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亨利:自然天生則美 刻意強求者劣

【新唐人2013年1月9日訊】我體會到人間事小者如個人的書畫藝術,大者如國家、民族、社會的文化,無不有「自然天生則美;刻意強求者劣」的效應。

這個效應在藝術創作上最易被察覺,我們多數人不一定有經常作畫的經驗,但可能有經常寫字的體會,尤其是中文的書法,不論用何種筆,一個人平時寫字多了,自然就會熟能生巧,當他寫字時漫不經心地自然運筆,寫出來的字一定比刻意要寫得好的更美。東晉王羲之在起草《蘭亭集序》時,他用毛筆在稿紙上疾書,並且還塗塗改改,爲免腦海中快速浮現的文思在寫出之前中斷,因此在書寫時無暇顧到書法的優美,這樣就使他無意中達到自然而不刻意強求完美的心境。後來這張草稿果然成爲書法聖品,王羲之自己要再寫一張都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了。

一個國家、民族或社會的文化,也是由自然培育出來的較爲優秀。所謂文化(culture) 是指群體在某一時期普遍的風俗、習慣、和信仰,包括人權的尊重和道德價值觀。

中國衛道之士常標榜古代文化的優秀,這是由於中國現代文化品質差的緣故。其實任何一個民族社會的文化都會隨時代在變化,現代文化應該比古代文化更有人性,更注重人權才爲正常。

在正常狀況下,也就是在自然環境下演變,新文化必能向優質方向發展。如果在霸權強制力量驅動下塑造出來的突變文化,必是劣質文化。

一個優質的文化必來自民主社會,當政者無權憑一己之見或一黨之見左右文化的發展,更不可以發動什麼「文化大革命」。

當政者的責任是提倡教育,使人民有接受教育的義務,和提供人民有求知的環境和權利,這些都是政府教育部門加上立法、財政配合下的職責。國民有好的教育後社會才會自然向優質文化發展,政府千萬不可自以爲是地改變文化的素質。

例如中國的文字,幾千年來不是沒有變,而是自然地在變,這樣自然地變就會變成適合時代需要的文字,這就是美。相較之下,中共獨裁認爲中國文盲多的原因是中國字太複雜難學,所以自以爲是地規定了一套簡體字,其中很多字不是千百年來漸漸形成的簡體字,而是由權威規定的簡體字,我們可以稱它爲「硬性簡體字」,結果弄得毛病百出。其實中國人民聰明程度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文盲多的問題絕對不在文字中筆劃的多少,而是不普遍提供人民有上學的機會。

中共的「硬性簡體字」,把一千五百年前周興嗣創作的一篇千古不朽之作《千字文》也給輕易地破壞掉了,本來用一千個不同字構成,四字一句,共250句押韻的妙文,經改爲簡體字後,其中12句內有6組字重複了,本來是一篇妙文,現今已變爲「美中不足的妙文」了,還被大陸學者寫著硬性簡體字批評爲:「美中不足的是雖然號稱一千字都不重複,但實際上是有重複的。」

簡體字也把文字工作者在繁、簡之間搞糊塗了,連一些大的正(繁)體中文媒體把大標題「鐵路里程」都寫成「鐵路裏程」,標題如此,標題下面文章中的字更不必說了,「下面」一定寫成「下麵」。這類錯誤不能歸咎於電腦簡繁轉換程式,因爲電腦程式也可設置應付不同情況的通路。中共政府推行簡體字運動,在歷史上可歸屬爲文化大革命的一部份。

一個真正的民主社會不可能用公權力培育文化、引導文化、改變文化。對出版物不須經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等機構刋前竄改內容,或刊後封殺;電影、電視也不須經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來審查內容及意識形態。政府的責任是專心辦好教育,使人民知識水準提高後,出版物、電視、電影等自有讀者和觀眾評價取捨,勝出者符合了「自然天生則美」才是上品。若照強權規定做出來的歌頌模式,或由官員竄改出來的意識形態產物,就屬於「刻意強求者劣」的貨色,社會上充斥著這類貨色,該社會的文化不衰敗都不行! **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