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老路?邪路?死路?——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新唐人2012年12月27日訊】毛澤東侄子參觀南水北調工程,引起人們對這一工程的關切。現在面臨的最大技術問題就是水源地的水量不足。為了彌補這一工程帶來的問題,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先後批准了引江濟漢工程,引丹濟襄入隨工程和引漢濟渭工程,後續還有大引江濟漢工程和引江濟渭入黃工程。可是,技術工程帶來的錯誤是不能用技術工程來修正的。

一、老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2012年10月26日毛澤東的侄子李實及其他親屬和毛原身邊工作人員、退休的解放軍將領參觀南水北調工程的消息在中國媒體的顯著地位刊登。人們對毛澤東侄子李實的真實身份的興趣,再次引起人們對這耗資超過5000億元、迫使近40萬人搬遷而又遲遲不能完工的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關切。六十年前毛澤東提出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工程,毛遠新要大家「飲水思源」,不要忘記毛澤東,不要忘記毛的老路。

去年六月,胡錦濤和溫家寶先後來到這裡視察了南水北調工程,當時正值長江中下游大旱,丹江口水庫水位降到死水位線下(從技術層面理解此時水庫失去功能)。巧婦難為無水之炊,南方省市缺水,將來哪有水來保證南水北調工程?面對大壩,仰望天空,一籌莫展,兩位領導各說了一堆不著邊際的空話,便匆匆離去。

2001年北京取得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權。為了給北京奧運會提供水源,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完成毛澤東的遺願,建設南水北調工程。中共十六大決定胡錦濤接班和溫家寶當總理,2002年底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開工。但是工程進展一直不順利,主要原因是:第一,工程違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理;第二,北京缺水的關鍵是永定河開發過度,致使年流量減少了10億立方米以上;第三,調水區沒有可能提供這麼多的水量;第四,工程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超過三峽工程;第五,移民人數大大超過規劃人數。儘管投資一再追加,工期卻一推再推,2008年奧運會就沒有喝上南水北調工程的水。到了2011年長江中下游發生大旱,這才引起溫家寶等對南水北調工程的「再思考」。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現在面臨的最大技術問題就是水源地的水量不足,水位不夠高,無法滿足調水和自流要求。按照計劃,位於漢江的丹江口水庫承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任務,首期每年向北方輸水95億立方米(其中進北京10億立方米),二期年供水量達130億立方米;水庫水位要保持在海拔175米,以保證水能自流到北京。這就要求首期丹江口水庫平均每秒的輸水量達301立方米;二期每秒的輸水量達412立方米。雖然說漢江的平均年徑流量有378億立方米,但是1990年後徑流量銳減,進入21世紀後繼續減少。李桃英等指出,近年來流量明顯減少的原因是降水量的減少、氣溫的增高、下墊面的變化、社會經濟耗水的增加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等等。筆者認為,丹江口等水庫的形成,也是降水量減少的直接原因。目前丹江口的入庫流量經常不足每秒500立方米,以毛遠新到訪一日為例,入庫流量僅每秒404立方米;11月5日下跌到每秒163立方米,11月18 日入庫流量只有每秒36立方米。漢江如此水量如何承擔南水北調的重任?

二、邪路——引江濟漢工程和引丹濟襄入隨工程

南水北調的水是「貢水」,無論在水量上還是水質上都要得到充分的保證。保證了漢江的水向北流,那麼丹江口大壩之下到武漢的漢江河段可能就會斷流,沿河的城市的水源供給就沒有保障。長期發展下去,漢江河段的河流生態系統死亡,漢江入長江口將被泥沙淤死……後果無法想像。

為此,湖北省向中央政府提出要建引江濟漢工程,從長江幹流在荊州市李埠鎮龍洲垸處打一個斜叉,修一條人工運河到漢江的潛江高石碑,每年從長江幹流調37億立方米水,其中補漢江水量31億立方米,補東荊河水量6億立方米,官方公佈的工程總造價為84億元。這是一條斜路。引江濟漢工程的唯一功效是部分彌補因南水北調而減少的漢江水量,而且只是對漢江下游潛江高石碑至武漢的河段有效。但是對武漢和武漢下游地區而言,每年淨減少的水量將達101億立方米。特別是對荊州市李埠鎮龍洲垸至岳陽的長江幹流段危害很大,這裡本來就是長江航道水深最淺處。一旦長江幹流流量減少,擱淺、礙航、斷航將經常發生。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帶來的負面影響束手無策,病急亂投醫,根本顧不上引江濟漢工程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批准了引江濟漢工程。

引江濟漢工程對於潛江高石碑以上至丹江口大壩處的漢江河段沒有任何作用。在枯水年份,這一河段可能出現斷流和斷航。襄陽市是位於這一河段的重要城市。為了保證襄陽市的水源,湖北省又提出了引丹濟襄工程,就是用引水渠道將丹江口水庫的水直接引入襄陽市。為瞭解決隨州市的供水問題,引丹濟襄工程又擴大為引丹濟襄入隨工程。由於丹江口水庫中的水除保證南水北調之外,現在又要保證襄陽市和隨州市的需要,下洩原漢江自然河道的水量將越來越少,生態危機會越來越嚴重。

