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9月09日訊】【熱點互動】(1659)「牛蛙之殤」刷屏:中國兒童升學是怎樣一場戰爭?
開學之際,一篇名為「牛蛙之殤」的長文在大陸家長朋友圈刷屏,多家媒體也紛紛轉載。作者是一位上海退休教授,講述了外孫為備考上海四大民辦小學,從3歲起接受「牛蛙式」高壓教育,最終不堪重負患上抽動症,入學無門的心酸故事。類似的故事引發了家長的極大共鳴,道出了中國式教育的命運。作者稱寧可孩子變得「可憎」,也不能「可賤」,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中國兒童升學已經演變成怎樣一場戰爭?為什麼優質教育資源被如此壟斷?
主持人:觀眾朋友好,歡迎收看這一期的《熱點互動》熱線直播節目。正值開學之際,一篇名為《牛蛙之殤》的長文,在大陸的家長朋友圈刷屏,很多媒體也紛紛轉載。這篇文章作者是上海一位退休教授,他說他們全家為了讓外孫能夠考上上海四大民辦小學,從3歲開始就讓他接受「牛蛙似」的高壓教育,外孫不堪重負,最後得了抽動症,入學無門。
這樣一個心酸的故事引發很多家長的共鳴,在中國也揭示了中國教育體制的許多弊端。在當今中國兒童升學到底已經演變了一場什麼樣的戰爭?為什麼優質的教育資源能夠被如此的壟斷?作者又在文章中提到說,寧可小孩子變得可憎,也不能變得可賤。這又反應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今晚我們就請了兩位嘉賓,就這個事件來做一些討論。在現場的是時事評論員傑森博士,傑森您好。
傑森:您好,觀眾好。
主持人:通過Skype和我們連線的是獨立經濟學者夏業良教授,夏業良先生,您好。
夏業良:各位好。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我想我們就請傑森來先談一談,因為我們有很多觀眾朋友沒有看到這篇文章,到底這個《牛蛙之殤》它的文章講一個什麼主要的內容?您覺得它為什麼引發這麼多人的共鳴?
傑森:其實剛才妳已經做了一些介紹了,這是一個退休的上海的研究機構的一個老教授寫的,事實上「牛蛙」意思是啥呢?上海有四個非常有名的民辦小學,能上這個小學的都是很牛很牛的小孩,就是「牛蛙」。但是呢,上不了的叫「青蛙」,就是說是一般的平庸之輩。
他們本身是一個中產偏上的家庭,這樣的家庭看見中國社會現在劇烈的社會競爭,他們覺得不能讓孫子這一代失去了他們這種中產以上家庭的社會地位,因為他知道中國社會社會階層固化越來越嚴重。在中國的話,他認為最關鍵的就是要上小學,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從3歲就開始備戰6歲的入學,幼兒考試,整個過程中布滿了小孩子補習班,而且他媽也制定了關鍵提高指數的學習計劃。
主持人:而且他媽教他說的第一個詞就要讓他記住什麼是KPI(關鍵績效指標),這在美國我們進商學院才知道的。
傑森:整個完全是軍事化的,幾乎小孩子都沒有玩的機會,甚至小孩子肚子疼都不敢跟他媽媽說,怕他媽媽也誤解他是不想去上補習班了。但是這個壓力直到6歲去考試的時候,卻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後果,這個後果就是小孩子突然出現了一種抽動症,就是不由自主的眼睛、或者是手不停的動。
主持人:或者是嘴,肌肉的抽動。
傑森:醫生檢查就是因為成績壓力造成的結果。整個過程中,考官也因為這個原因,把這個小孩拒絕了。而這個家庭悲慘的啥呢?他上不了民辦小學,他們想去上重點的公立小學,其實也不是個出路。因為一般公立小學你得靠學區房,而學區房在上海極小的蝸居都得1,000萬,對於家庭來說又不實際,而且即使能上那樣所謂的重點的公立小學,還分非重點班、普通班等等這樣一些階層。直到家裡的父親,就爸爸,這個老教授的女婿憤而決定把孩子送到國外受教育。
在這整個過程中,老教授主要是在反思,他叫做「牛蛙之殤」。換句話也就是說,這3年他退休全力付出到孫子身上,事實上他陡然醒悟了,就是自己雖然是很清醒的一個人,但是禁不住中國所謂的龐大的社會壓力,投入到這樣無意義的奮鬥中,對孩子是一個巨大的傷害。他孩子選擇了出國,但是與此同時他也感嘆,是不是真正給予孩子真正的自由。就是說它實際上是一個很有感性的一個文章,同時又提出了一個非常大的社會問題。
