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5月28日訊】(中央社台北28日電)中國大陸一批關注社會不公的民間意見領袖,最近紛紛宣佈參選地方人民大會選舉,大陸網站一時也掀起參選潮。學者對此認為,雖可增加公民參與度,但擔心當局可能打壓。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向香港明報指出,政府應該鼓勵公民實踐自己的民主權利,「但顯然現在很緊張,他們習慣了一向受控制的選舉,不希望這些人參選。」現在的政府對於封堵的方法更有經驗,意見領袖參選的結果如何仍難下定論。
根據大陸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只有最基層的人大代表由民眾直接選舉產生,包括區、縣或村人民代表大會,而全國、省、市的人大代表,都是由低一級的人代間接選舉產生。
上述這批意見領袖包括知名作家、律師、學者、評論員,他們都以無黨派的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並已經開始拉票和宣傳。
明報介紹其中之一的時事評論員兼作家李承鵬,他曾是足球記者,1996年因批評「黑哨」被迫停職,後成為作家,關注各種社會問題。
他在新浪微博 (微網誌)上有多達29萬的人氣指數,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對他的評價是「超人氣意見領袖」。李承鵬網上言論相當關注維權事件,他所著大陸首部以暴力拆遷為主題的小說「李可樂抗拆記」,於今年初出版。
他已宣佈要參加9月成都市武侯區的人代選舉。
另一位敢言的實幹型學者、大陸民間智庫北京新啟蒙公民參與立法研究中心負責人熊偉,他的競選口號是:為900萬非北京籍、數億流動人口爭取選舉權,「探索在現有法律框架內推動中國走向民主法治的路徑。」
大陸幾位著名維權法律學者許志永、律師何遠等人,還義務提供法律援助,各自整理出一份參選指南,供這批獨立候選人參考。
大陸意見領袖參選地方人大,是因為江西省新餘遭撤職女工劉萍打算參選地方人大被拒而掀起風波,這批獨立候選人絕大多數也對劉萍事件表示關注,更有人直言是受劉萍的啟發而參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