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進軍馬里 心理補償作用

【新唐人2013年01月27日訊】(中央社記者蔡筱穎巴黎特稿)法國決定進軍馬利(又譯為馬里),雖然民眾支持,但是,民意也了解到,馬利國家結構的崩潰,法國有一部分直接的責任,這場戰爭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心理補償作用。

1980年代,新自由主義強迫這個沒有資本主義基礎的國家調整結構方案,私有化破壞了由國家主導的學校和公共衛生機制,從而為伊斯蘭系統取代國家機制開創坦途。

世界銀行通過實行新自由主義方案撥款借貸給馬利的棉花農業,但因沒有國家支援,當地農民賴以維生的棉花業無法與美國棉農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加速了農村人口外流和大量的移民,移民從歐洲打工匯入的錢都高於世界銀行的發展援助。

法國前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以「非洲自己要負責任」論述,事實上削減對非洲國家的金援,使得馬利的狀況雪上加霜。沙柯吉也實質削弱了馬利總統托赫(Amadou Toumani Toure)的權威,要求他簽署重新接納法國遣送非法移民的條約,遭到輿論批判。法國的為所欲為更顯示在2010年與茅利塔尼亞軍隊在馬利境內發動戰爭,甚至未告知馬利。

馬利北部問題的軍事化給了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Al-Qaida au Maghreb Islamique,AQIM)機會,反帝國主義的戰鬥,以及從軍獲得優渥薪資,為基地組織在馬利的招募人員提供了便利。但也擴大了難民的流離失所,並加劇撒哈拉以南人口的土地競奪和貧困問題。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政治比較歷史社會學專家巴亞(Jean-Francois Bayart)在「世界報」(Le Monde)為文指出,格達費大量投資具經濟利益的業務,以及招募沙漠民兵等措施,對穩定撒哈拉地區有若干貢獻。可是,2011年的利比亞戰爭擊倒了獨裁者,也瓦解了這個地區的經濟網絡。

格達費的倒台給了其軍隊中的圖阿雷格人(Touareg)致命一擊,他們帶著許多武器和行李回到馬利北部的老家。2012年4月6日,圖阿雷格叛軍在伊斯蘭聖戰組織的支持下宣布獨立,馬利北部是圖阿雷格人所稱的阿扎瓦德(Azawad)沙漠祖國,他們要求獨立已有數10年。

沒有了棉花農業、政治不穩定和社會經濟混亂,鼓勵窮得走投無路的農民開始種植毒品,國際販毒集團利用非洲衝突局勢,複製「拉美模式」,基地組織也有3個部門負責北非到歐洲的毒品運輸,籌集資金資助恐怖主義活動;西非團結和聖戰運動(Mujao)更在馬利販毒融資;「2012年世界毒品報告」就指出,非洲正在成為世界新販毒中心。

法國現在要面對的不只是恐怖主義,還包括毒品以及問題叢生的馬利社會,30多年來一直錯對撒哈拉地區的法國,現在正在自食惡果。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