主持人:是,夏教授,您看這個文章,我知道您本人以前在復旦讀書,對上海的情況應該蠻了解的,後來又在北大任教。就您這樣的背景,您讀到這樣的文章,您的感受是什麼?您覺得文章中揭示的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夏業良:最大的問題就是中國的教育制度它是一個非常僵化的、沒有自由競爭的,同時不能真實的表達人民的意願,也就是說它的教育內容有很大的問題,基本上是一種黨文化教育。
我們知道民國時代中國有很多成功的教育的典例,比如說成功的大學、私立大學,所謂的民辦大學就是私立大學;也有成功的省立大學、成功的國立大學;還有西方教會在中國辦的一些教會大學,像聖約翰啦、像金陵大學啦,很多包括中國著名的醫學院,大家都知道在北京的協和,這都是西方人辦的。
所以說講這些東西,無非說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掌握政權之後,尤其是1952年對院系進行調整之後,學習了蘇聯的那一套僵化的教育模式,使得中國的所有的教育都是為了高考而服務。從幼兒園、小學、中學,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都是每一個地方都要找出重點的,所以所有的人只要有辦法的、有權力的、有錢的,都要想辦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個最好的所謂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然後能進中國最好的兩所大學北大、清華,然後再能夠到美國的常春藤大學去讀書,這就是中國家長的一個夢。
這樣一個夢呢他是想……因為古代有科舉制,科舉制出來的就能當官。中國現在沒有科舉制了,但是也有類似的,你有了這樣一種非常輝煌的教育經歷之後,如果你不是在頂尖大學做教育研究、教學方面的話,那也可能進入到公務員系列,成為政府的官員。
因為我們現在中國基本上是一個「拼爹」的社會,就是你的父親、你的家族決定了你未來的能量有多大。如果家庭背景已經拼不過人家了,現在要拼什麼呢?當然要拼後代。拼後代,家長們達成了一個共識,叫作「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所以為什麼會從3歲開始就給孩子形成這樣大的壓力。甚至過去還倡導一種所謂「胎兒教育」,在初生之前就開始對胎兒進行各種各樣的教育。
我覺得這個在全世界說來,似乎中國是最重視教育的國家了,應該是窮盡了各種方式,但是中國在教育上並不是最成功的國家,連前10位都算不上。大家知道世界教育上最成功的肯定是美國、英國這些發達的國家,甚至像以色列、新加坡、台灣,都應該是比中國大陸的教育更加成功。原因在哪兒?我想這個最清楚的一個根本性的原因就在於制度。
除了制度以外,這種強化,我覺得社會這樣一種成功的價值觀有了很大的偏差。他們似乎覺得如果從小培養他們進那些重點,那將來的孩子就是出類拔萃的,就一定是國家的棟樑之材。其實我們看到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很多的是精緻的利己主義,他們實際上並沒有自己真正的合乎世界文明的這種價值觀,有的人非常的自私,甚至是會作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過去在北大、清華都出現過類似的案例,甚至有人到美國留學的時候,博士論文通過不了,用槍就打死了自己的導師和其他的一些同學。
主持人:是,等一下我們可以再來談一談這個價值觀的問題。我想先問一下傑森,就是說我覺得在上海這個地方,也許它這是蠻有普遍性的,基本上讓人感覺到上海這四大民辦小學進了之後,你才能進好的初中,進了好的初中你才能進到那幾個好的重點高中,然後好像只有進了那幾個重點高中,你才能進了那個好的大學。就是說這樣一個教育資源,或者說是優質教育資源的壟斷,好像我覺得在幾十年前還沒有,這個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怎麼形成的呢?
