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數十年將害幾代人的毒堡

【新唐人2010年10月26日訊】鉻渣中含有致癌物鉻酸鈣和劇毒物六價鉻,這種被稱為“毒瘤”的巨大鉻渣堆,在河南省就有6處,總計50余萬噸。

大陸消息:上世紀50年代至八九十年代,一批化工企業的興建在帶來紅火利潤的同時,也留下了600多萬噸廢料鉻渣,成堆存放在20多個城市的周邊。鉻渣中含有致癌物鉻酸鈣和劇毒物六價鉻,這些鉻渣堆大多沒有防雨、防滲措施,經過幾十年的雨水沖淋、滲透,正一天天地成為持久損害地下水和農田的污染擴散源。而這種被稱為“毒瘤”的巨大鉻渣堆,在河南省就有6處,總計50余萬噸。

六處鉻渣堆分別位於鞏義、滑縣、新鄉、開封、義馬、新密,共計52萬噸

鞏義市回郭鎮北寺村窩溝,有一個體積為31647立方米的碩大“堡壘”。從“堡壘”邊上向上看,由硬石砌築的擋壩足有10米高。這處“堡壘”存放著5萬餘噸鉻渣。從1990年開始,“鉻渣堡壘”在這裡存在了20年。鉻渣堆原本並不在此,曾一直露天堆放在當地一家化工廠院內,因多次引發群眾不滿才於1990年遷移。

回郭鎮堆放的鉻渣,是鞏縣回郭鎮第二化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鉻廢渣,當年生意相當紅火,是回郭鎮乃至整個鞏義市的骨幹企業,稅源大戶。早些年,回郭鎮農民種的菜和糧食自己不吃,而是輾轉賣到外地。有時土地幾乎寸草不生,水中的魚也難活,周邊村民一些莫名其妙的病也難找根源。村民將其歸罪於鉻渣污染,廠群糾紛不斷。

90年,迫於壓力,在回郭鎮南部北寺村窩溝征地6畝建了鉻渣堆放場。雖然堆放場底部進行了硬化,砌築了擋渣壩,上面也覆蓋了50釐米厚的灰土墊層,但工廠不斷產出的新鉻渣仍在威脅周邊環境。

省環保廳的調查顯示,像回郭鎮這樣的鉻渣堆,在全省還有五處,分別藏身於安陽滑縣四間房鄉、新鄉鳳泉區大塊鎮、開封龍亭區、三門峽義馬市以及鄭州的新密市大隗鎮。

六處鉻渣堆共計52萬噸,其中最小的在新鄉,2.84萬噸,最大的在義馬市,32.5萬噸,義馬的鉻渣量占全省的67%。

鉻中毒尚無特效療法

這些污染物一旦進入水體或土壤就難以去除,可能會影響幾代人。河南省環保廳固體廢物管理中心主任說,鉻是一種銀白色的堅硬金屬,比鐵稍輕,有三價和六價化合物。有鉻的化合物都有毒性,其中六價鉻的毒性最大。鉻渣是在生產金屬鉻和鉻鹽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廢渣,是一種毒性較強的危險廢物。由於生產工藝的特定需要,只要鉻沒被轉化成產品固定下來,成為不可溶的形態,這些鉻就會變成離子鉻,遇水即溶,很快成為毒性極強的六價鉻。土壤和水中若富含六價鉻,極易被生物吸收。歷史遺留的鉻渣如果不進行有效處置,對於整個生態系統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安全隱患。 10月18日,記者走訪河南省職業病防治所被告知,鉻中毒是指人體內的血液和尿液中鉻的含量超出正常標準。從事化工和電鍍兩個工種的工人容易鉻中毒,六價鉻極易被人體吸收並在體內蓄積。

“毒堡”一封就是數十年

自上個世紀50年代起,全國陸續建了70餘家重鉻酸鈉化工企業,又叫鉻鹽企業,重鉻酸鈉是鉻鹽系列產品的母產品,用途廣泛,企業效益好但污染很嚴重。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國際社會普遍認識到了鉻渣的危害,中國政府開始重視鉻渣污染,步關停並轉了40多家鉻鹽企業。企業關閉了,卻留下大量“無主”鉻渣堆。在上海、天津、蘇州、錦州、包頭、武漢、青島、杭州、瀋陽、江門、長沙、廣州、韶關、鄭州等20多個城市遺留了600多萬噸鉻渣。因技術和財力限制,當年並無能力對這些鉻渣進行無害化處理,因此形成了一個個鉻渣“堡壘”。

國家環保部的一份材料顯示,產生鉻渣的企業當年幾乎都建在人口稠密區、風景區、水源上游地。所產出的鉻渣堆,只有個別企業設有防滲漏設施,其餘大多是簡單堆放。不斷被雨水沖刷後,鉻渣中的六價鉻匯入附近的地表水或滲入地下水,對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了嚴重污染

而安陽滑縣、新鄉風泉區、開封龍亭區的鉻渣堆自始至終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新密市大隗鎮五裡堡村的填埋場設在原鄭州五裡堡化工總廠對面的低窪坑道改建的渣場,這個約3000平方米的鉻渣堆放場,底層沒有防護設施,表層則被附近企業及居民的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完全覆蓋。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