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作家杜斌:不翻牆真是什麼都不知道啊

中國那麼大,卻容不下杜斌寫的十幾本書。

在「盛世繁華」之下,在走向世界的奧運方陣之外,杜斌看見了一個個作為個體的人,被剝奪權利、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中國人。

他讓外面的世界看到了通過CCTV看不見的面孔,看過他的照片的人都無法忘懷。

當大多數人選擇妥協與沉默,他記錄了那些敢於站出來捍衛自己權利的人,記錄了他們追求公正的勇氣與耐心。

他試圖將厚重塗抹的歷史撕開一角,讓我們看到不能不面對的真實歷史。

杜斌簡介

杜斌,1972年3月1日生於山東省郯城縣,現居中國北京。記者、作家、紀錄片製作人。曾任《紐約時報》攝影師,是近20年來在《紐約時報》發表新聞作品最多的華人記者。其新聞攝影作品在《國際先驅論壇報》、《時代》雜誌、英國《衛報》、德國《明星》畫報等西方主流傳媒也都有發表。他曾被香港記者協會授予第14屆人權新聞獎「攝影特寫獎」,這是亞洲最有影響力的新聞獎項之一。

因拍攝紀錄片《小鬼頭上的女人》揭露馬三家勞教酷刑,以及寫作《天安門屠殺》揭露「六四」真相,2013年5月31日,杜斌在北京遭祕密抓捕,被關押37天之後保釋出獄。

杜斌2013年後出版的著作包括《牙刷》《天安門屠殺》《陰道昏迷》《馬三家咆哮》《上訪者》《冤鬼》等,其歷時10年收集資料的最新著作《長春餓殍戰》於2017年3月在台灣出版。


杜斌著《長春餓殍戰》,2017年3月台灣出版。(大紀元)

「不翻牆真是什麼都不知道啊!」

記者:您的作品中所記錄的一些事情,和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的相差很大,據說您被中共稱為「專門揭政府傷疤的人」。您敘述的都是真事嗎?您是如何得知信息的呢?

杜斌:可能有人很奇怪,說我這個人為什麼總是去寫去拍一些所謂中國的陰暗面?我覺得那所謂的陰暗面,那才是真實的中國,是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的、都忽視的那一面。

當然,大多數中國老百姓是通過看電視報紙知道,我開始也是這樣。而且,我過去曾經是中國官方媒體的記者啊。1999年的時候,我就是在我們山東省發表新聞照片最多的一個人了,沒有第二個。那時我做的全都是正面新聞,那些東西,沒有新聞我都能給做出新聞來,對,就是那麼厲害。我的攝影作品曾經刊登在除《光明日報》之外的所有大陸報紙,幾乎比較重要的報紙全都刊登過。

後來我經常上網查資料,結果看看就打不開了,網頁被封鎖了。2004年,聽同事說有個叫無界瀏覽的軟件,翻牆出去就能看見外面的新聞,但她沒有給我,真遺憾啊。

後來一個美國報紙的翻譯,說她可以給我,我急不可待啊,要到後回家趕緊一鍵打開,一上網就翻出去了。以前看不了的都能看了!興奮得就想想還有以前什麼沒打開的。我一夜沒睡,翻牆!從此如獲至寶。我看到了國內看不到的「六四」、「法輪功」、毛澤東不為人知的故事等等,震驚啊!不翻牆真是什麼都不知道啊!翻出去看到外面的中國消息以後,我才知道,我之前看到的中國根本就不是真實的中國。

看得越多心情越沉重。我覺得某些人的不尋常境遇,從一些細節上,就能看出中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自從看到另外一個中國以後,我就有事可幹了。我付出了我的生命裡幾乎所有的熱情。我去尋找,我看見。所以我寫的東西,都是我看到的、聽到的、我知道的,我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看見。

十多年中,我儘量都努力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否則,整天看著那些糟糕的事情,人就會崩潰的。所以我的狀態一直都很好。你看像我這樣子,也沒有家,什麼都沒有,現在連工作都沒有啦。但是我做的事情我覺得很值。

杜斌在北京永定河下拍上訪者的標語。(大紀元)

記者:在中國,很多知識分子也很是關心中國的一些問題啊,經常公開表態呼籲。但「法輪功」和「六四」這兩個問題在中國是「禁區」,幾乎是所有「公共知識分子」都不敢公開談及的,您卻都涉入了。您第一次涉入法輪功題材是什麼時候?

杜斌:因為我一直研究上訪者嘛,那是2004年吧,我翻牆。在明慧網上我看見一個人2000年上訪被駐京辦的抓住,腳後跟被切掉了一塊兒肉,後來給打死了。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竟然把一個人的腳後跟的肉給切掉了,就是因為他要上訪!

於是我去找了他妻子,在青島。有地址,有電話,但電話不敢打。去的時候我緊張得不得了,結果到那之後,家裡沒人。敲了半天門,沒人開門,我就走了,我走了二十米吧,他妻子回來了。我說明了來意,她說,小伙子,你別緊張,沒事兒,她很鎮定的。我說我很緊張,她說你別緊張,沒什麼事兒。於是到家坐了一會兒,拍了幾張照片。後來那個照片發表在香港的《民報》上。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法輪功這個群體。

直到現在,他們給我留下的印象都是這樣的:他們非常溫和,即使是講述自己遭受的酷刑,都好像在講別人的事一樣,也是非常平和的。我還是挺感動的,這是信仰的力量。

後來我接觸了一些法輪功學員,她們給我講述她們親歷的遭遇。我帶著耳機聽的時候,感覺沒什麼。等我整理的時候,我就有些心驚肉跳了。我才意識到這些東西一定會讓人震驚,這是中國勞教制度罪惡的一個歷史。能接觸到這些學員,太不容易了,靠的是她們對我的信賴,還有運氣。


2016年4月,法輪功修煉者、馬三家親歷者尹麗萍在美國華府聽證會上手舉杜斌著作,講述書中收集的法輪功學員遭受的各种酷刑,尤其是性迫害。(李莎/大紀元)


2014年,杜斌出新書《馬三家咆哮》,再揭馬三家的罪惡。(余鋼/大紀元)

「我要做一名新聞記者」

記者:您是什麼時候開始攝影的?

