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今天】「九一八事變」與國民黨抗戰真相

【新唐人2013年9月18日訊】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借口,突然向駐守在瀋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事變之后國民黨歷經8年的浴血抗日最后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假若沒有中國,假若中國被打敗了,……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而調往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途就不堪設想了!」

九一八事變」始末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駐紮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突然襲擊我瀋陽。時任海陸空副總司令的張學良根本沒有意識到日本會全面進攻,還以爲如往常挑釁一樣,所以下令不抵抗。及至12月中關東軍攻擊錦州時,政府電令張「應極力之所乘機抵抗」,張表示「力有未逮」。1932年1月3日遼寧省政府撤離錦州,日軍次日入城,東北三省全部淪陷。這是中華民國戰史的真實記載。

張學良當時被委任爲國民政府陸海空軍副總司令。但鑒於國內尚未完全統一,國力虛弱且内戰頻繁,百廢待舉,張學良一直對日軍的挑釁採取忍讓的態度,如在「九一八事變」前關於日軍尋釁后的九月六日給邊防軍參謀長榮臻及東三省政務委員會的電報稱「現在日方外交漸趨吃緊,應付一切焏宜力求穩健。對於日人,無論如何尋事,我方無當萬分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醸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屬切實遵照注意為要。」其實中國駐軍在「九一八事變」前一直沒有料到日軍會全面進攻。

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佔北大營,次日佔領整個瀋陽城。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在「九一八事變」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九一八事變」也揭開了日本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

可以說,「九一八事變」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吞併中國、稱霸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而採取的一個蓄謀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驟。

國民黨浴血八年抗日 中共軍隊趁機增至120萬

「九一八事變」前後,反蔣、倒蔣最猖狂的恰恰是中共,他們並不諱言,所有的決議及文件和宣言中大肆宣揚。原因是他們抓住了全國人民對日本的仇恨情緒,然後又抓住囯府在準備抗日和整頓內部以及對日虛與委蛇的一些具體措施進行扭曲、甚至造謠。但這一切都是在「抗日」的招牌下進行,才能煽惑起人們對國民政府和蔣介石的反對聲浪。而中共軍就趁機大肆發展壯大。

中共史書的記載:「到1930年初,南中國幾個大的農村「革命根據地」已有幾萬、十幾萬、幾十萬農民群衆團結在中共周圍」;「到1930年3 月,紅軍已由第一軍至第十三軍,共13個軍,6萬2千720人,2萬八千9百槍,建立了湘贛,贛南,閩西,湘鄂贛,閩浙贛,洪湖及湘鄂西,鄂豫皖等大小十五個農村根據地。黨所領導的革命游擊戰爭擴展到了十二個省幾百個縣」。

在中央政府軍與1930年北上征討軍閥閻錫山、馮玉祥的叛亂時,中共趁囯府「後方頓時空虛起來,這給革命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時機」。於6月11日通過了《新的革命高潮於一省或幾省》的決議,「八月三日,政治局繼續舉行會議。……會上決定在發動武漢暴動南京暴動與上海總罷工的同時,要調集紅一、二,、三、四、五、六等軍分路向武漢推進,要求南方及在廣州組織暴動。……八月六日中央縂行動委員會成立」。接著,中共中央下達了一系列的訓令。例如,1931 年2月《中央給中國紅軍及黨部令》指出「各黨部的中心任務之一,就是擴大全國的農民武裝鬥爭,特別是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廣東、福建等省」。「必須最高限度的加強在國民黨軍隊的革命工作。其目的在於組織士兵暴動和吸引他們到革命方面來」。

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夕,中共於六月在「中央給紅軍黨部及各地方黨部的訓令」指出:「中國反動統治的政治、經濟危機的繼續增長造成革命危機的先決條件日漸成熟,直接革命形勢在湘鄂贛這幾個重要區域正在逐漸生長著成熟著。—首先就是江西省革命戰爭消滅反革命的軍閥戰爭,建立中國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力爭革命首先在一省或幾省的勝利,實現湘鄂贛三省打成一片的蘇區,已成當前的緊急任務。」並強調「建立蘇區周圍的白色區域的群衆工作—首先是武漢,長沙,南昌,九江,岳州,南巡路,武吾路,京漢路等,要成爲蘇區與非蘇區黨部目前的中心任務。」另外,中共還作了關於漢地運動的專門決議「號召和組織群衆的反帝罷工,罷課,罷操,罷耕,罷業與示威。」中共按這些指示、決議、訓令猖狂進行反中央政府的工作,特別是在煽動群衆和策反原軍閥官兵的兵運工作方面,對促使當時國民黨政府的分裂有極大影響。

