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10個月連嘗52家上海小籠包 用尺秤測量打分

【新唐人2015年06月09日訊】小籠包是中國上海最經典的小吃之一,大到五星酒店,小到街邊小鋪,都能「插一腳」,但是,究竟哪家味道好,哪家比較正宗?近一年多來,美國美食作家克裡斯托弗·卡維什,吃遍上海52家小籠包店,邊吃邊量化研究分析,引發網友熱議。

34歲的卡維什在過去的10個月裡,總共吃了7.243公斤的小籠包。

到中國前,卡維什曾在美國邁阿密等地做過10年廚師。從2013年12月開始,他用了10個月,吃遍上海52家小籠包店,並用計量方法來研究小籠包,寫了一篇《上海小籠包索引》。

卡維什介紹,從技術上看,小籠包索引是「對小籠包構成通俗標準的數字化解釋」。生活在上海的人,一般都能列舉出一系列關於小籠包的皮、汁、餡、肉鮮的標準。而現在,這些標準被數字化了。他說自己有一套專用的公式給售賣小籠包的餐館打分。

他搜集數據的過程包括:在電子秤上稱每單個小籠包的重量,然後分解,再分別稱湯和餡的重量,最後是用數顯卡尺測量皮的厚度。

卡維什說,從項目開始近一年,在吃過了43家店的小籠包之後,實在吃不下去了,然後剩下的就完全用來做實驗。」

他精心挑選了52家小籠包館子,每去一家店,他都會要上一籠,隨機抽取6個小籠包進行測量,然後取它們的平均值,他先用一台精確到0.01克的電子秤稱了湯包碟子的重量,隨後,捏起一隻小籠包放在碟子裡,稱了總重量。

然後,用一把140毫米的理髮剪刀,將小籠包的皮剪開一個口子,再依次把裡面的湯汁和肉餡倒入小碟子裡,分別測量出它們的重量。

最後,非常小心地用一把精確到0.01毫米的電子卡尺測量小籠包底部皮的厚度。

他設計一個定量公式:(餡料重量+湯汁重量)/皮的厚度×100,來計算小籠包的結構分數。

他說:「因為『皮薄汁多餡多肉鮮』,是上海人評判小籠包好吃與否的重要標準。得12分以上的小籠包為A類,6.75分以下的為C類,介於兩者之間的是B類。」

卡維什還透露,今後將繼續研究上海美食,下一個目標可能是生煎包。他希望將來可以在中國開辦一個小型的烹飪學校,專門聘請中國廚師來教外國廚師烹飪中國美食。

卡維什精確研究的「認真精神」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讚揚,「老外的認真和精細會提高做事的效率和精確度,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也有網友說:「希望多出現這樣的人才,中華美食才能流傳整個世界!中國文化才能流傳整個世界!」

卡維什的這一舉動也受到海外媒體的報導。有媒體表示,西方老外講求精確,因此一旦得到數據,就可以全面複製,這也是為何麥當勞可以在全球開店而保證質量的原因。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