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最民族的色彩

【新唐人2013年8月7日訊】柯爾克孜族主要分佈於新疆西部地區,他的先民曾在9世紀摧毀了回紇汗國,並將後者的一部分民眾收納進來,建立了新的王國。儘管歷史上的柯爾克孜族與維吾爾族的先民——回紇人頗有淵源,但在用色上卻呈現了不同的偏好。柯爾克孜族的姑娘們顯然更熱衷於熱情奔放的紅色,紅色衣裙、紅色絲絨圓頂小帽、大紅色水獺皮帽,都是柯爾克孜族女性的心頭之物。拍攝地點/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以青蛇、青鳩為圖騰的傣族,視青黑色為基本的族徽色和祈祐色,除了在紋身和染齒時使用青黑以外,服飾也以青黑為主色調。傣族的一個分支——傣雅,婦女上身著短衣,下身穿三條土布圍裙,從上到下,皆以青黑甚至純黑色為主色調,腰間繽紛的彩色帶飾勾勒出妙曼的身形,故而有「花腰」之稱。這種在青黑之外運用五彩裝飾的風俗,源於傣族的另一個圖騰——孔雀。拍攝地點/雲南元江。

據統計,中國有63%的民族喜歡在服飾上運用黑色,其中之一便是彝族。彝族傳統服飾,男子全身皆黑,女子多黑包頭,服裝以黑、青、藍為底。在彝語中,黑、青、藍等深色概稱「納」,也就是「黑」的意思,如此,則彝族女服的底色皆「黑」了。不過,為區別男女老幼、支系尊卑,也為了美,彝族人又在黑色的基礎上,用紅、黃、藍、綠做點綴,如此一來,主調鮮明,顏色雖多卻很有韻律。拍攝地點/四川涼山。

相傳,公元五世紀時,松贊干布的祖先拉脫脫日在拉薩以西的紅山受觀音點化,在此為觀音設道場,更名「布達拉」山,山上建布達拉宮。在喇嘛教薩迦派的標誌紅、白、灰三色中,白色是觀世音菩薩的代表色,因而在崇觀音的藏地,大量喇嘛教建築皆以白色為牆,門、窗上懸挂白色布幔。圖中的白色建築即為四川甘孜州的康巴藏族佛塔。拍攝地點/四川甘孜攝影/列來拉杜。

瑤族傳說中,也有關於盤瓠的故事,相傳遠古時評王當政,皇后耳疾,挑出金蟲似蠶,病愈后,以瓠盛蟲,蓋上盤子,蟲變成了滿身錦繡、五色斑斕的龍犬,名「盤瓠」。後來高王作亂,評王許諾把女兒嫁給能取高王首級的勇士。盤瓠殺高王,評王大喜,卻不願兌現諾言。盤瓠說:「把我放在金籠里蒸七天七夜,我就能變成人了。」沒想到,在第六天,三公主迫不及待地悄悄揭開金籠,此時的盤瓠已經化人,但頭、腳毛尚未蛻盡。評王於是命人制五色綵衣相贈,並讓盤瓠包頭、綁腿,與三公主成親。瑤族就是盤瓠夫婦二人的子孫,他們著五綵衣,圖中的瑤族女子,筒裙上裝飾有顏色艷麗的挑花,人稱「花瑤」。拍攝地點/湖南隆回。

文章來源:中華遺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