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張三丰故事系列(2)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1月16日訊】得道真人張三丰,仙風道骨,神功蓋世,數百年來被後人景仰。而他的真實經歷,遠比武俠作品的虛構更加傳奇和精采。

《明史》說他是遼東人,而且生得高大魁梧,體形像龜、背部似鶴,大耳圓目,長長的鬍鬚像劍戟一樣。無論冬夏,張三丰只穿著一件道袍、一件簑衣;飲食上,無論一升還是一斗,他都能一頓吃完,有時幾天吃一頓,或者長達兩三個月吃一頓;他還有過目不忘、日行千里兩大本領。

這樣的張三丰,就像是在人間的「活神仙」。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為了尋求真正的大道,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在正史、《三丰先生本傳》等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一生的修煉經歷。

南宋末年,張三丰出生在一戶普通人家,五歲時患眼疾。一個自稱張雲庵的道人度他出家,並告訴他父母:這個孩子根基不凡,必須修行才能擺脫塵世苦難。於是,張三丰就在他主持的碧落宮裡修道,半年後雙目復明。他並不急於回家,而是堅持修行。期間,天資聰穎的他學習道經,過目成誦,並涉略儒、釋典籍,通曉其中大義。十二歲時,道長送張三丰回家。

之後,張三丰侍奉雙親,科舉入仕,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到了元朝,他被推舉為秀才、擔任縣令,結識朝中大臣,前途無量。但七年的修道經歷為他打下堅實的修煉基礎,世俗的功名利祿只讓他感到厭倦。張三丰曾說「古今名利總塵埃」,他嚮往的是超凡脫俗的清淨與自在。

三十歲那年,張三丰的父母離世,守孝期滿後,又有一位丘姓道人神祕到訪,和他暢談道法。這時的張三丰塵緣已斷,了無牽掛。在談話結束後,他毅然拋下妻兒、官職和所有家產,踏上尋仙求道之路。

於是,張三丰佩劍攜琴,西上太行山、恆山,東轉嶗山、泰山,南遊嵩山、王屋山,不辭辛勞,往來於名山古剎。經過三十多年的尋尋覓覓,張三丰以67歲(公元1314年)的高齡登上鐘南山,遇到等待他許久的火龍真人。神祕的道人用四年時間,傳授他修煉的真法和煉丹的祕訣。隨後,他出山雲遊歷練,直到1324年,又登上八百里武當山。

自玄武大帝修道飛昇,武當山在歷朝歷代都出現過著名的修道之人,如周朝的尹喜、漢代的戴孟、魏晉的謝允、唐朝的呂洞賓、五代的陳摶、宋朝的胡道玄等。在這個充滿靈性與修道氛圍的大山中,張三丰面壁九年,在130歲時徹悟得道。

在山中,張三丰傳播道法,帶領弟子修繕戰亂後的道觀,為武當迎來前所未有的輝煌埋下伏筆。 他與武當山的名字,從此緊緊聯繫在一起。

張三丰為了修行,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毅力,數十年來清心寡慾,堅定如初,終於在明師的點化下,修成大道。 他的經歷,也鼓舞著無數善良人士誠心向道,明朝道教因此而確立了以玄武大帝為主神、張三丰為祖師的道家修煉門派,出現從帝王到百姓普遍崇道的盛況。@#

(參考資料:《明史》《三丰先生本傳》等)

(待續)

點擊「太極張三丰故事」系列文章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