保黨危機的意識超過對所謂「核心權威」的服從之時,反習勢力更能大行其道。台媒指,屆時習當局或將是現成的「替罪羊」。

而隨着美國將美中關係定性為「長期戰略競爭」,美中新冷戰已不可避免。有分析指,中共將難以避免重蹈蘇聯倒台的覆轍。

(記者栗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