傑森:是,這是我過去十幾年,中國不管是哪個城市都出現了這種教學資源急劇的集中化。其實在我們當時在的時候,就是大家只知道大學有非常好的北大、清華,一個城市它有重點和非重點,重點有很多的中學,各個中學其實都有機會上北大清華。
主持人:而且非重點也似乎沒那麼差。
傑森:非重點也沒那麼差。但是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因為各種原因,其中有中國整體的社會這種階層分化的原因;同時也有這種教育資源極端壟斷,壟斷到像這種,就跟社會貧富分化不斷加劇的過程中,也是這種教育資源不斷地聚集的過程。很多地方就逐漸出現了這種龐大的名校、名高中,那名高中對應的就是名初中,名初中對應的就是名小學,最後就出現這個幼升小這樣的一個慘劇。
獨木橋原來就是大學,當時把獨木橋說是萬馬擠獨木橋,指的是大學升學,但是現在已經是變成了,這個獨木橋是一個長長的從小學開始的獨木橋,上海的四大名校、名小學直通中國的北大、清華這麼一條獨木橋,是十幾年一個極殘酷競爭的獨木橋。這個事實上就是整個中國教育它的惡果,整個體系惡果出現的這種極致化的病態。
我們從個案上說,哪個學生很糟、哪個學生很糟,展現出來很不好的狀態,但是事實上各個城市層層各種教育資源的極端集中的這種獨木橋的現象一直延伸到小學,這是全國出現的,這是全國性的現實。這個現實是體制問題,這個你不能說是個別現象,因為是全國各地,北京有這樣的體系、上海有這樣的體系、鄭州、河北什麼衡水中學,西安五大名校等等,各個地方,它不是一個地方,幾乎全中國都是這樣,這是中國教育體制的問題。
那麼這個教育體制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它有國民性的問題在裡頭,當然亞洲有一個崇尚教育這樣的概念在裡頭,但是它同時有中共這個體制,這個教育體制的問題,同時有中國高考制度的問題,同時有中國整體社會現在非常複雜的這種物質的分化,造成的這種……這篇文章當時這位爺爺說了,寧可讓孩子失去童年的快樂變得可憎,也不能讓他可賤。
主持人:是,剛剛夏教授談到價值觀的問題。
傑森:為什麼?可賤是什麼意思?就是貧賤,我理解是貧賤。
主持人:他就覺得他將來不會掙那麼多錢。
傑森:對。因為在中國社會現在社會分化,不是靠你對社會的貢獻,或者說你的道德,它完全是靠物質,你有錢你可以住在一個好的學區,你的孩子有好的教育……等等這樣子,你沒錢你就是住在北京的某個地下室裡頭,幾個人蝸居在一個很窄小的房子裡頭,這就是這個殘酷的社會現實。
這個社會現實當中產階層,當然我們現在說這個名校、牛蛙這樣的,都是中國中產以上的人,像現在中國現在已經在移民階層的人,根本沒有機會、沒有時間、沒有能力去考慮這個事,是現有的中產或中產以上的人看到了所謂的貧賤階層,或物質收入比較低的階層的生活的淒慘。那個悽慘對他是個赤裸裸的反教育。他看到了就是,我無論如何不能讓我的孩子淪落到那個境地,這樣的反教育就使他發出了這麼一個,我覺得是讓人覺得極其悽慘的,寧可可憎,不可可賤。
這是一個什麼樣子?他是一個受高等教育的教授,他能發出一個違背中國幾千年來這種德在先智在後這樣一個概念,完全就是說以這種教育,使得擺脫未來可怕的這種貧賤這樣的一個社會階層,已經成了多麼可怕的社會現實。所以說你可以看到,造成這樣的情況是一個綜合社會因素,它不光是一個因素,但核心的來看的話,中國演練的最快而且最悽慘,在整個亞洲國家裡頭,跟它整體的教育制度和社會現實有非常大的關係。
主持人:是,夏教授,我看有人發出這樣的感慨。他就說,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說,你千軍萬馬殺過了獨木橋,你進了好的學校,然後最終殺進了好的大學,找了一個好的工作,你不過也就是得到了一個平庸的生活,或者是一個平庸的將來,您怎麼看這樣的一種看法?
