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片:颶風的成因和危害

【新唐人2011年8月28日訊】「歷史性颶風」艾琳(Irene)本週末向紐約、華盛頓等地襲來。那麼甚麼是颶風?它的破壞性到底有多大呢?讓我們來看一看。

來勢洶洶的「颶風」,這個詞據說來源於加勒比海言語中的「惡魔」Hurican一詞。關於颶風的成因,眾說紛紜。一般認為,颶風是海洋上形成的強熱帶風暴,是由於溫暖洋面上熱力上升低壓發展的產物。

一般來說,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熱帶氣旋被稱作「颶風」,而在太平洋上生成的熱帶氣旋則被稱作「臺風」。 颶風最多出現在8月份,其次是7月和9月。

颶風的嚴重性依據它對建築、樹木以及室外設施所造成的破壞程度不同,而被劃分為1-5個等級。5級颶風的破壞力最大,時速為249公里以上。艾琳到達紐約時已經減到一級,時速為118-152公里。

颶風一般伴隨強風、暴雨,嚴重威脅人們生命財產,對於民生、農業、經濟等造成極大的衝擊。科學家曾估算,一個中等強度的颶風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上百個氫彈、或10億噸黃色炸藥所釋放能量的總和。

據統計,從1947年至1980年全球十種主要自然災害中,由颶風造成的死亡人數佔全球自然災害死亡總人數的41%,比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還多。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