大量的抗日戰爭史實表明:中共在「九一八事變」前後的行動與準則,從後來國共第二次合作和七七事變后直到抗日勝利,始終一如既往趁日寇入侵之機,假抗日之名,行自我擴張之實。這才使我們真正理解爲什麽毛澤東說「爲了奪取全國政權我們準備了好多年,整個抗戰都是準備。」(引自 1964年8月18日《關於哲學問題的講話》)「我們爲什麽要感謝日本皇軍呢?就是日本皇軍來了,我們和日本皇軍打,才又和蔣介石合作。2萬5千人軍隊,打了8年,我們又發展到120萬軍隊,有一億人口的根據地,你們說要不要感謝呀!」(引自1964年7月10日的《接見日本社會黨人是佐佐木更三、黑田壽男、細迫兼光等的的談話》),以上二文皆刊于《毛澤東思想萬歲》一書。

蔣介石為大局辭去囯府主席等職務

「九一八事變」之前中國的政局正是大敵當前卻後院起火。國家的統一與內部安定和團結是抗日禦侮的首要條件。爲了使黨和囯府內部首先團結起來,蔣介石接受了西南粵桂中央執委會、政務委員會和北方軍閥馮玉祥共同要蔣下野的要求,毅然在「九一八事變」之後的十二月十五日辭去囯府主席、行政院長與全國海陸空軍司令的職務離開南京。也就是說在「九一八事變」之後一段時間中國軍隊竟沒有了軍事統帥。而中共對此消弱國家民族抗日力量之狀況負有極大罪責。

蔣去職后,選出了林森為囯府主席,孫科為行政院長。然而,新政府首腦根本無法應付內外交圍的危局。軍政部長何應欽和行政院長孫科只得力請蔣介石復出,蔣介石乃于離南京后的一個月後,於1932年1月21日重返南京協助政府,卻是無職之身。直到「一二八事變」爆發,蔣介石才被推舉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主持軍事。

抗日勝利扭轉「二戰」局面

誠如大陸學者楊樹標所言,「由於蔣介石堅持領導抗戰,國民黨軍隊自始至終地堅持抗戰」,在其十四年抗戰中,發動投入十萬兵力以上的大型會戰就有22次,大型戰役如平型關、台爾庄者就有1117次,小型戰鬥28931次。

面對面地戰死在抗日疆場的國民黨將軍就有206人。陸軍犧牲、失蹤者共3211419人,;空軍犧牲4321人,毀機 2468架;海軍艦艇全部打光。在1929至1933年自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畢業的兩萬五千名青年軍官中,就有一萬名青年軍官壯烈犧牲在全面抗戰爆發的前四個月。從山海關到上海會戰,從武漢會戰到歷次大會戰和大戰役,國民黨軍隊成連、成營、成團甚至成師壯烈犧牲者,不可勝數……國民黨軍隊抗日,實在是血寫的事實,而非默墨寫的謊言!

正是由於國民黨軍隊在偉大衛國戰爭中的傑出表現,當大中華民國的偉大衛國戰爭,如蔣介石早就預料和準備的那樣,終於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接軌」之後,西方列強終於在蔣介石和他領導的大中華民國抗日政府的要求之下,廢除了所有不平等條約,去除了我們的百年國恥,實現了孫文的一個最大願望,那就是:「廢除不平等條約,是中國國民革命勝利的第一個標幟!」從此,大中華民國不僅成了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成了「聯合國宣言」的三大起草國之一,而且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四強」之一。

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假若沒有中國,假若中國被打敗了,……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而調往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並且可以一直衝向中東,和德國配合起來,舉行一個規模進攻,在近東會師,把俄國完全隔離起來,合併埃及,斬斷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途就不堪設想了!」

美國學者易勞逸教授終於能夠公平地說道:「為國民黨軍隊說一句公平話,它與一個在組織、訓練、裝備上占絕對優勢的敵軍的戰爭中,堅持了整整八年,與法國相比, 法國對德國的抵抗僅僅六個星期便崩潰了;和英國相比, 英國則從美國獲得了大量的物資支援。所以,國民黨軍隊的抵抗,乃是一個決心和自立的奇迹。」

蔣介石先生到了台灣以後,曾檢討對中共認識不透徹,誤以爲中共畢竟也是中國人,面對民族危難,總不至於真的…,所以未下決斷清除之。不成想養虎終於為患、釀成國家、民族之大悲劇。縱觀中共80餘年歷史,在維護一己私利、惘顧乃至傷害民族、國家利益上,它們從來都是一貫的。

(新唐人首發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