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蠻子:公務宴請裡的黑色幽默

【新唐人2013年3月30日訊】 魯迅老人家曾說,「幽默」既非國產,中國人也不是長於「幽默」的人民。對於這種說法,我向來覺得十分可疑。應看到,在我們這個國度,特別是當下社會,到處都充斥著「幽默」的事兒,而且顏色還是黑色的。

就拿公款吃喝這事說吧,就為我們提供了無盡的黑色幽默素材。比如最近便有這麼幾例:中央「八項規定」之下,地方的公務宴請轉戰私密會所,排場更加奢侈,農家院內竟可以洗桑拿;令人莞爾的是,在廣州,部分國企老總為喝茅台,則把商標先撕下來,甚至把茅台酒倒進礦泉水瓶,活脫脫上演了一出滑稽的「掩耳盜鈴」鬧劇。

地方的種種公務宴請怪象,足以說明了公款吃喝的堅挺,再次見證了中央政策在地方所遭遇的「軟抵抗」。相形之下,3月27日各大媒體紛紛報導的一則關於發改委「憂國憂民」的消息,則有些自欺欺人了。這則似乎在媒體那裡有些「喜感」的消息說,中央禁酒令致消費低迷,全年消費增速可能放緩,並進而使經濟增速出現下降,發改委表示壓力山大。

發改委的擔憂,不知是對公款吃喝依然繁榮的現實視而不見呢,還是在故意虛張聲勢,燃放「煙幕彈」以混淆視聽,我們無從知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便是這種擔憂更多是杞人憂天,或者說是一種矯情。很顯然,不管發改委願不願意承認,無論此前媒體報導的酒店公務宴退訂潮,還是現在公務宴請轉戰地下,公款腐敗都在那裡。

在治理嘴上腐敗這件事上,要說各級政府毫無作為,也著實冤枉了它們。事實上,從中央到地方,各種各樣的相關禁令滿天飛,相關規定也越來越細。但「言之諄諄,聽之藐藐」,吃喝之風非但沒有遏制,反而日趨氾濫。

原因很清楚,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禁令,不過都是些無傷大雅的花拳繡腿。其既與反腐制度建設無關,也與反腐力度加大無涉,根本無法對官員形成真正有效的威懾。官員除了「運氣不好」的感嘆之外,並不覺得自己是被「關在籠子裡」,而公眾也無法對其展開真正有效的監督——於是,整治嘴上腐敗也就如同「買彩票」:個別官員被抓,只能怪自己倒霉,一不小心走了光;而公眾盯上某個貪官,同樣也更多的是靠一種運氣。

但問題是,公款吃喝真有那麼難治嗎?從其他國家已有的技術經驗來說,遏制公款吃喝並不難。其治理策略無非幾端:一者,嚴格財政管理,強化預算約束,結合部門預算將消費支出具體到項目和人。應看到,現有的財政預算存在不透明、預算支出標準模糊、執行彈性空間大等漏洞,為政府部門公款吃喝提供了制度便利。

二者,推行公款吃喝陽光公示,將政府的行政成本,尤其是老百姓普遍關注的各級各部門公款吃喝的詳細支出情況向全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三者,實行依法治理,加大懲戒力度。對於公款吃喝財務造假之人,不僅要實行行政問責,還應以貪污罪定罪量刑,予以重典懲治,提高公款吃喝的風險成本。

顯而易見,上述治理策略能否發揮實效,關鍵在於強化體制外的監督力量,改變一直以來依靠紀委、人大、政協等被公眾譏之為「左手打右手」「同穿一條褲」的監督格局。新聞中一名福建官員說「只要不被大眾媒體或老百姓抓到,上級就不會懲治我們」,正是這種監督的生動寫照。很顯然,唯有落實社會公眾尤其是新聞媒體敢於對權力說「不」的權利,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確保「陽光」普照到權力的每一個暗角。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