夏業良:對。因為剛才我說過了,中國社會現在其實是一個「拚爹」的社會,哪怕是毛新宇被人們當成是笑料的一個人,是因為他名義上的祖父毛澤東給他帶來了這樣一個,哪怕他自己不需要特別努力或者天資,他都能夠獲得一個不錯的生活待遇。
那麼假如說一個家庭沒有這樣的特殊背景,那就必須要靠自己的後代,要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殺出一條血路,也就是說一定要成為出人頭地的這樣一些孩子。但是如果在競爭過程中被淘汰了,他們很可能就是很悲慘,他們就會成為城市中的普通平民,買不起房子、結不起婚、養不起老,這種事情太多了。
那我補充一下,剛才講到關於為什麼有些私立的小學、中學他們會特別的壟斷一些資源,然後造成了那麼多人都要上他們那個學校。這裡邊強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行政干預。怎麼的行政干預呢?比如說把一個學校定為這個城市最好的學校之後,就給它的校長定級別,把這個校長定成什麼正處級、副局級,然後把它中學裡面的老師,或者小學裡邊的老師,有的評為教授級的,什麼特級教師、副教授級的特級教師等等,它分三個九等,然後給國家各種各樣的政府補貼,各種各樣的激勵,造成了教師的隊伍不穩定。
比如說我是在一個普通中學裡面當老師,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教師,但是在我的這個學校裡邊,我再努力也沒有辦法達到那樣的這種待遇,那就一定要跳槽了,對吧?既然你選了四大名校或者五大名校,那我擠進腦袋也得鑽到那個名校裡面,我馬上就能得到跟別的老師待遇不一樣的這種機會。
所以說這種情況造成了這樣一種資源就向少數學校集中,然後其它學校可以任其質量差下去,沒有人去在乎他們這些人。有些老師或者有些校長就這麼認為,說這種學校培養不出什麼像樣的人才,就是只要讓他畢業了,讓他能在社會上混碗飯吃就行了。
所以呢,同樣說起來都是要培養優秀人才,但是有的中學、有的小學的定位就已經說沒有信心了,我們再爭也爭不過那四大或者五大,那我們乾脆就放任自流吧,我們就培養普通的,只要能混個文憑,混碗飯吃就行。
傑森:其實剛才你談到一個問題,我覺得中國的教育其實是個騙局,它用高考、用重點大學、985、211、清華、北大來把所有中國的孩子的吸引力全部集中到那兒。用高考這唯一的衡量標準來衡量小孩子在20歲以前的所有的成功和失敗。
但事實上,這個標準是假的,中國的教育體系它不是,我反覆說中國的教育體系不是個教育體系,它是個篩選體系,它的唯一標準就是高考最後的成功,誰跑得最快。但是事實上這個過程,卻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我們知道我們在平時招人的時候,公司招人的時候,我們事實上看重的,他的學術能力是一方面,但是我們看綜合能力,比如說這個人的交流能力,或者是團隊精神、本身這個人的情商,這個過程在社會中是全面要求的人。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它自己也說了,歷代的各省高考重點、全國的高考重點,幾乎沒有一個巨大的建樹的人。我清清楚楚看到,所謂的高考事實上是它集合全社會的注意力,把所有的孩子教育按它的需求去發展的一個過程,不然的話,你讓孩子去涉獵所有他想涉獵的知識。
主持人: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你抹滅了真正的人才。
傑森:你抹滅了真正的人才,就是簡單化、模式化了社會的需求,最終你培養的所謂選拔的最優的人才,並不是社會真正最優的人才,這就是為什麼中國高考最後和社會最後成功的人士,好像是有點脫節的這種概念。
