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盡古詩詞 小學教材「去中國化」之爭

【新唐人2014年09月12日訊】「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朗朗上口、伴隨著幾代人記憶的古詩詞,卻從2014學年上海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中被刪除。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未點名地評價稱,「很不贊成」,「很悲哀」。結合中共近年來,重興所謂傳統國學,究竟是何動機?來看記者的分析報導。

大陸中小學剛剛開學,上海市的家長就發現《登鸛雀樓》、《尋隱者不遇》、《夜宿山寺》等8首,伴隨了幾代國人啟蒙教學的古詩詞,被從小學一年級課本中一篇不剩地刪除,上海教委的解釋是,要減輕小學生的壓力﹔但不少家長認為,這些詩詞難度不大,是認識傳統文學的起步﹔從語文課本中全部刪除,體現了上海教育當局對經典文化的態度。

而對事件的爭議,還不止是停留在教育分歧層面。9月9號,習近平參訪北京師範大學時說,他「很不希望」把古詩詞從課本中去除,對「去中國化「感到」很悲哀」。

盤點中國漢語教材的變遷,在民國時期叫《國語》,1949年後就改名成《語文》,對比發現,優美而富有人性的詞彙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少充滿政治和鬥爭色彩的字詞

直到2000年左右,各地可以開始採用自編版本的教科書,雖然加入一些新的元素,但在教學大綱中,仍然把向學生灌輸所謂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對應到課文中,就是所謂「愛國愛黨」的潛移默化。

章天亮:「在中國古代,當政者並沒有對文化的解釋權,共產黨它是一黨專政,它是把自己的權力擺在文化之上,共產黨它對傳統文化的破壞,一方面是毀掉傳統的一些經典,另外一方面它建立起自己一套黨文化的東西。」

不過,「傳統文化」,近年突然又重新被官方擺上桌面。辦國學課堂,推祭孔儀式,在海外大興孔子學院,甚至今年初路透社還報導,中共有意重新借儒釋道三教來修補當前中國的道德急劇下滑。——中共真的會重新尊重傳統文化嗎?

章天亮:「它如果真的恢復傳統文化,過一段時間 如果民眾,真的對傳統文化有了解的話,反而對共產黨的政權是一個威脅,因為整個傳統文化是建立在有神論,敬天 包括鼓勵人捨身取義等等」

學者分析,中共所謂重推傳統文化,一個要點就是,由它來掌握對傳統文化的解釋權。無礙其執政的表面文化,
例如古詩詞,就將其打上標籤,稱為中國軟實力。而被古人視為傳統文化精髓的內涵,卻被稱作,傳統文化的糟粕。

章天亮:「所以我想它並不是真的,把傳統文化恢復出來,而是拿傳統文化的外衣,裡面再包裝一些它的黨文化的東西」,學者說,看來這番由上海小學刪古詩詞,引發的所謂去中國化和傳統文化之,可不是在課本中多加幾首古詩,就能解決。

新唐人記者林瀾紐約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