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資銀行參股 民團憂個資外洩把關難

【新唐人2013年09月06日訊】兩岸服貿協議中,提高中資參股比率,大陸企業家成為台灣銀行業老闆,機會大增。有民團擔心,這將會暴露台灣銀行體系弱點,因為2009年以前成立的銀行,聯徵中心個資管理較為鬆散,民眾個資可能外洩。

前金管會主委施俊吉:「如果我們有一半的金控,按照現在新的服貿協定,中國是可以買,而且買到整個經營權,那顯然這是國家安全的問題。」

服貿開放中資入股銀行業,由現行入股5%拉高到最高20%,日前學者估算,台灣可能有13、 14家銀行有機會被買走,而中資掌握銀行董事席次,還可輕易調到聯徵中心客戶資料。

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召集人賴中強:「他只要宣稱,有取得我們在座的某某人的同意書,那聯徵中心就開放資料下載,聯徵中心不會去核對,這個同意書的真假。」

特別是2009年以前就成立的銀行,聯徵中心管理鬆散,民團擔心,小到民眾個資、存款資金流向,大到企業營業秘密,財務報表,都有可能外洩出去。

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 召集人賴中強:「最大的問題是,中資來參股,他投資買到的銀行,絕對是舊銀行,那這個時候呢,中資就可以透過這些銀行取得,非常容易的取得聯徵中心的資料。」

同樣有個資外洩疑慮,入口網站等電子商務,服貿裡也開放中資投資,網購明細、用戶帳密等若不慎外洩,影響層面遍及生活領域,而開放廣告代理,也等於掐住媒體的咽喉。

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召集人賴中強:「開放中資經營入口網站,電子商務,涉及的言論自由的問題,中資可以經營廣告業,也會涉及新聞自由的問題,因為廣告是媒體最主要的財源。」

民團質疑,台灣、中國分別和紐西蘭簽訂自由貿易協議,都有納入人權條款,為何兩岸經貿往來,獨獨略過人權保障,民團呼籲政府把關,不要犧牲台灣的民主自由。

新唐人亞太電視胡宗翰、張芝瑄台灣臺北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