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濤:美歐俄瓜分烏克蘭已成交

【新唐人2014年3月24日訊】克里米亞(包括塞瓦斯托波爾)3月17日舉行全民公投後宣布獨立,並決定「脫烏入俄」。緊接著,普亭發表講話,要求俄羅斯國會通過使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領土的決議。克里米亞決定公投併入俄國,引起烏克蘭和美歐等西方國家強烈抵制,紛紛表示不承認公投,並宣布對俄採取不同程度制裁,指莫斯科此舉是公然違反國際法的侵略行為。俄國不顧西方制裁,斷然將克里米亞納入自己版圖,讓烏克蘭危機和美歐俄對峙進一步升級,歐洲大有要重回冷戰時代的趨勢。烏克蘭是否會出現東西分裂?普亭到底能走得多遠?美歐俄關係及其利益劃分的前景又將如何?

烏克蘭危機和克里米亞公投,是美歐與俄國爭奪勢力範圍和資源的結果。烏克蘭危機爆發的起因,是親歐的反對派不滿和抗議亞努科維奇政府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反而宣布加強與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的經貿關係。之後,烏克蘭反對派推翻亞努科維奇政府和宣布入歐等舉動,被俄國視為美歐繼2004年的「橙色革命」後,在烏克蘭的再次「過度插手」、「跨越紅線」和試圖將俄國「逼入牆角」的行為。

為阻止西方「逼近」,普亭決定出兵克里米亞,且迅速促成該半島「脫烏入俄」公投。烏克蘭危機是美歐俄爭奪「新歐洲國家」博弈的又一個回合。2008年美歐欲將喬治亞(格魯吉亞)納入北約,導致俄國對喬治亞的武裝進犯,致使其境內的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獨立。

美歐與俄國爭奪烏克蘭,除了其在戰略上遏制俄國在歐洲坐大的考量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烏克蘭在地域和自然資源上的重要性。所有從俄國通往西歐的天然氣管道,都得經過烏克蘭,所以烏「脫俄入歐」,對大量需要天然氣的歐洲來說意義重大(烏曾多次關停俄歐天然氣管道)。而美國則試圖打破俄國對歐洲實行「天然氣訛詐」的格局,入主歐亞天然氣市場,加大對歐洲和亞太地區的天然氣出口。

另外,由於土地肥沃和金屬礦產豐富,烏克蘭也是美歐農業和礦產等托拉斯集團覬覦的地方。烏克蘭地處歐盟與俄國之間的要衝,是兵家必爭之地。

然而,美歐俄這場爭奪戰,大體上不會導致新冷戰和西方與俄國之間的武裝衝突。因為美歐雖然在口頭上不承認克里米亞獨立和併入俄國,但在行動上卻沒有任何過激表現。除了實施其三個級次的經濟制裁和小規模軍事動作外,美歐各個均表示側重以外交和政治手段來處理克里米亞獨立問題。美歐與俄國就克里米亞問題徹底決裂和對立,不符合各方經濟、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利益。

西方需要與俄國在伊朗核武問題、敘利亞和阿富汗等事務上密切合作,故與俄國絕交並不合算。而歐洲如果與俄國對抗,不僅將面對失去最大經貿夥伴之一的經濟風險,還有遭受俄國關停天然氣管道的威脅。也就是說,懲罰俄國,就等於懲罰西方自己。

因此,解決克里米亞危機的最大可能是:美歐最終接受克里米亞併入俄國的事實,不考慮將烏克蘭納入北約;而普亭則保證不繼續分裂烏克蘭,並承認基輔新政權。這樣美歐俄既保住了各自的面子,也防止危機升級和冷戰再發生。大家都各有所得:烏克蘭得以入歐,俄國收回克里米亞,歐洲不至於失去與俄國的經貿關係,美國也會從中獲得不小好處。

從美歐俄目前作態來看,可以說,西方與俄國「已經做成了」這筆交易,而烏克蘭則將繼續成為美歐俄三強較勁爭雄的擂台。(作者為大陸旅德國學者,曾任官媒編採)

--原載世界新聞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