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馬建:長篇小說《拉麵者》(三)

【新唐人2012年10月10日訊】【導讀】長篇小說《拉麵者》是作者馬建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寫的政治寓言小說。書中的人物是一位專業作家和職業獻血者,他倆徹夜喝酒長談,聊的大都是周圍活得不光彩的小人物的荒唐事。小說里閃現的角色都如麵糰,被無形拉麵者扯來扯去,失去了形狀和內心世界,其實這也是中國人的真實處境。然而今天的社會現實,又遠比小說更荒誕。

(接上期)

獻血者或滿意者

沒有端酒杯,他把一塊最肥的鵝肉,也許是屁股,用筷子迅速夾進嘴裏。大概是由於專業獻血的原因,他對營養的東西,有其本能的觀察力或者吸收能力。還像個別讀者說的那樣,他確實能在第一口就抓住事物的本質並毫不浪費地嚼爛。

「你的嗅覺極好。」他吞下之後說。

「我不明白這些人都怎麼活著,他們常常有進有出,匆匆忙忙,好象活得挺緊張。」作家說。「我幹了七年多了。」獻血者把頭低到稿紙上吐著骨頭渣子。骨頭的暗紅色血漿在稿紙上漸漸變硬。

「我也幹了七年。」專業作家的脖子隨著咀嚼,不斷擠著那些人到中年的肥膩膩的肉褶,吃食物的腦袋似乎在哭泣。在獻血者眼裡,這張臉很快像以往喝酒之後的樣子———漲成個爛核桃。

「我不動什麼腦筋就有吃的。」他想激作家說話。「但是,這裏面有很多痛苦的體驗。」這是他七年來常使用的句子,特別是在作家面前。在他第二次獻血以後,專業作者抱著他哭了:「這裏面有很多痛苦的體驗。」作家說。

「姜切成大薄片,吸收魚湯里的腥氣,這是基本常識。」作家把骨頭吐到稿紙上,低著頭說:「我最近寫不出什麼故事了,總是有頭無尾。」

獻血者望著作家稀疏的頭髮,有絲絲智慧正往四周散開。

獻血者叫瓦西里,這綽號是插隊時留下的一個難忘的記憶,他在看了阿爾巴尼亞的電影之後,就在當晚的夢中大聲說:「啊!瓦西里。」可惜的是,他沒有電影中的瓦西里那麼高大強壯。

他回到城市以後,便遊盪在大街小巷,由於沒有特殊技術和後門,二年裡沒找到正式工作。文革結束之後, 終於在西城區找到了一份淘大糞的臨時工作,但他因不懂得在挑大糞時桶上要放木板,結果褲子的臭味怎麼也洗不掉,只好以一元五角賣給一位農民。他就又辭掉了這份工作。

在擁擠的獻血隊伍中,他平生頭一次拿到了四十五元的營養費和購買豬肝的證明,還有五斤雞蛋票。人生最大的願望就這麼突然降臨了。他把豬肝證明和雞蛋票往桌上有力地一拍,父母和姐姐也在這剎那把他另眼相看了。他成為家庭的支柱。

當瓦西里替紡織廠獻血得了一張鳳凰牌自行車票以後,他的聲譽傳遍四周鄰居。他的家很快成了鄰居的聚集聊天的地方。西城區三個千人大工廠為完成上級下達的獻血指標,都發給他工作證。很多單位用好煙好酒求他幫忙,他也懶得伸胳膊了。

七年後,他成了專業獻血萬元戶,口袋裡經常有企業獎勵的電扇票、電視機票、煤票、火柴票、煙票、肉票和補品證明。在市中心血站對面的廁所里,他和幾個朋友開設了招攬替身辦事處。他們的辦公桌放在尿池旁邊,用一塊三合板擋住濺過來的尿。那張桌子晚上用一把真正的鐵鏈鎖在牆上。誰也偷不走。辦公地點很便宜,每月只交給衛生管理部門三元,條件是不許掛牌。

每天,他們都招攬一二十人,去對面的醫院獻血,然後交回血客發的工作證得到一半現金。剩下的血頭和他的幾個朋友再分。當然,血頭拿得多些。

這個小辦公室具有一切獻血之前的準備用品,包括增加體重的自來水,又薄又重的鐵板,綁鐵板的寬膠布,大捆的工作證、公章、照片、膠水和討價還價的各種票、證明等等,四雙不同大小增加高度的高跟鞋,曾不慎被偷了兩雙,其中一雙高十二厘米,一般十二歲的孩子也夠獻血的標準高度了。

燒鵝在他倆的吸吮聲中變成一片渣滓。窗外變成暗藍色,這是黃昏晚霞消失之後那種模模糊糊的景色。一些大廈的燈光已經亮起,使窗外像片星空。兩個吃得很滿意的男人,聲音開始有氣無力。對專業作者來說這一頓就等於他半個月的工資了,這是一頓實實在在的肉品。作家小的時候幾乎吃不到肉類。他是在全家偶然弄到一條肉皮便煮一鍋湯的環境中長大的。而血客的家裡稍好一點。在沒有用血度日以前,曾以一年吃過十七次肉,在插隊青年中鶴立雞群。不過紀錄一年後就被打破。後來的改革開放,真令他們的日子步入了天堂。

「插隊時,我們一年才吃過一次肉。有一次我提前一天沒吃飯,晚上興奮得睡不著。你知道,廚房的肉味很容易吹到我們那間宿舍。」 血客說。

「那個時候,我最崇拜高爾基。還有從縣圖書館清理出來的果戈理、萊蒙托夫和安徒生。」 作家沒去接血客的話題。

「身體好象越來越累了。過了四十的人就是差了把勁。你這個星期下樓沒有?」血客吐了口煙(他用一張電視機票就可以換一條進口煙),發現作家也沒接話茬,他知道他常常心不在焉,就擰了一下眉頭又說:「我是不是又黃又瘦?」

「又綠又胖。」作家動手打開熱水杯,看看裏面沸煮的雞蛋。一塊裂開的蛋黃飄在水上正像小魚般亂鑽著。「要發生點什麼事了,」作家腦子裡閃出剛讀過的一本書的片段。「看這雞蛋,哈哈!國王的陰謀破產了。」作家自顧自地說著,臉越來越像個核桃,看上去又像是在微笑,酒精似乎在他胃裡打著轉。

(待續)

【作者簡介】馬建,山東青島人。一九八七年因中篇小說『亮出你的舌苔』而引發了中國文壇的一場政治風波, 其作品被查封銷毀,並受到批判。著有長篇小說《思惑》、《拉麵者》、《紅塵》、《九條叉路》;中短篇小說集《怨碑》;文集《人生伴侶》等。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兩千零四年法國的文學月刊『閱讀』雜誌第五期,選出代表本世紀的全球五十位作家,馬建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作家。

文章來源:作者授權發表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