三、死路——引漢濟渭工程

正當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面對南水北調工程水源不足的問題束手無策之時,2011年7 月國家發改委卻又批准了引漢濟渭工程。引漢濟渭工程就是從漢江上游地區每年調水至15億立方米,通過穿越秦嶺的引水隧道,將漢水引入渭河流域,解決西安等城市的供水不足問題,一期工程投資177億元人民幣。

渭河流域的關中平原本是中國的四大天府之一,自然條件相當優越,其水資源在中國北方地區可以算是相當豐富的。俗話說,得關中平原者得天下也。當年劉邦就是利用關中平原的資源打敗了項羽。由於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得關中平原的自然資源得到嚴重破壞。

引漢濟渭工程的真正目的不是解決渭河流域人民的飲水水源問題,而是要重新恢復唐代西安的八水繞城的情景。就像南水北調工程一樣,真正目的不是解決北京人民的飲水水源問題,而是要滿足北京恢復水景的要求,如國家大劇院的大面積水池,眾多高爾夫球場的大量用水需求,高級別墅的水景需求,永定河的水景需求。因為按一個人一天的淨飲水量為5升,一年淨飲水量不到兩立方米。每年15億立方米的調水量,可以滿足一半中國人的淨飲水要求了。

引漢濟渭工程從源頭上截取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使得原來就沒有水源保證的工程更加捉襟見肘。從水量上來講,似乎每年只減少了15億立方米,其實不然。因為引水工程將造成自然河道的人為水量缺乏,水將成為稀少物品。從引漢濟渭工程取水口洋縣至丹江口大壩沿線的城鎮為了爭搶水源,將建設更多的攔蓄水工程,而使實際進入丹江口水庫的水量減少大大超過15億立方米,特別是在枯水季節和年份。

四、更多的補救工程——大引江濟漢工程和引江濟渭入黃工程

為瞭解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帶來的問題,中央政府先後批准了引江濟漢工程、引丹濟襄入隨工程和引漢濟渭工程。這三個工程上馬後,不但不能解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原有的問題,反而引起水源的更大不足和更大範圍內的更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這一點,從中央到地方是心知肚明。為此,更多的補救工程在醞釀之中。這裡只介紹兩個比較重要的工程,一是大引江濟漢工程,一是引江濟渭入黃工程。這兩個工程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又回到毛澤東六十年前的思路。

大引江濟漢工程和前面介紹的引江濟漢工程有相同之處就是都是將長江的水調入漢江,不同的是,取水口的位置不在三峽大壩下游,而在三峽大壩上游的神農溪;入水口不在丹江口大壩的下游,而在丹江口大壩的上游。這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不是由漢江來承擔,而是由長江來承擔,三峽水庫是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是中間調節水庫。由於現在三峽水庫的水位不比丹江口水庫高,所以長江的水還需要用動力提高水位,然後經過隧道進入漢江河段。

在三峽工程建設之後,大壩下游的省市抱怨三峽工程實施的反自然規律的逆調節,特別是降低了枯水期的水位,改變了長江和沿江大湖之間的互補關係,使得鄱陽湖、洞庭湖枯水期時湖底朝天。目前問題已經很嚴重。如果再引江濟漢工程,使得三峽大壩下洩水量更加減少。鄱陽湖、洞庭湖等湖泊的消失將是不遠的事情,海水倒灌長江三角洲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引江濟渭入黃工程則是在三峽大壩的更上游處,長江北岸的雲陽、開縣交匯處的小江取水,建渠道過開縣、宣漢、城口、紫陽、安康,再穿過秦嶺引入渭河,最後進入黃河。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現在面臨的最大技術問題就是水源不足的問題,長江流域也已經成為水資源缺乏的地區,而引江濟渭入黃工程的出發點依然是長江流域有足夠的水資源可以北調,出發點錯了,後果當然會很嚴重。其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和引江濟漢工程並無大的區別。

五、一個十分奇怪的邏輯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批准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還未進北京,已經引來一大堆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中央政府又要上更多的工程,如引江濟漢工程和引丹濟襄入隨工程,引漢濟渭工程,大引江濟漢工程和引江濟渭入黃工程。這些工程不但不能解決問題,而將製造更多更大的問題。這是為什麼?這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出現了問題,中央政府不研究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而只是和問題的表面現象做鬥爭,爭取多做工程,而且是做大工程。只要有大工程做,那麼各級領導負責人的利益好處是大大的。第一是拉動GDP的高速發展;第二,工程投資的一部分進入私人的腰包。至於問題嗎,留給子孫後代。

在歐洲工程界有一句名言:技術工程帶來的錯誤是不能用技術工程來修正的。但是在中國卻是另外一樣:技術工程帶來的錯誤只會用技術工程來修正的,一直走到死路的盡頭。老路,邪路,死路,這就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宿命,就是搬出毛澤東侄子毛遠新也無濟於事。

文章來源:《民主中國》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