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顯示中國八成民眾認同正繁體字乃中華文化精髓

【新唐人2014年1月4日訊】(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近日馬英九出席台北市政府「漢字文化節」活動時,提出了「正體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的說法。大陸《新浪網》就此展開了網路調查。結果顯示,有近八成的大陸民眾認同這一觀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識到,中共強制推行的簡體字,不僅缺乏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而且成為了斬斷國人對中華5千年燦爛文化傳承血脈的元凶。

八成大陸民眾認同正繁體字乃中華文化精髓

「馬英九稱繁體字(台稱正體字)是中華文化精髓,你怎麼看?」《新浪網》的調查結果顯示,截止1月2日,已有超過3.1萬人參與投票,其中79.4%的民眾認同這一說法;持「反對」和「無所謂」觀點的投票者分別為10.8%和9.8%。

此前,馬英九在2014年元旦出席台北市政府「漢字文化節」活動時強調,提倡正體漢字不僅具有重要文化意義,更有藝術價值,與政治立場無關。

馬英九說,儘管現在全球約4000萬人使用正體漢字的華人,相較使用簡體字的華人少,但「正體漢字畢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他呼籲台灣人千萬不要為了招攬大陸觀光客,而在招牌或文宣上用簡體字,而是要讓大陸客人「體會正體漢字之美」。

承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內涵的漢字(繁體字,也稱正體字)在台灣沿用至今。

漢字是當今世界文字中具最有思想文化內涵的一種文字,它具有「形、音、義」特點,有其獨特的文化性格,有著很嚴格的道德規範。

《新紀元周刊》刊登的《中國的漢字文化》一文,對比分析了正體字與簡體字所體現出的完全不同的內涵。

文章舉例說,比如「仁」是兩個人互助互愛,所以說「仁者愛人」;愛人要有真心,所以繁體字的愛裡邊有「心」字;「信」為人言,是說人說話要講信用,不能言過其實;「進」表示的是人們走向美好的願望,所以,寫作「進」,表示走向「佳境」,而簡化了的「進」是走入“井”中,意味著走入困境。

再比如,古人說,「君子不黨。」因為古人認為結黨不是好事,所以「黨」字的寫法是「黨」,尚黑,不光明正大。凡和黨有關聯的詞語幾乎全帶有貶義,如結黨營私、朋黨、黨徒、死黨等。

中共系統地摧毀中華文化的傳承 企圖把中華兒女都變成「馬列子孫」

漢字發源於中國大陸,但中共建政以後,卻在中國大陸強制推行所謂「簡體字」廢除正體字,造成了漢字體系的混亂,引起學術界和熱愛中華文化的廣大民眾的反對,發生了多次漢字的繁簡體爭論。但是,中共當權者用政治強權壓制了反對的聲音。1957年中共展開「反右鬥爭」時,很多知識分子因為曾對漢字簡化及漢字拼音化方案提出異議而遭到迫害,中國大陸上對漢字簡化的質疑自此被窒息。

《新唐人》網站【私密檔案】欄目,曾發表了作者明原所撰寫的《中共為何要強制推行簡體字》一文,揭示了中共妄圖用馬列文化取代中華文化的險惡用心。

文章寫道:「中共在中國大陸強制推行簡體字,封鎖正體字的結果,使廣大人民不認識正體字,中國人不知道中華文化是什麼的畸形狀態。中共是以馬列主義為教旨的政黨,宣稱與一切舊傳統做徹底的決裂,以實行共產黨專製為目的。中共把以前的文化都看作封建舊文化,把中華文化看成是阻礙其實行共產主義幻想的絆腳石,必須徹底消滅而後快。要用馬列赤色文化取代中華文化,必先消滅漢字,於是『文字改革』就最先提上了日程。中共有計劃地先從破壞正體漢字著手,將其簡化變形,使人民不能再學習傳統文化,割斷人民與中華歷史的歷史聯繫,以便利灌輸馬列主義。」

五十年代初,中共國務院先後公布兩批簡化字,在全國推行,把相應漢字稱作「繁體字」,強令廢除,剝奪大陸人民使用正體字的自由和權力。

文章表示,因為中共設計簡化字並非為了發展完善傳統漢字,只是最終消滅漢字的過渡措施,所以要求筆劃越簡單越好,不管漢字結構原則,更不顧及傳統漢字系統的完整性,給教學、印刷和出版各方面都造成極大混亂和困難。

更嚴重的是,推行簡化字,只是中共消滅中華文化總計劃的一部分。中共接著便在教育界開展聲勢浩大的「教育改革」運動。在教學中刪除古典文學,把中華歷代先賢的著作統統丟入垃圾桶,學生只能學習中共欽定的馬列毛教條及御用文人炮製的圖解黨政策的宣傳品,以致大陸青少年只知馬列毛語錄,卻不知中華文化的精髓為何物。

中國人不認識正體字,看不懂49年以前的出版物,更不能閱讀古籍經典了,國人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路被堵塞,中華兒女就只能變成「馬列子孫」了。

文章認為,一個國家的文字,必須保持穩定,才有利於文化傳承和發展。正體漢字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和演變,形音義本已定型,歷代只是做少量增刪,使其更為完善。而正體字使中華文化得以代代相傳,長盛不衰,走向世界。

文章寫道:「歷史證明,傳統漢字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它既能正確表達古漢語,也能與時俱進,組成新字新詞, 正確表達新事物,適用於現代。實踐證明,漢語和漢字具有無窮的生命力和自我完善功能,在現代世界發展中更具有獨特的優勢,必能發展弘揚,對人類文明進步發揮更大影響。」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