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朱鎔基引出習李胡溫 官媒不提江

【新唐人2015年10月30日訊】如果一個話題,在整篇文章裡只有六分之一還不到的篇幅,那麼很顯然,它就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同樣的邏輯可以套用在《北京日報》最近一篇關於前中共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報導上。那這篇文章真正的重點是甚麼?來看報導。

《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28號發佈了一條關於朱鎔基的報導:「朱鎔基又回清華 他到底許諾了甚麼」。整篇文章2600多字,只有開頭的兩段300多字提到,朱鎔基在這兩天回了一次清華校園。

在經過第三段的過渡後,文章提到了其他退休領導的校園情節。首先用稍長的篇幅,講述了習近平和胡錦濤的「清華緣」。據說,75年,還在延川縣插隊的習近平因為當時清華黨委副書記劉冰的幫忙,才進入清華大學學習。而劉冰擔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22年,其中就包括了胡錦濤的清華歲月,兩人情誼深厚。

之後,文章又轉談起李克強在4年前回訪母校北大,期間提到,北大和清華的情誼如同兄弟。

如果說北大還能和清華沾上邊,那麼文章最後出現的南開中學,既不是大學,也不在北京。文章說,南開中學是溫家寶的中學母校,溫家寶曾經多次回訪。

除了內容比例,文章還只字未提標題中寫的「朱鎔基回清華到底許諾了甚麼」?甚至沒提朱鎔基這次返回清華做了甚麼。只是談到朱鎔基曾說,四年回一次母校,果然在2007年,2011年和今年都返回校園。並曾經勉勵學生要「講真話,講實話」,「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北京日報》是北京市委機關報的官方報章,在五中全會期間,旗下微信公眾號突然發出「文不對題」的報導,引發解讀。

時事評論員陳明慧:「他們通過這個手法,不斷的透露一個信號,『胡溫』『習李』,他們是牢不可破的一個聯盟。」

大陸習慣用當政領導者和國務院總理的姓氏,來簡稱他們的施政體制,例如目前被稱為「習李體制」,之前是「胡溫」,再之前則是「江朱」。而在這篇報導裡,三屆體制裡的五名領導人都露了面,唯獨漏掉江澤民。

時事評論員李善鑒:「江澤民應該說,對於當前的領導人,留下了一個很大的負資產。他必須要解決的。形勢發展到現在,已經快到了攤牌的地步。每到最後攤牌,要清理掉一個比較大的人物的時候,他總是要做這種心理的鋪墊。」

陳明慧:「應該不是寫給體制外的人看的,是寫給體制內的人看的。也是再次發出強烈的信號,習的反腐的決心,包括不把真正的終極大老虎打下來,他誓不休兵的決心吧。」

時事評論員李善鑒認為,《北京日報》這樣的地區性大報出現這樣的論調,也可以看出形勢變化。

李善鑒:「以前很多信號,一開始會從胡舒立掌握的《財新》那些地方最先把它發出來,或者是從海外的媒體開始放信號。但是現在看到,這個事情已經開始在中國的中層媒體,開始做這種媒體的心理鋪墊。」

李善鑒認為雙方「攤牌在即」,他估計江澤民以及曾慶紅等人,應該已經被控制。

類似現象近期頻繁在大陸媒體出現,例如9月27號,《北京青年報》的微信公眾號「政知局」盤點中共七常委怎麼過中秋節,但文中絲毫不提江派常委張德江、劉雲山及張高麗。9月8號,《新京報》微信號「政事兒」發表《哪所北京中學培養出國家領導人最多?》,報導了習近平、俞正聲、王岐山、李克強等多名高層曾就讀的中學,同樣沒提江派常委。

採訪/陳漢 編輯/尚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