在我看來,中國這個高考選拔,整個教育體系它是一個為中共服務的一個篩選體系,是一個把人注意力往偏的轉的,防止思維學習發散的一個古怪的機器,它並不是教育體制,它並不是把一個人變成一個公民,一個有理想的人,人之為人的一個培養體系,它是為中共整體控制人思想,就是集中人注意力的一個篩選體系。
主持人:對,其實說到這個,夏教授,前一陣子在網上有一篇文章也是談到,它說「雞血教育下的冷血孩子」,就是這樣的一個教育體系它教育出來是什麼樣的小孩?這個帖子裡說的這個小孩子他10歲,非常聰明,什麼圍棋啊什麼都會,他可能去了各種補習班,但是他說我這麼優秀的小孩,我父母不配有我這麼優秀的小孩,因為他們不夠有錢。就說您覺得這個10歲小孩怎麼會有這樣一個心態?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去這麼想?
夏業良:他這個想法來自自己的家長和周圍社會的這種價值觀,好像就是說只有小孩子在花大量的金錢成本的代價下,才可能會成為人才;如果沒有錢的話,就很難成為人才。那麼他家如果沒有錢,他自己成績好了,他自己就覺得自己是出類拔萃的天才,反而鄙視家長。
所以這樣的孩子他的價值觀是扭曲的,他沒有想到自己父母那麼艱辛,在經濟非常緊張的情況下,能讓自己成績這麼優秀,那正是父母的這種價值所在。他應該想的是將來怎麼樣能有出息來回報社會、回報父母;但是他卻是恰恰的一種怨恨,對父母的怨恨,將來也是一種對社會的怨恨,他將來會加倍的要求社會來補償他、要求家長來補償他,所以這樣的自私自利的這種,將來最多也就成為成功的所謂的「精緻利己主義者」,所以這個很可悲的。
那我們看到民國時期的教育,那個時候大家都是有一些理想、有一些追求,而且當時在教育資源上也是分布的非常廣泛的,比如說無論是青島大學、安徽大學,當時都是好的大學。而復旦大學在1949年之前並不是像今天這麼顯赫的地位,復旦大學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大學而已。
所以那個時候只要有哪位著名的學者、科學家去哪個大學執教,在那個大學執掌某一個學科門類,那個大學就可能成為大家競相想去上學的這種名校。所以現在我們看到1949年之後的這種教育模式越來越固化,那麼北大、清華如果不改變中國的教育制度的話,永遠是中國所謂最好的兩所大學。
但事實上,難道真的是這樣嗎?難道普通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嗎?而且這兩所大學每一年畢業那麼多的學生,難道是各個都成為中國的菁英,突出的貢獻了嗎?我覺得這個也不盡然。所以這東西其實就是中國政府官方的這種強化,包括資源的集中,各種榮譽機會的一種不平等的分布所造成的。所以我們看到教育的真諦反而被遺忘,尤其在中國培養的都是應試型的人才,只會考試,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記得我在聯合國大學做導師是2007年的夏天,當時北大去了幾十個,大概有15、6個還是20個學生,我現在記不清了,然後全國好多大學優秀的復旦、交大、中山大學都派人去了。然後我們跟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的中學生、大學生在一起進行辯論的時候,我看北大國關學院的一個女生,長得也還不錯,然後口才非常好,她上去演講每次跟人家辯論,她自己很自鳴得意,因為她的語氣,甚至連手勢都很像外交部的發言人。
但是她那套論調根本就沒有邏輯,完全是她對中共CCTV的這些模仿,這些論調的模仿。結果我看到一個韓國的孩子,還有一個是澳大利亞的孩子,他們用非常樸實的簡單的邏輯就很輕鬆的擊敗了她。她還在那邊繼續狡辯,我都覺得成為笑話,我感到很丟臉。
