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遺忘: 加拿大廣播公司採訪《天安門流亡》作者何曉清

【新唐人2014年6月2日訊】1989年,何曉清只是一個十七歲的高中生。但是對那一年春夏之交的記憶卻伴隨她至今,直接影響了她的學術研究和人生道路。在六四事件二十五周年之際。她出版了《天安門流亡:中國民主抗爭的聲音》。上個星期,她在加拿大各大城市做新書發行宣傳,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藉此機會採訪了她。

2008年,何曉清在多倫多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這本書的前身就是她的博士論文。她說,從一開始寫論文的時候她就希望它未來的讀者不僅限於學術界,希望能讓更多的人聽到那些「被沉默」的聲音。另外,二十五年過後,事情的真相變得面目模糊,這使她有一種迫切感。

六四是一個分水嶺

《天安門流亡》中有一句話:「如果不理解1989年的春天,就不可能理解今天的中國。」 何曉清認為,1989年六四事件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的八十年代,儘管物質貧乏,但是人們充滿希望,政治環境也比較寬鬆。1989年示威者走上街頭,目 的並不是推翻政府。這不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革命,而更像是儒家所講的「進諫」,希望統治者進行改革。但是在一夜之間,他們發現自己要面對坦克和槍彈。後來 的犬儒主義、民族主義和物質主義都源於此。所有對1989年有記憶的人都或多或少受到它的影響。

何曉清說, 如果為了一個所謂更高的目標可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了賺錢可以不擇手段也不奇怪。所以說目前社會公德和社會信任的缺乏和1989年也是有關係的。六四以後,被扭曲的不僅是歷史,更重要的是扭曲了價值和人

流亡者:得到天空,失去大地

《天安門流亡》名列「Palgrave口述歷史叢書」,其主要內容是對易丹軒、沈彤和王丹三名前學運領袖的採訪錄。但是書中也有相當的篇幅是關於普 通流亡者的。何曉清形容他們是「得到天空,失去大地」的一個群體。其中一部分人在六四后離開中國,另一部分人在學運發生時已經身在國外。他們或是選擇了自 我放逐,或是由於參与海外民主活動和為死者家屬募捐而從此被禁止回國。

何曉清和這個群體交往多年。她說,二十五年後,他們從年輕學生變成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和每一次社會運動過後一樣,參加者中有人會放棄,有人會繼續,有人不再在乎,有人須臾不忘。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狀態。民主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

六四事件沒有結束

她說,對六四的記憶並不僅限於那幾個著名學生領袖的記憶。她在寫這本書時刻意把一些普通小人物的故事包括進來。他們至今仍在堅持,仍然在付出代價, 生活也因此受到影響。兩年前,一位七十多歲的「天安門父親」在六四二十三周年前夕自盡。何曉清說,他的死提醒我們,六四沒有結束於1989年,而是一直延 續到今天。八九年改變了很多人的生命軌跡,影響到他們後來的個人選擇。

「天安門母親」等團體二十多年來一直在幫助六四遺孤和死者家屬。何曉清說,在美國有八萬多人因六四事件獲得綠卡,在加拿大也有六萬。儘管不能強求, 她還是希望大家對那些仍然在為八九年承受苦難的人多一些關心。 何曉清幾年來一直在哈佛大學開設關於六四的夏季研討課。為什麼選擇不斷地講述?她回答說,因為事情並沒有結束,因為沒有真相就沒有和解。 她引用米蘭.昆德拉的話說,人類對抗強權的方式就是以記憶對抗遺忘的方式。
六四「天安門事件」今年將滿25周年,哈佛大學教授何曉清表示,人類對抗強權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現在能做的就是不要遺忘,六四是海內外中 國人的集體記憶,但目前卻有兩種版本,因此必須讓更多年輕世代知道歷史真相。而溫哥華支聯會主席周盛康強調,平反六四不是道歉這麽簡單,而是要結束一黨專 政,建立民主中國。

「天安門事件」發生至今剛好四分一世紀。每年都舉行「六四」紀念活動的溫支聯,31日邀請哈佛大學教授何曉清博士,在溫哥華「六四紀念館」發表「二 十五年來家國∶六四歷史、記憶與教育」演講,併為其新書《天安門流亡者∶中國民主抗爭的呼聲》(Tiananmen Exiles: Voices of the Struggle for Democracy in China)舉行簽名會。

何曉清在演講中引述捷克作家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名言∶「人類對抗強權的鬥爭,就是記憶對抗遺忘的鬥爭」,強調儘管「六四」發生至今已25年,但能做的就是不要遺忘。

她說,外界誤以為「六四」早在1989年當年就結束,事實上25年來中國當權者的鎮壓行動仍在持續,天安門母親、維權與民運人士繼續遭迫害,連海外一些研究六四的學者都拿不到中國簽證。

歷史沒真相 人心被扭曲

「六四」是一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不僅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分水嶺,更是許多海內外中國人人生的轉捩點,但長久以來卻有兩種版本。中國當局以維穩來合理 化血腥鎮壓,強調若無當年的鎮壓,就沒有現在的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配合民族主義與愛國思想教育,讓社會大眾,特別是年輕族群普遍接受官方論調。

何曉清指出,中國當局壓制並篡改歷史,讓想將歷史真相說出的人噤聲,但隨之而來的是整個社會、政治、經濟與心理扭曲。而正是這樣的扭曲,導致整個社會急功近利,只求目的不擇手段,商人為了牟利,不惜販售毒奶粉,殘害嬰兒生命。

溫支聯促平反 建立民主

溫支聯主席周盛康在同一場合表示,平反六四不是道歉那麽簡單,假如六四事件不能獲得正面評價,受難者未能取得應有的歷史定位,那中國的民主前景堪虞。他說真正的平反是建立民主的中國,如果共產黨不結束一黨專政,那就算道歉、平反或賠償都是假的。他不認為目前的中共政權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有任何平反六四的意圖。

不少人勸他們,事情都過了25年,應當收下歷史包袱。但他強調,正如何曉清博士所言,六四事件從89年至今從未停止,例如今年初中共當局大肆逮捕天安門母親及民運人士,如果想平反六四,至少應先停止這類冤假錯案,尊重人權、開放新聞自由與網路自由。

来源:IASK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