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張三丰為明成祖講「長生」的秘訣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1月18日訊】張三丰是得道的神仙(真人),神跡橫跨宋,元,明,清四朝,歷四百餘年「明史」說,張三丰出生不可考,可能是金代(與南宋同時)人。 「明史」又說,張三丰「終莫測其存亡也」,最後不知道張三丰是生,或是死。

當然,真人是神仙,可以長生不老,也就是「壽敝天地,無有終時」,壽命跟天地一樣,無窮無盡。長生不老是每個人的夢想,歷代皇帝也千方百計追求長生不老仙丹,秦始皇遣方士徐福求取長生不老藥,漢武帝派方士李少君煉製長生不老仙丹,雖然都以失敗告終,但是各朝皇帝還是不死心。

明成祖尋訪「活神仙」張三丰

張三丰「活神仙」之名廣傳天下,震動朝廷,明太祖朱元璋下詔書求訪,當時張三丰已一百三十七歲,但是張三丰不來見。明成祖朱棣很虔誠寫信給張三丰,訴說仰慕,崇敬之情,說真仙張三丰「道德崇高,超乎萬有,體合自然,神妙莫測」,拱手敬候真仙降臨,但是張三丰仍不為所動。(「張三丰先生全集」)

為什麼明成祖要尋訪張三丰呢張三丰當然瞭然於心,因為神仙都有「他心通」,知道凡人的想法,明成祖自然是要求「長生不老」仙丹;所以張三丰還是隱而不見,並回贈一首詩,讓弟子轉交明成祖:

「地天交泰化功成,朝野咸安治道亨。皇極殿中龍虎靜,武當雲外鼓鍾清。臣居草莽原無用,帝問芻蕘若有情。敢把微言勞聖聽,澄心寡慾是長生。」

張三丰說,皇帝奉天地之命,治理天下,政通人和,我居於草莽,是無用的普通百姓,如有所進言,煩勞聖上聽聞,長生的秘訣就在「澄心寡慾」,崇尚道德,克制慾望,清靜心神,澹泊名利,神仙沒有特別的方法,就是「澄心寡慾」。

張三丰顯神跡「金殿飛升」

最後,明成祖終於達成心願,他是如何感動「神仙」張三丰呢?「明史」記載,明成祖任命工部侍郎等人,督導三十多萬工人,大修武當山宮觀建築,花費銀兩以百萬計,皇帝賜名「太和太岳山」,設官兵駐守。

明成祖建「太和宮」,祭拜真武大帝;建「遇真宮」,祀奉張三丰;共有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三十九橋樑,十二亭台等雄偉龐大的建築群「明史」說:「竟符三豐言」,竟然跟張三丰所說的一樣,其實張三丰早已知道,明成祖會大修武當山,因為神仙有「宿命通」,可以預知未來會發生的事。

明永樂十四年,明成祖真的見到神仙張三丰。明成祖詔令尚書胡廣繼續尋訪張三丰,胡廣日夜兼程,抵達武當山,焚香禱告,潸然淚下,張三丰見胡廣情意深切,自己先騰雲飛去宮廷。

當時明成祖正在上朝,得見張三丰,笑而問「道」(修道);張三丰於是唱了一曲「訪道求玄走盡天涯」(道家仙歌),吟唱結束,從容走下台階,「一時,卿雲瑞彩,彌滿殿庭,良久始散」,張三丰飛身離去,皇帝與臣下驚嘆神奇,終於相信世上有「真神仙」。(「張三丰先生全集」)

「清心寡慾」是長生的秘訣

宮廷相見,張三丰有沒有獻給明成祖長生不老仙丹呢?沒有。張三丰說長生的秘訣,沒有特別的方法,就是「清心寡慾」。為什麼「清心寡慾」可以長生不老?張三丰在「大道論」講明其中道理。

天地之間,人是萬物之靈,最為尊貴,只可惜人多沉溺在功名富貴當中,迷戀在愛欲恩情之內,貪婪之心永無止盡,就像飛蛾撲火一樣,當死期到來,後悔莫及。

修煉:金丹靈藥,長生不老的藥方

張三丰說,誰知道有沒有「長生不老」的藥方?誰能領悟「金丹靈藥」的妙用?這金丹靈藥並不是世間沒有,而是我們生來就擁有,是近在咫尺,不是遙遠。

張三丰說:「仙道者,長生之道也」,長生之道就是修神仙之道,就是修煉(修道),因為只有神仙(真人)才能長生不老;所以修煉就是「長生不老」的藥方,修煉就是「金丹靈藥」。

修煉:性命雙修

張三丰說:「內藥養性,外藥立命;性命雙修,方合神仙之道」修煉就是要修神仙,是「性命雙修」,既修性,也修命;「修性」是修身,修心性,要重德,也就是「澄心寡慾」,是內藥(內丹);「修命」是長生之道,要鍊氣功,是外藥(外丹)。

張三丰說:「修道以修身最為重要,然而修身必先正心誠意意誠心正,則物慾皆除」修道最為重要的是修身,也就是修心性,要先正心誠意,端正心中的思想,心無雜念,去除邪念,不為物慾所羈絆,也就是要做到「澄心寡慾」,淸心寡慾,看淡名利,如此就可以達到「神全炁壯,髓滿精盈」,充實生命三寶精,氣(炁),神。

結語

張三丰顯神跡「金殿飛升」,真是歷史上驚天動地的一刻,明成祖與眾臣嘖嘖稱奇,原來世上真有「活神仙」。其後,明英宗,明世宗,明熹宗時期,張三丰多次現身或顯靈,教化,糾正皇帝,張三丰成為明朝江山的守護神。張三丰更揭示長生的秘訣,就是「清心寡慾」,就是性命雙修「修煉」。(「張三丰先生全集」)

時至今日,有「法輪大法」修煉,也是性命雙修的功法,是1992年年李洪志大師所洪傳每個人都有修煉之心,因為人有「元神」,來自於天國;修煉就是「返本歸真」,返回人的真本性,回歸天國。老子「道德經」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企盼有志之士能把握此千載難逢的良機。

──轉自《正見網》有刪節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