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全球蔓延 亞洲非洲或有20億人感染

【新唐人2016年09月02日訊】寨卡病毒目前在全球超過65個國家和地區蔓延,科學家們在《柳葉刀感染性疾病雜誌》最新發表報告稱,未來亞洲非洲,將有20億人有感染寨卡病毒的風險。

寨卡病毒疫情通過蚊蟲叮咬傳播,感染後癥狀與登革熱相似,包括發燒、疹子、關節疼痛、肌肉疼痛、頭痛等,由於傳播該病毒的伊蚊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病毒的爆發很可能會傳播到更多國家。

《柳葉刀感染性疾病雜誌》發表報告稱,未來亞洲非洲,將有20億人有感染寨卡病毒的風險。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奈及利亞是最易感染的地區。

因缺乏醫療資源,菲律賓、越南、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將可能成為寨卡的高發區。

為此,科學家用旅行者人數來幫助他們實現模型中的預測。他們表示有些地區已有該病毒的免疫,這可能降低感染風險。但「大量」人口居住在很難防控、檢測和治療寨卡病毒的環境中。

該研究團隊由牛津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倫敦熱帶衛生與醫學院組成。研究中他們發現影響寨卡病毒傳播的以下因素:從南美的寨卡感染區旅行至非洲和亞洲的人數;可傳播該病毒的蚊子的存在;用氣候來衡量某地區是否處於寨卡爆發的高危區。

目前寨卡在超過65個國家和地區傳播。該病毒通過蚊子叮咬傳播,近期病毒傳到了非洲。

德州大學研究的共同作者泰敘博士(Robert Tesh)警告,目前的防範方法是不夠的。「噴洒方法只能影響成蚊,但這樣通常不能殺死蚊卵和孑孓(蚊子幼蟲)。噴洒滅蚊劑可降低傳播,但無法消除病毒。」

這一研究結果8月29日發表在《美國熱帶醫學和衛生期刊上》,實驗結果顯示,寨卡、登革熱和黃熱病等病毒可從母蚊傳到蚊卵,而每290隻幼蚊當中,就有一隻從雌蚊感染到寨卡病毒。泰敘博士表示,病毒傳給下一代的比例雖然偏低,但考慮到一個熱帶城市中埃及伊蚊的數量,足以令病毒留在一些城市內,且縱使噴了殺蟲劑,也不能杜絕它。

雖然成人感染寨卡病毒只有輕微癥狀,卻會嚴重威脅懷孕婦女,一旦受到感染,出生的嬰兒會患有小頭症和其它腦部異常的嚴重缺陷。

自去年寨卡病毒在巴西爆發以來,已有超過1,800個小頭症的病例報告,寨卡病毒及其引發的後遺症已在美洲蔓延。

專家稱,隨著人們在美洲和世界其它地區的遷徙,夏季是寨卡傳播的高峰期。而夏季的高溫同樣也意味傳播病毒的蚊子可以活得更長。

如何抵抗這種病毒的威脅?美國軍方採取了多種措施:比如用氯菊酯(Permethrin)來處理制服、在皮膚上塗抹含派卡瑞丁(Picaridin)的防護劑、使用避蚊胺、注意穿戴制服以減少皮膚的暴露,以及使用氯菊酯處理過的蚊帳等等。

這些在蚊子猖獗地區長期工作而獲得的豐富經驗,很值得家庭在進行病毒防護時借鑒使用。

多層次的組合防禦是最佳的策略,軍方、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以及國際衛生組織都是這樣建議的。擁有內行人一樣的知識,並使用這四樣東西來武裝自己:驅蚊劑、「無形盾」、服裝和網。

(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