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振強:「吃貨」遍神州官員知多少

【新唐人2013年7月13日訊】在漢語語境中,「吃貨」不外乎兩層意思:只會吃乾飯,不能或不願幹正事,無能無識,草包飯桶;橫吃海塞,饕餮之徒,吃窮了家產,吃敗了祖業。無疑,「吃貨」不是什麼好詞,被冠以「吃貨」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近日,杭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坤明說起幹部作風問題,直斥一些官員為「吃貨」——「某局召開中層幹部測評會議,在酒店擺了10多桌,100多名處級以上幹部,揮霍公款數十萬元;有的供銷社,年度大會安排在大酒店召開,會後安排聚餐,成本也比較高。」並且,「‘四風’問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杭州市的黨員幹部隊伍是存在的,有的還相當嚴重。」

杭州市主要領導居安思危,向領導幹部敲警鐘,這很容易理解。可看過這位領導列舉的事例,無不感到其所言不謬。從市委書記的話裏話外,我們還不難看出,其說辭實際上還是非常有分寸的,還是非常留有餘地的,是非常留了面子的。

實際上,「吃貨」本身就是個很中性的辭彙,是和貪腐、墮落、行賄受賄相區別的辭彙,而歷數「吃貨」行為種種,若果然較真起來,哪個「吃貨」能夠擺脫違規違紀之嫌?哪個「吃貨」不夠治罪的份?

把上述種種說成是「吃貨」,實際上是委婉、柔和了許多,是把違規違紀的犯罪行為,降格到了「作風」層面、內部整頓層面。法難責眾,這個姑且不表,我們想追問的是,當今,「吃貨」官員究竟有多少?「吃貨」的危害,難道僅僅是「作風浮誇」這般簡單?

「吃貨」官員最大的危害在於,近親繁殖、臭味相投,小圈子、小團體抱團,致使一個地方歪風邪氣占上風,正氣正派成末流。「吃貨」官員一俟一人上位,則必定要繁衍成一窩,沆瀣一氣,互相保護,互為金字塔,擁戴黑老大。並且,這樣的繁衍會代際相傳,世世代代,無窮無盡。媒體時常曝光的老子做官兒接班現象、「拼爹」現象,實際上只是「吃貨」接班、繁衍的個案、表像——大量的「吃貨」崗位,僅憑親生兒子、親生孫子是填不滿的,註定需要更多的氣味相投者、阿諛奉承者、不幹正事者、橫吃海塞者來充填、來接班、來一個蘿蔔一個坑。如此而已。

從本質上說,「吃貨」官員上位,從來就沒打算要好好幹事情、幹正事,註定就是要為個人、小圈子謀利益的。這樣的人一旦得逞、一旦成氣候,一旦抱成團,則註定步步為營、步步瘋狂。而在表現上,則潛規則盛行、逆向淘汰成為鐵律,這也是必然的。這其實還是經過遮掩、修飾的行事法則。現今,潛規則、逆向淘汰這些辭彙、行徑,說起來如此輕飄,可似乎沒有人深究,若長此以往實行開去、成為規則、鐵律,對這個民族的世道人心、未來長久,對這個民族基本的人性人種,會造成什麼災難性、毀滅性後果?

誰都知道,當今江河湖海污染嚴重、地下水污染嚴重,且還是無指望能夠修復的地下深水,空氣污染嚴重到無以復加。還有,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食品安全無保障……所有這些,毫不誇張地說,都與「吃貨」官員有這千絲萬縷的聯繫。

一般而言,「吃貨」官員不可能有官德,也不可能不是草包飯桶,更談不上責任心。如此,「吃貨」最擅長的就是牛皮哄哄、拍腦袋、亂決策、瞎指揮,爺田崽賣不心疼,祖業大家業大,禍害折騰起來,不顯山不露水。久之,就是環境、空氣、水、食品等等皆被破壞。待大家猛醒,待生存基本條件已然毀滅性破壞,這個時候——也只有到了這個時候你才發現,我們身邊,「吃貨」官員數不勝數,以至於我們無從判斷,哪個「吃貨」官員更邪惡,哪個「吃貨」官員才更「吃貨」。

關鍵是,世風日下、道德滑坡,千奇百怪、無奇不有的事情、喪盡天良、超乎人們想像的事情成為家常便飯,日積月累,樁樁件件,都未「吃貨」盛行的直接後果。不是嗎?包養二奶、小三、小四,直至傳言劉志軍睡便某個劇組全部女演員,還有什麼比「吃貨」官員來得更猛烈呢?

在一個正常的行政機制下,「吃貨」是不會得勢、有市場的,更不會大面積佔據重要職位,別說作奸犯科,就連職位恐怕都不會長保的。古代「濫竽充數」「當官不與民做主」等成語、俗語,至少能管窺在價值觀上對「吃貨」官員的不屑。而今,「吃貨」無處不在,狀如軟棉花糖,讓你惱不得、急不得。照此態勢,真有一天,「吃貨」官員不見,「吃貨」行徑蕩然無存,只怕我們大家都不適應了哩!

別只許官家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官家都「吃貨」了,百姓也「吃貨」成也不成?那麼好吧,我們設想一下,舉國皆「吃貨」,神州盡「吃貨」,這又該是怎樣一番壯闊、別致的景觀——這樣的景觀,難道離我們還遙遠嗎?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