杜斌:我九三年當兵,在部隊宣傳科就寫新聞報導了,當時有一個手動相機。九五年退役我在工廠宣傳科,每天下午下班時,我就把《經濟日報》、《人民日報》、《工人日報》那些個報夾子借來,晚上回去看,早上上班就送過去,我就這樣學習。我拍工廠的一些照片,拍完一張洗三十份兒,然後給各個大報刊投稿。因為我拍的角度好,有的報紙版面就需要,一不小心就發表了。當時縣委宣傳部有獎勵,我一領就是好幾千塊錢。

宣傳部知道我發稿子多,讓我給全縣的通訊報導員講課。講課的時候,有兩個新聞報導員,他們就覺得……肯定不高興啊:你,你一個工廠的工人,跑來給我們講課?……我坐在台上,他們在台下,在看一張花花綠綠的報紙。我一抬頭就能看見了,也不知是什麼報紙。我講完了之後,人都走了,那張報紙沒拿走,這就是《北京青年報》。那個字,那個標題,又大又綠,各種顏色的。我後來就把我的圖片就寄給這個報。沒有地址,那怎麼辦?地址:北京市,《北京青年報》。然後他們就讓我去北京上班啦。後來,我在北京一些報刊也幹過,後來,我就成了《紐約時報》的記者。

「做新聞記者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記者:您為什麼喜歡做一名記者呢?

杜斌:其實以前我也寫詩,後來我就認為不應該寫文學類東西了,我應該做一名新聞記者。

有一次我聽朋友說有個農村的貧困家庭,家裡的男主人給別人蓋房子,掉下去脊椎摔斷了,只能躺在床上。女主人種地,還有一個老奶奶,兩個女孩兒,一個男孩兒,三個孩子學習都非常好。我就跑了六七十公里,去了他家。見了之後,我就說,我也沒有錢幫助你們,我想做個圖片故事,看看能不能幫你們一下。我不喝你們的水,也不吃你們的飯,我自己帶了礦泉水,我就來這一次。發表了之後,能幫助你們就幫助你們,不能幫助,我也就沒辦法了。

結果圖片發了七八家報紙,後來我聽說,他家收到2萬多塊錢的捐款,1999年,那時就很多了。沒想到,我跟他們家待一天,做了一篇文章,就幫了他們這一家人了。我特別驕傲,特別高興。因為我覺得做記者就是好。從那時我就發誓,我要做一名新聞記者,做新聞記者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但我一直對小人物的事情比較關心。


2014年,杜斌出新書《馬三家咆哮》,再揭馬三家的罪惡。(余鋼/大紀元)

奧運期間,《紐約時報》給我一個證件,要我去奧運館。我嚇壞了,因為我對體育是外行,最後沒讓我去。

那時氣氛特別緊張,滿大街都是戴紅袖章的。奧運會的時候我拍下了很多照片,比方說,拍在火車站被迫離開北京的農民工。明天就奧運會了,今天呢,農民工烏泱烏泱地被趕回家,給攆回去,離開北京,這個城市不歡迎你。

奧運會的時候,我還比較關注楊佳的事情,他家離奧運會場很近,那邊兒在狂歡,而楊佳在裡面關著,他的媽媽也失蹤了。

2010年世博會,我寫了《上海骷髏地》,它5月1號開幕,我4月27日出版了我的書。好多地方下了通知要查這書。後來我在網上看見了:好多地方,像濟南、江西、新疆等地的工商部門,往上面報材料,說根據上級的命令,要進行拉網式檢查,如果發現有人快遞以下的這些非法出版物,就要拒絕,其中就包括我的《上海骷髏地》,我在網上還找到了快遞公司的通知。

記者:您在美國的《紐約時報》工作,如果拍的照片不受中國政府歡迎,也會有問題嗎?

杜斌:嗯,有個事情。2008年法輪功學員于宙死在北京的一個看守所。這消息我們是從網上找到的,當時于宙的妻子已經被判刑了,從網上我們又找到了于宙的姐姐,聯繫後拍了一張于宙的五寸小照片,發在《紐約時報》了。

後來呢,聽說外交部把新聞記者叫過去了,訓了他一頓,說他寫什麼不能請律師啊、迫害死三千多人(法輪功學員)啊什麼的,就是不滿意吧……

只要你找中國通,對共產黨這幾十年幹的這些事清楚點,對不起,不讓你進來,拒簽。你做負面報導,對共產黨不利,它就限制你。

1976年中美建交以後,有些記者就可以在中國駐站了。平常監控很緊,只要和中國人接觸,比如你給中國人打電話約採訪,在你還沒去之前,官方就派人去了:你不能接觸,隨便找個理由就給你掐斷了。你見不到人……

2012年有個半島電視台的記者——華裔女記者,因為做了一個勞教方面的視頻報導,反響很大。政府不高興,最後這個記者被迫離開中國,後來半島電視台北京分社英文頻道關閉。

我接觸過幾個外媒記者,在見某個人或寫某篇報導時,都會先自我審查:見這個人或寫這篇文章,會不會令中共政府不高興?或將來在簽證上是不是會碰到麻煩?外國記者都想在中國寫出好新聞來建功立業,所以都小心翼翼地開展工作,不去激怒中共吧。(待續)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唐睿)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