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俄裔科學家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唐人2010年10月5日訊】10月5日當地時間11時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公佈了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名單。Andre Geim(安德烈·傑姆)和Konstantin Novoselov(康斯坦丁·諾弗瑟列夫)共同獲得了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兩位科學家任職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他們在实验室成功研製出二維空間材料——石墨烯(Graphene)。石墨烯被稱為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结实的材料。石墨烯還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和透光性能,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

二人均為俄裔,安德烈1958年出生,荷蘭國籍。康斯坦丁1974年出生,擁有英國和俄國雙重國籍。

他們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146萬美元)的獎金。

根據創立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生前立下的遺囑,諾貝爾物理學獎應授予前一年中在物理學領域有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該獎項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選出5名成員組成一個委員會來評選出獲獎者。每個獲獎者會得到一塊獎牌,一份獲獎證書,以及一筆不菲的獎金。諾貝爾物理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頒發。隆重的頒獎儀式於每年的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週年紀念日,在斯德哥爾摩的音樂廳舉行。

新唐人電視台 http://www.ntdtv.com

歷屆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

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美籍華人,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31歲。

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美籍華人,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35歲。

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0歲。

朱棣文:1948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9歲。

崔琦:1939年生於河南,美籍華人,1998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59歲。

高锟:1933年生於上海,英籍華人,200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76歲。

近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及其主要成就:

2009年:英國籍華裔物理學家高錕,因為“在光學通信領域中光的傳輸的開創性成就”而獲獎;美國物理學家韋拉德·博伊爾(Willard S.Boyle)和喬治·史密斯(George E.Smith)因“發明了成像半導體電路——電荷藕合器件圖像傳感器CCD”獲此殊榮。

2008年:日本科學家南部陽一郎(Yoichiro Nambu),表彰他發現了亞原子物理的對稱性自發破缺機制。日本物理學家小林誠(Makoto Kobayashi),益川敏英(Toshihide Maskawa)提出了對稱性破壞的物理機制,並成功預言了自然界至少三類夸克的存在。

2007年:法國科學家艾爾伯·費爾和德國科學家皮特·克魯伯格,表彰他們發現巨磁電阻效應。

2006年:美國的約翰·馬瑟和喬治·斯穆特,他們發現了黑體形態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擾動現象。

2005年:美國的羅伊·格勞伯,表彰他對光學相干的量子理論的貢獻;美國的約翰·霍爾和德國的特奧多爾·亨施,表彰他們對基於激光的精密光譜學發展作出的貢獻。

2004年:美國的戴維·格羅斯、戴維·普利策和弗蘭克·維爾澤克,表彰他們“對量子場中夸克漸進自由的發現”。

2003年:美國的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安東尼·萊格特,俄羅斯的維塔利·金茨堡,表彰三人在超導體和超流體領域中做出的開創性貢獻。

2002年:美國的雷蒙德·戴維斯、里卡爾多·賈科尼和日本的小柴昌俊,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做出的先驅性貢獻,其中包括在“探測宇宙中微子”和 “發現宇宙X射線源”方面的成就。

2001年:德國的克特勒、美國的康奈爾、卡爾·E·維曼,因為在“鹼金屬原子稀薄氣體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以及“凝聚態物質性質早期基本性質研究”方面取得成就而獲獎。

相關文章
評論