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記者會令人失望 日媒:中國經濟仍將低迷

【新唐人2014年3月13日訊】(新唐人記者顧星音綜合報導)3月13日的中共國務院總理記者會一直受到外界極大關注,今年15位提問記者中有9名是外媒記者。他們就中國與美國的關係、經濟、霧霾等提出相關問題,但近2個小時的會議中,國際上最關心的周永康案件並未被提及,而同樣值得關注的維穩、人權、司法體制等問題也無人提起。不少大陸人士難掩失望之情,批評今年記者會毫無新意。

13日上午十點半,在結束了中共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後,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大廳接受來自中外的15名記者提問。這是李克強上任以來首次出席兩會後的總理記者會

此次提問的9家外媒,分別向李克強提出了關於中美關係、大陸經濟、腐敗、霧霾及近日發生的馬航事故等問題。大陸維權人士胡佳向《新唐人》記者表示:「覺得這一次記者會基本上他說的都是我們知道的問題,或者說他曾經表述過的再表述而已。」並表示對提問的9家外媒感到失望。

英國路透社記者關於去年一年間,在中國經濟增長問題上,李克強遇到的最大難題做了提問。李答复稱,中國去年一度出現中央財政收入負增長,金融領域還有「錢荒」的現象,財政和貨幣政策運用空間非常有限,宏觀調控讓他面臨多難選擇。

此外,他表示今年所面臨的問題只會更加複雜,既要增長、保就業,又要防通脹、控風險,還要提質增效,治理污染,多重目標的實現需要找一個合理的平衡點,這可以說是高難度的動作。

日本媒體《THE PAGE》對李克強就經濟問題的回答做了評論,認為報告中所稱中國去年的經濟增長為7.5%這個數字並不一定屬實。該報導認為,市場看待中國經濟實力通常低於中共官方給出的統計數字,而中國經濟衰退的現象日漸顯著,因此官方極有可能放出稍高一點的數字。

報導稱,中國到目前為止在鐵道建設等基礎設施上,投入過多的資金來強力推動經濟成長的弊端已經越來越趨於表面化。影子銀行等存在過度融資的情況即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中國極力試圖轉換經濟體制,但盲目的改革反而阻礙了眼前的經濟成長,使中國經濟陷入一片困境。該報導還預測中國今後可能還將面臨更長期的經濟低迷期。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