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訶德:所謂「中規中矩」

【新唐人2013年11月28日訊】記得之前看過一檔體育節目,談及李娜,某嘉賓說,「中國人說話做事講求中規中矩,李娜所以成為爭議人物,就在她的心直口快、口無遮攔,與中國的傳統觀念抵觸。」當時聽過並未過腦,還心有附和,以為講得有些道理。後來多想了一下:中國人的確講究中規中矩,只是多停在嘴上,真正做起事來卻常常劍走偏鋒,擦邊攪水。為什麼呢?一為避責,二為牟利。假如能夠合二為一,則多半就要「無所不用其極」了。

  
後來又多想了一下:中國人的說話就果真中規中矩麼?也未必如此。

青島輸油管線爆炸,我們聽到了大量講話,市政府、當地媒體、中石化等,並不亞於這次油氣的洩漏量,卻很少切實的成分。青島市政府的表示竟是並不知情,是「當爆炸發生後才知道漏油事故」。儘管聽起來較為古怪——哪裏有「油水」他們總該是最早或者唯一知道的——,但也可以理解,因為這樣就能摘清或減弱了由漏油到爆炸的7小時內政府何以無所作為,既未主導救援,也未對附近居民進行疏散的責任。而在以往的經驗裏,這種講話就算得上是「中規中矩」,滴水不漏了。
  
因為「主導」的緣故,中石化的表達自然更豐富些,概括為以下幾點:一、爆炸並非輸油管道,故不存在瞞報問題;二、次生燃爆可能性已經排除,原油入海污染已經得到控制;三、油氣洩露僅為12分鐘,關閉後立即組織人員搶修、報警,一切均按程式進行;四、事故發生時已向當地區政府通告……
  
所謂「程式」大抵就是「規矩」,由此,中石化的「執行」與「控制」便可謂「中規中矩」了。
  
爆炸之後,青島媒體一齊保持著「理性的克制」,版面仍以海參推銷與房產廣告為主。直到轉天,所有媒體忽然連篇累牘,獻血、搶救、抗災、祈福等等充斥。仿佛一夜過後,青島的「愛心」「道義」便隨處可拾,目不暇接,以他們同行的話就是「事情就是這樣,你眼睜睜地看著一件喪事最後給辦成了一件喜事。」
  
這樣的轉換並不稀奇,反倒從來如此:但逢災難,一定就會有人著手「壞事變好事」、「喪事變喜事」的「技術處理」,或將傷口抹平,或將事故掩飾。倘若過深過大,就在頭版放些鮮花,點些蠟燭,擺些心樣之類,仿佛「舞臺美工」的工作。
  
以往,媒體的「規矩」是「領導重視——措施得力——救援有方——情緒穩定」之類,這次似乎有所不同,更多強調了「大愛無疆」。為什麼呢?因為此時的「中規中矩」就該用些大而無當的表示,再向具體裏說就是有意將眼前的矛盾轉移或模糊。儘管組句腔調標題版式等周到有矩,卻仍不過是搪塞緩衝,使相關各方不致陷入二難境地,也為下一步做了打點。
  
在眾多話語之外,公眾的要求其實簡單,就是查明爆炸原因,厘清事故責任。但直到現在,似乎唯一的解釋只是「輸油管線漏油進入市政管網導致爆燃」,那麼漏油何以會進入市政管網?進入市政管網何以就會引發爆炸呢?沒人可以說清。
  
在中國,縱使找出原因也常會複製災難,何況原因不明?所以如有可探討之處,就在中國人的「規矩」多講在表皮,稍微觸及一點「皮下組織」,大家就開始閃爍其詞了。
  
隨著事情的發展,日後還會有更多講話、更高的「規矩」出來,就是責任分攤。屆時又會有若干副職出面「擋拆」,若干「臨時工」出面「當差」——中國惟在此類程式上極講「規矩」,所以不說也罷。

縱觀整個過程,我以為唯一稱得上「中規中矩」的就是市民李華玉因暫住證過期而被拒領救濟餐的事情。政府明確規定受災居民需憑身份證、暫住證或房產證領餐,工作人員嚴格執行,一絲不苟,體現了不同一般的原則性。儘管受到各方指責謾駡,但我仍以為這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一筆,遠勝過那些空洞的「愛心」「道義」之類。倘若這樣的公務員多了,我沒有理由不相信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規矩大國」。
  
李華玉等無疑就是不講「規矩」,謀騙盒飯之輩。因為政府明示需持三證之一領取,李華玉暫住證過期,仍可持房產證領取。自然既是暫住,他的房產或許就在原籍;但沒有房產證還有身份證,自然既是暫住,他的身份證也一定不是本地,而憑著一張外地身份證來領青島的救濟餐,顯然就是違反了「規矩」中的「規矩」。所謂吃飯事小,違規事大,李華玉斷不應只為口腹之欲壞了政府的「規矩」。
  
中國人向來注重身份以及與身份相匹的「規矩」,比如吃特供的身份,吃魚翅的身份,吃大餐的身份,現在又填了吃救濟餐的身份。總之在一個強調「中規中矩」的國度,每個人都不該讓自己的「暫住證」過期才是。
  
至於那些「暫住證」已然「到期」而不能再續的五十二人,我想也大可不必抱怨。因為相比其中的「身份不明」者,餘下畢竟都還是「有身份的人」。按照「中規中矩」的好傳統,他們應該齊唱著「縱做鬼,也幸福」,去向另一個「規矩國度」。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