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競爭 工具機業盼政府硬頸

【新唐人2012年12月29日訊】保護主義專題(3)(中央社記者許湘欣台北29日電)大陸新一代領導人接班、韓國出現首位女總統,2012年末亞洲政治圈出現變化;在區域貿易談判中進度緩慢的台灣,能否因嶄新的政治新局掌握突破的契機?

區域貿易自由化已是近10年的經濟發展主流,台灣這幾年來最重要的成果,當屬2010年與中國大陸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然而,ECFA的簽署之後的落實、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恐怕才是台灣業者真正關心的癥結。

以台灣出口具有重要地位的工具機產業為例,ECFA簽署後,工具機在眾所期望中被列入早收清單裡,但業者仔細一看,占工具機最大宗的綜合加工中心機竟沒被納入,等於大半個臂膀被斬斷。

尤其,時間過了逾2年,不用說台灣有沒有簽到其他區域貿易自由協定,例如台美FTA(自由貿易協定),或台歐FTA,迄今連早收清單裡還沒納入綜合加工中心機,但台灣卻連含瘦肉精的美牛都進口了。

該讓的都讓了,該給的都給了,卻似乎仍一無所獲,工具機業者高鋒董事長沈國榮就問,「不是說美牛進口,台美就會簽FTA?」

對比這些年來,台灣的重要競爭對手-韓國,在世界各地已跟高達45國簽FTA、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等協議。特別是東協、歐盟、美國、印度等幾個關鍵市場,紛紛對韓國敞開大門。

機器公會秘書長王正青指出,挾著關稅的差距,再加上韓元貶值,台灣工具機產業在這些區域的地位,有一天恐將被韓國取代。

況且,中國大陸、日本、韓國近來已宣布將在明年初舉行第一回合FTA談判,甚至預言在2014年5月洽簽FTA。

根據機器公會統計,2012年上半年韓國工具機出口達13.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幅度高達30%,同期台灣僅成長9%。

其中,美韓FTA今年3月15日實施以來,因韓國工具機銷往美國不需繳納4%到5%的關稅,上半年台灣對美出口的增幅已經落後韓國;又以印度為例,上半年韓國對印度出口成長24%,台灣卻衰退16%。隨著韓印協定發酵,再下去印度恐怕是最先輸掉的市場,王正青說。

王正青強調,韓國有強大的汽車工業,在全世界攻城掠地,工具機隨著汽車業遍地開花。台灣不但沒有這樣的背景支撐,更不用說韓國還有自己的內需市場,有三星、現代等超大集團;韓國可以靠內需,甚至可以殺價不賺錢和台灣拚,「你可以嗎?」只能靠出口的台灣,先天已經不足,後天還得面臨全球貿易條件差異的競爭壓力。

「誰叫我們沒有富爸爸」,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秘書長黃建中無奈的表示,儘管相信政府也很努力在談,但是,「實在太慢了!」,局勢已愈來愈緊迫。

他指出,關稅這種事不是表面上幾個百分點而已,影響程度是加乘的;例如台灣進口原料,若原料漲幾個百分點,接著供應鏈一路調漲上去,最後差距必定會更大。

黃建中認為,從幾次談判結果看來,台灣給出去的顯然比得到的多非常多,籌碼相對越來越少,也許台灣的官員比較有華人優良血統、較守信諾,但偏偏談判桌上不是這樣。

王正青更直指,「現在不能再裝紳士了!該講話不用客氣。」

工具機業界對於政府為了保護農業,遲遲在工具機等談判上不能有所進展也感到無奈。王正青舉例,日本已是個明顯被農業拖垮的案例;政府應有更全面的戰略。黃建中相信台灣農業不怕開放,只要做好配套措施,例如嚴懲仿冒MIT(台灣製造),消費者會對自己健康做出明智的選擇。

尤其,王正青分析,與大陸在ECFA的談判,影響不僅僅是兩岸之間的問題而已,因為全世界都在看,若同文同種的ECFA都搞不定,則台美、台歐FTA根本不用談,這個層面才嚴重。

王正青進一步表示,韓國汽車在世界排名第五,年產465萬輛,出口有315萬輛,造船是全球第一,消費電子、ICT產業都具有世界級的優勢;且還由政府出資在日本機械振興協會,設立「韓國技術新興產業財團」,設立事務總長和常駐4人,自2011年雙方簽訂MOU(合作備忘錄)開始,每年6次媒合日韓相互技術移轉。

他認為,韓國很有可能大量吸引日本技術,並有一天將台灣遠遠的拋在後面。

業者形容,工具機為工業之母,台灣花了很多時間才爬到目前在全世界坐四望三的位置,為台灣如今少數領先韓國、追德(德國)趕日(日本)、在全球具有領先地位的產業,政府應正視工具機業者的困境。

對於業者的心聲,經濟部表示,為因應各國洽簽FTA可能對國內業者造成一定衝擊,經濟部目標於明年底談完兩岸貨品貿易,目前雙方持續協商中,針對工具機、機械等項目,經濟部正積極向陸方爭取降稅。

不過,業者仍認為,面對全球區域貿易自由化愈來愈大的壓力,政府一定要趁著中日韓政治新局之際,「真的要加把勁!」否則,若有必要得離開台灣,「還是得去」。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