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台中研院人體生物資料庫探密

【新唐人2013年12月20日訊】帶您關心健康問題,為了解民眾生活習慣與慢性病的關聯性,中央研究院設置「臺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設置一年來,在1萬5000人的資料中顯示胃潰瘍、子宮肌瘤是男女常見疾病,這一個全臺唯一的資料庫,今天(19日)也首度開放,現在就跟著鏡頭,帶您獨家了解。

全臺的體檢透過運送箱送到中研院,就在這一個實驗室進行DNA的儲存跟萃取。

穿上防護衣,工作人員將送來的檢體,萃取分類,全臺唯一的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運作過程,首度公開。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瀋志陽:「初步在我們的駐站,就可以了解,他膽固醇是不是過高,肺功能是好是壞,他的體脂肪是多少。駐站收集,到最後分離出來的話,大概1個禮拜之內就可以完成,那至於說一些像膽固醇的那些建立,也大概是1個禮拜就可以完成。」

萃取後的檢體,就放置在負80度的儲存系統,至少可以保存20年。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設置一年來,全臺目前有14個研究駐點,超過15000位民眾自願參與,進行身體檢測、問卷訪談、血液與尿液體檢資訊等,民眾透過精密檢測可以了解慢性病好發率,這些數據,同時提供給學者進行研究分析。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瀋志陽:「台灣的你說30歲到40歲的人,平均血壓是多少,我們馬上現在,跑個資料就可以了解,就可以讓一般的公共衛生單位,或者每個民眾曉得說,我是在基線之上,還是在基線之下。」

資料庫的建立,獲取民眾病歷更為快速,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從民國95年開始計劃,不過為了保障民眾的隱私和人權,過程就花費了5年的時間。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瀋志陽:「因為台灣有這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我們的鄰近國家,甚至歐美國家,就覺得說,台灣以後在整個醫學研究發展當中,就進到另外一個地步。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建立之後,在國際上面的醫學研究之名度,也提升到另外一個境界了。」

雖然台灣起步較晚,但對於擁有健全醫療體系的台灣來說,中研院表示,未來10年將投入70億元經費建置,趕上國際進度,也會特別關注台灣常見的疾病,包括肺癌、大腸癌、乳癌等病因資料的收集,更進一步掌握病情與分析。

新唐人亞太電視高健倫、李晶晶台灣臺北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