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龍:三峽最大隱憂 齊岳山東北斷裂

【新唐人2013年9月7日訊】長江水利委員會水資源保護局前局長翁立達曾指出,對三峽水庫而言,危害最大的是構造型地震,在第二庫段仙女山斷裂、九畹溪斷裂、建始斷裂北延和秭歸盆地西緣一些小斷層的交會部位,有可能誘發水庫地震。

一般人不知道瞿塘峽其實是南北向橫亙川東鄂西的七百里齊嶽山北端斷裂。再往南百餘里,有個龍關口的齊嶽山再斷裂,一條名為石蘆河的,在利中盆地集納了梅子水和龍橋河,向北沿裂谷橫穿齊嶽山,注入川江雲陽段。

在利川縣城往北行十數公里,即到了柏楊鎮白廟那一帶緩坡向下的大土坡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遠處的龍關口斷裂,這裏是齊岳山東北斷裂的下陷開始發生地,在柏楊鎮所在的同為南北走向的寒池山,同樣出現了一條讓人見了驚心動魄的龍橋斷裂,海拔2千餘米的寒池山,自頂向下劈裂,出現一條寬不過幾十米,深卻達千餘米的超級大峽谷。

這條峽谷的東端,就是一條和龍橋峽谷呈十字斷裂的沐撫大峽谷,這也是齊岳山東北斷裂的整體組成部分。沐撫大峽谷平均切深達2千米,108公里不間斷,是世界第四大峽谷,跟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有得一比,遠超長江三峽。

在它的南端是鄂西土家族苗族民族自治州首府恩施,海拔僅3百來米,而隔著沐撫大峽谷和寒池山的利中盆地,卻因齊嶽版塊和利中盆地整體的抬升,盆地平原即海拔即高達1100多米,使位於利中盆中段的利川市,成了中國中東部海拔最高的縣城。

強烈的上升區和下陷造成的斷裂,使利中盆地-齊岳版塊成了一個四面懸崖的高山孤島,東面它原和恩施處於同一個海拔層面,隔著沐撫大峽谷,一邊保持不動,另一邊在幾十萬年間,急劇抬升了7~8百米,版塊拉裂的斷口,形成了沐撫大峽谷。

利中盆地-齊嶽版塊的南端,是利川和咸豐縣分界的黃金洞鄉,那裏也是幾百米高的斷裂靠成的地理懸垂,一條地下陰河自斷層中部懸崖的黃金洞流出,形成大瀑布景觀。利中盆地-齊嶽版塊的西部,是涼風埡,也是高達7~8百米的斷裂懸垂。四面的斷裂造成急劇上升的利中盆地-齊嶽版塊的孤島懸垂,急劇的上升區與強烈的下降區齊岳山東北斷裂相映成趣,在造就了諸多地理奇觀情況下,因北面和東北面的建始盆地處於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在三峽蓄水成庫後,潛藏著莫名的地災兇險。

古長江曾沿三峽瞿塘峽出口南岸的大溪南流進入沐撫南流清江,也曾沿利中盆地的石蘆河南流入清江,這一帶因百萬年來的地質劇變,河流曾多次發生順逆變向的滄海桑田般改變。遠古西長江東出的巴河古河床,就是沿烏江支流郁江經利川忠路、過齊嶽山和寒池山頂石壩嶺,兩山頂上的1600米左右,均發現了古巴河的河床礫卵石堆積。

在恩施東北側的建始北延斷裂,和瞿塘峽、三峽一線的斷裂、沐撫斷裂,也是屬於齊岳山東北斷裂的下陷部分。現在的長江三峽不過是50萬年以來形成的地質地理現象,而清江沐撫及周邊地區,是更為古遠更輝煌的國家地質公園。考慮到它曾為長江故道,與三峽一起稱為大三峽也不為過,實際是一體的。

令人憂慮的是,目前中國西南的水電開發,許多重點水庫與這些地震帶和地質斷裂帶交錯甚至重合。比如,大渡河上的一些高壩大庫地處鮮水河地震帶;雅礱江巨型水電站與安寧河-則木河地震帶相鄰;金沙江溪洛渡、虎跳峽等200米以上高壩則位於沿金沙江分佈的地震帶。

中國西南是水電最為密集處,多建在斷裂帶和地質災變區上,利益集團違備自然科學的蠻幹,民將恐無寧日。

三峽及大三峽地區,本身是地質版塊活動劇烈的地方,有多條斷裂帶貫穿庫區。最危險的地段莫過於齊岳山東北和建始北延斷裂,若儲水太多引發建始斷裂帶破裂進而促發齊岳山東北斷裂活動,洪水透過清江撲向兩湖,後果跟潰壩一樣。

這一線在成庫蓄水後,古地質劇烈活動恐被啟動,誘發大級別強震。這些認識,恐怕將遠超原來三峽上馬時均往有利處論證的「6級或6.5級地震」的認識。只是一旦發生,就不知有些人將如何推責了,而民眾將以肉體直接承受災難。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