然後我事後專門召集中國學生開了個會,我說有沒有感覺到自己的差距在哪裡?你的英語不錯,表達什麼口才都不錯,但是問題在於你沒有自己獨立的價值觀和思想,你都是按照外交部的那一套,而且動不動她開口就說We Chinese people,她代表中國人民,我們中國人民如何如何。一個普通的學生一開口就是代表中國人民,整個那個陳詞濫調,聽了非常的讓人失望。所以我覺得中國的大學,即使他拿到了頂尖大學的學位、學歷,並不能說明他是一個真正的優秀的人才。
主持人:其實我們說到這個,因為還有一點時間,說了很多小孩子的問題,但也有人說在這個故事中,其實家長是不是也有責任?就是說至少你在隨波逐流,你用你的一種標準,或者說偏執吧,去扭曲了孩子的成長。你覺得這種說法是不是公平?那麼對於身處中國這樣一個現實社會的家長們,你覺得他們能怎麼做?
傑森:其實在一個扭曲的體制下、扭曲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是受害者,家長何其不是呢?就是在這個孩子,看到自己很可愛的孫子如此被折磨,自己3年的時間全力投入到這個裡頭,結果一無所成,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
主持人:而且孫子還要被送走。
傑森:對,而且這是一個極其悽慘的一個經歷,而且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其實也非常受罪。那麼最終的結果的話,就剛才你談到了那個冷血孩子,事實上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當某一個爺爺喊出寧可讓孩子可憎,也不能讓他可賤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子,就是說你們家長不配有我這麼優秀的孩子這樣的想法,因為你沒有錢。這事實上是個因果,就像一個鏡子兩面一樣,當你追求這樣一個結果的時候,孩子就成長成這麼一個結果。
這事實上是整個社會的悲哀,就是說為什麼在中國這個社會目前一切都唯利唯物,一切衡量人的成功標準,就在世界上以物質成功衡量人生成功的這個比例,中國人是占最多的。事實上這個跟剛才我談到的,中國整體社會的現實有關,極端的兩極分化,不可逾越的階級固化的這種現實,一切是迅速的發展,這一代人就看到了,這個在各個國家都很少見。
主持人: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中共可能也在鼓勵人們以錢或者物質為唯一標準。
傑森:這就是我剛才講的,為什麼它採用這樣的教育模式,為什麼採用這樣一個鼓勵這種教育資源的集中,鼓勵人思想往這兒走?核心的原因就是非常好控制。當你整體你只唯物的時候,你只唯錢的時候,它以經濟為它的執政合法性的這種說法就可以所向披靡。
這也就變成了現在中國人很多年輕人,就像剛才講的,甚至完全跟社會整體人類的基本價值背道而馳的在宣揚所謂的中國模式,其實你可以看到中國模式是一個折磨中國人、折磨成年人、折磨孩子的一個教育模式。你在這個時候,你針對這樣一個悽慘的折磨,然後你說這個模式應該全世界去模仿,這個事實上是非常悽慘的,就剛才說的,邏輯是不存在的。
主持人:那家長能做什麼嗎?
傑森:非常難,在這個大環境中,就是你很聰明的人、很理智的人,你也捱不住周圍這個大的壓力,我遇見很多這樣的人,非常清醒的人還捲在其中。
主持人:是,好的,非常感謝,因為今天時間很快又到了,我們很可惜不能再繼續討論,那我們也感謝觀眾朋友的收看,希望下次節目和您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